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2015-03-31辽宁省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孙秀秋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教学模式

辽宁省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 孙秀秋

辽宁兵器工业职工大学 王兴杰

辽宁省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 王乃娟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辽宁省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 孙秀秋

辽宁兵器工业职工大学 王兴杰

辽宁省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 王乃娟

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从社会需要出发,更应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目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要求,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只有通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才能使其不断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师的摇篮,夸美纽斯曾将教师称之为“高明的塑像家”,但现代意义的教师已经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知识爆炸的信息化社会考验着人的知识建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理念主导着教育改革趋势。伴随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自从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后就成为教育改革主导趋势。现代意义的教师正在替代传统意义的教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师专业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一般来说,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学生直接对应的职业岗位包括:幼儿园教师、早教培训机构教师、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儿童社会工作者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升入高职院校。

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和霍姆斯协会做出《国家卫21世纪准备教师》《明天的教师》两份报告,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1989年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指定了《教师专业标准大纲》,并提出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基本内容:照料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管理学生与作出建议、教学反思、学习共同体 。参考国内外各种经典理论与我国教育具体实际,简要概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外延:职业精神、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专业知识、素养知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

这里提出的问题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关系如何?认识两者关系所要确立的思考是什么?

1.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首先,两者的联系:第一,两者的趋同与渗透。按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文化基础知识类、思想道德类)、专业理论(幼儿健康心理类、自然科学类、幼儿活动设计)、专业技能类(美术、音乐、舞蹈、键盘),这些课程设置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多元综合性、整体联系性,复合智能型,基本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要求。第二,两者互相促进。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更高要求会激励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其次,两者的差异:第一,近期应用与长远发展的区别。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直接目标侧重于目前就业需求,随着整个社会不断进步,中等职业学前教育逐渐会被高等学前教育替代,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未来社会的长久趋势。教师专业发展在于“动态”“更新”,在于“漫长性和生长性”。第二,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的区别。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社会需要,尤其是在具有整体主义重于一切传统的中国更是如此,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更多是从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与职业人格完善的过程。

2.基于认识两者关系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考

从两者的区别来考察,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替代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突破自身发展环节的传统性局限与束缚;从两者的联系来考察,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立足长远与走向完善,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具有重行为与感觉轻理性知识传统的中国,在转变增长方式十八年未果的今天,把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虽然具有现实合理性,但若导致轻视理性知识的实用主义,必将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二千五百年前苏格拉底、巴门尼德、德谟克利特等人就已经把感觉经验看成“意见”,非理性主义从来就是社会进步的是阻力,教育改革不能走极端,教师不能是传统意义的静态知识传授者,又不能沦为于技能的职业技师,伴随着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现代认知作前提的行为能力就容易导入盲目性与落后性。

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二律背反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幼儿园也出现扩张与发展新需求,但目前为止的学前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素质状况,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学前教育需求,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不得不反思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与学生素质的背反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代教育落后的国情中借鉴西方职业教育模式而建立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落后于普通院校学生素质是不争的事实,这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带来障碍。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得知,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普遍比较低,随着幼师的升格与扩招,往届毕业的初中生都可以上中职,特别是中考失利学生的大量涌入,职业学校生源的落后状况给势必影响到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2.幼儿教师可持续性发展面临挑战

通过对对沈阳市63所幼儿园进行实际考察,发出上千份问卷,写出幼儿教师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根据调查分析:幼儿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者居多,50岁以上几乎没有,从事幼师工作的人员多为年轻人;从事3~5年幼儿教育者所占比例最大,从事15年年幼师工作者较少;幼儿教师几乎是清一色女性,她们缺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体验;幼儿园普遍缺乏成熟教师与专业带头人。

3.传统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的问题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社会存在所决定,中国的教育改革举步维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现行教学模式都难以走出传统束缚。行为主义的改变不具有现代教学模式意义,因为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也避免不了这样困惑。从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来看,文化基础知识类、思想道德类、幼儿健康心理类、自然科学类、幼儿活动类、专业技能类,知识结构的多维性设置当然符合理性原则,但学生生源落后决定他们认知能力低,学科种类跨度大会使他们难以把握。技能基础需要相当长时间,学校中他们只能浅尝辄止,实践能力过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

4.理性知识与实践技能存在偏离

中国具有重行轻知的传统,即使近代引入西方科学理论,也容易具有知行不相容性。教育改革中难以确立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模式,倒是行为主义经常以变革为借口冲击着理性价值,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职教学中存在重技能,忽视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学生喜欢唱歌和跳舞等技能课,不喜欢学习理论性知识,认识的贫乏必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实践活动程度与水平,学生缺乏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生进取心不足与心理不成熟,

进入职业学校的失落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甚至于影响到个体人格的健康成长,进入职业学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年纪还小,学生个性化发展不足,缺乏社会适应性,他们很少接触社会,不适应人际关系,更难适应从学习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

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1.立足于学前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中职学前教育虽然具有现实存在合理性,但从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看,幼儿园教师的学识或学历升级是必然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应该具有持续性发展的前瞻性,不仅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从事儿童社会教育与社会服务的专业人才,更要坚持终身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造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所以要建构学习型学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张学生对未来专业发展的想象,使学生成为不断更新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2.政府重视幼教以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面对职业院校生源落后,以及幼儿教师的流失状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政府重视并加大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稳定幼儿教师队伍,使他们充满敬业精神,才能保证学前教育办学质量。

3.利用校园合作加强实践教学

学前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与认知规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应该不断深入到幼儿园中去,所以加强校园合作就成为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深入沈阳市几十家幼儿园调查,与一些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起了稳定订单式培养机制,与多家家幼儿园签协议,采取顶岗实习与教学观摩等形式加强教学实践。事实证明,利用校园合作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的有益的环节

4.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决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就应该确立终身学习与专业成长的理念,只有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这样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采用自学辅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方式。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中,重视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能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当增长选修课种类,有利于学生发挥内在潜能与内隐知识,完善学生的个性。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校园合作方式拓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要防止对理性知识的轻视。

5.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目前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结构还不够合理,年轻教师占大部分,缺乏专家型学科带头人,学前教育研究比较落后,教师素质有待于提高。除了参加各种社会性学习交流活动,可以通过校本培训与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教学反思、专家讲座、学术研讨、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等方式,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6.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模式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目标,就需要建构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建构多元评价体系,把文化素养、专业素养、技能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评价,评价主体分别由教师、学生、管理者、督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共同参与。采用客观公正、与时俱进的评价模式与评价标准至关重要,从评价目的可以把评价模式分为奖惩式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取代奖惩式评价已成为大势所趋,发展性评价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是一种面向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要与方向的评价,是根据自身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比较,对发展者的发展水平与发潜力做出判断,利用发展性评价可以把个体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1]佐藤学,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刁永锋,赵 正,徐东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探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3]刘 捷.教师专业发展: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02,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刘 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课题”“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子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课题编号:JGBN013-Z01)

ISSN2095-6711/Z01-2015-04-020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职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