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有效性探析

2015-03-31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王友庆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德育教学内容

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 王友庆

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有效性探析

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 王友庆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机制中,学生德育培养的重点发展阶段是初中。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较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德育课程的意义难以真正实现。针对这一情况,对于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师来说,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的方式,使整个教学内容得以丰富,进而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初中思想品德 德育工作 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介初中德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确定都有较大的转变与进步。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德育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导致学生的实际道德素质培养缺乏。也就是说,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难以充分发挥有效性。为了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进行如下探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现状

1.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教师进行德育教学时忽视了对学生个人以及家庭因素的分析,进而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之间有着较大差距,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开展产生了质疑与困惑。久而久之,德育活动价值失去了师生认可。同时,从德育课程的考核情况来看,答案的开放程度不够,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点,缺乏实践性。

2.品德实践对学生的个性养成产生了不好影响

新课程改革之后,德育课程的教材淡化了说教的部分内容,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观念。就其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受到社会影响,学生内心对其的认可度并未实现真正提高,这就导致学生的行为与认识脱节,使德育工作的开展失去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分析

针对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差的具体原因进行综合探讨,大致归为以下四个原因:

1.受传统文化影响较为深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评比偏重于对学生成绩的依赖,进而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的强调超过了对学生其他表现的关注,对学生的培养面临着危机。这样的培养方式将会使学生一味追求文化成绩,忽视了对其自身德育的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采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与认识难以纠正,使思想品德课的效果难以真正实现。

2.教学内容过于片面

在对教学资源进行发展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其有效性与丰富性,进而使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预期目的,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生动具体,富有趣味性。

3.教学方法单一机械

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课堂活动显得过于拘谨,使整个德育课程教学难以实现高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德育教育的具体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应当逐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若难以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将会使整个德育课堂的开展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的开展目标。

三、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1.创新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模式

(1)创新教师评价模式

对德育课堂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实际分析,进而就其发展模式实现有效创新。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分析与探讨,使我国的德育课程能够实现对已有模式优点的继承方面进一步发展,使创新过程能够实现科学化、有序化以及高效化。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使整个评价流程能够符合德育培养课程的开展需求,使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参与积极性实现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推行的德育工作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进而实现对人才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推进,继而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2)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及多方面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在对学生评价模式进行创新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生的科学文化成绩进行评价,这是评价过程中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实现对学生整体发展水平能够形成初步认识,。其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课堂教学这一方面,还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与开阔的课外德育活动,具体形式可以是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到社会真实的发展环境中,在社会这样真实的环境里,明确德育内容的价值所在。

2.创新教学内容

在德育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在设计、编写课程教案时应当注重对时事的关注,借助这样的形式使德育活动能够基于生活实践,进而使德育这一教学活动显得真实、贴切。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于课堂实践活动的关注,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味追求文化成绩,使德育教学局限于书本教材之上。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依据相关的科学报告研究显示,人的记忆是通过五官对世界的感知综合而成的,其中视觉达到的记忆率在25%左右,听觉为15%左右,但是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达到的记忆率为65%。因此,对五官的结合运用是实现学生记忆理解能力加强的关键所在。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实现积极学习的重大助推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以此实现对于教育目的的相关要求。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过程中,仅依靠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因此,需要加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进一步关注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自身能够实现不断发展。所以,教师对德育课程进行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社会时事,以此激发学生对于自身看法与见解的积极表达,进而推动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丰富课程资源,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就学校与教师来说,丰富的德育课程教学资源能使提高学生对于课程资源的认可程度,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德育课程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从事于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对教科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同时,针对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教师需要加强教材上的知识点与社会实际的结合,进而使课堂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对于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完善,积极主动地进行社会合作,使校园德育活动的培养模式更为具体,更加切合实际。

四、总结

总的来说,初中德育教学活动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之中,教师需要加强创新意识,在不断提高工作素质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知识,发挥德育课程的开展价值,进而使德育培养得以实现。

[1]恭元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J].新西部(理论版),2013.11

[2]景建胜.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德育实效性探讨[J].中学时代,2013.06

[3]李 元.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性应注重四个结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ISSN2095-6711/Z01-2015-04-0081

猜你喜欢

品德课德育教学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