APP下载

针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学课教学探析

2015-03-31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谢晓媚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留学生作家

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谢晓媚

针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学课教学探析

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谢晓媚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中国文化课中较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它涵盖的信息量巨大。从纵向看,中国古代文学的隐线是以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为脉络,作家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大量的时代信息。从横向看,古代文学也显示了同一时期或同一作家的不同观点。但由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信息量太大,对于短期留学中国的学生来说,在只有一年或半年的时间内学习完古代文学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较为艰难的任务。

中国文学 留学生 教学

全球汉语热不仅是汉语的交际性和工具性功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而且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学习语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中国留学的目的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吸引。而在受文化吸引来华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吸引而来华学习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制定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把中国古代文学课列为留学生汉语言专业的必修课,可见中国古代文学课在留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对于内容量庞大的中国古代文学,想要在留学生课堂上很好的讲授和教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留学生中国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1.古代文学内容多,但学生学习时间少。古代文学从先秦到明清时间跨度上近两千年,且每个作家背后的历史事件也是错综复杂,一个作家就可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但根据学生学习年限,短期学习半年到一年不等,最长的本科学生依照《大纲》课程设计也只有两年,从课堂讲授的时间和学生接触并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等方面来说,时间上还是没有办法把古代文学的内容介绍完全,更何况短期留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学习到的也只是些许皮毛,形成的只是表层的理解,难有深入的感触。

2.留学生汉语水平有限,难以理解古代文学语言、意境及文学体裁。古代文学语言多为古语词,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难于理解。如《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乎字字都要解释,且中国诗词讲究抒情和意境,许多感情和感觉不是在字词上表现,而是在字词组合生发的意境中显露,若只解释字义、词义和句义,学生是很难了解诗人的感受。再者古代文学体裁多样,先秦诗歌、诸子散文、唐宋诗歌、明清小说等各种体裁形式也需要较为专业性的介绍,否则学生无法理解各类体裁的差别。

3.文化差异导致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不理解。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容易让留学生上课以及教师在教学时产生障碍,甚至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中产生误读。例如中国文学注重“虚实相生”“有无相生”等传统文论话语,但西方文化注重实质的科学根据;再如,由于古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情万种,诗人们由于人生机遇的原因或隐居或出塞,这种隐世的情感历程和出塞的边关风月对于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理解难点。

4.针对留学生的古代文学教材匮乏。现今市面上流通的正式出版的留学生的古代文学教材较少,且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使用较为广泛的有欧阳祯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程》和王庆云等主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但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级水平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如欧阳版第十六课《李白》选取的作品篇目有七言绝句三首(《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五言律诗一首(《渡荆门送别》),长诗一首(《行路难》),课后名篇欣赏为长诗《将进酒》和《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级水平学生翻看此篇课文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且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有限,教师授课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彰。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思想的代表和体现,它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中国文化散发迷人魅力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说是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针对短期教学的特点和中国文学知识在留学生中熟知的程度,我们概括了以下几点作为短期留学生在中国文学课上的教学方法。

二、针对留学生中国文学学习的教学方法

1.以作家人生经历带出作品。一个作家的经历与他的创作可谓息息相关。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就表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由于其“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人生经历而写成的。作家的创作内容便是他所经历的事件,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变迁和创作风格,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幼生活在书香门第,少女时代随父生活在汴京,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她当时创作的诗词清新隽永,像广为熟知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随着父家和夫家在仕途上的失意及与丈夫分分合合的迁居各地,她的创作风格渐趋沉稳(《绝句》生当作人杰),而到了李清照中晚期,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和孤独无依的巨大痛苦由她一首《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即可窥见一斑。从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带出他们的创作作品,在课堂上像讲故事一样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作用。

2.由意象择取作家作品。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意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包括月亮、流水、落花、杨柳、雁鹭等。意象在诗词中寄托了作者的复杂情感,由可触可摸可闻可看的具体事物来表达虚无的情感对留学生理解课文起着积极作用。李白一生作诗歌超过千首,且传世名篇较多,如何在教学中让留学生了解李白,用“月亮”这个意象来选取诗歌作品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据统计,李白诗集中提到月亮的诗歌不下三百句,有表现纯洁童心的《古朗月行》;有表现思念的《静夜思》(游子思乡)《关山月》(征夫思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念友人)等,月亮的各个形态也表达了诗人非凡的浪漫情感,月亮就是诗人理想的化身,它和李白有着纠葛一生的情结。

3.文化对比突显异同。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相似的,所以作家的创作也会有相似之处。在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就可利用这些相似的事件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作者的心态。陶渊明富有隐士情怀,他笔下的桃花源和西方所描写的乌托邦都属于遗世独立的理想安宁世界,但二者的创作时代和文化背景不同,从而揭示了陶渊明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有了对比以后,学生既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作家的风格和情感,又知道了古代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4.多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从古至今历代管辖区域幅员辽阔,古代文人的人生信条之一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地景象、风土人情可谓是融汇大江南北。对于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不同的留学生来说,大漠边塞的豪放和江南水乡的柔情很难通过语言让学生理解。所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此外,中国诗词具有节奏美的特点,诗词音韵有流传下来的,也现代创作的,通过音乐的形式,学生更易于也乐于接受。

[1]顾伟列.文学解读的世界性——以中国古代文学的国外传播和研究为例[J].文艺理论研究,2010.02

[2]李 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3

[3]张潆文.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

ISSN2095-6711/Z01-2015-04-0146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留学生作家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