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高等教育中古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5-03-31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文智辉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母语语文课程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 文智辉

母语高等教育中古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 文智辉

母语高等教育在我国主要是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来实施的,古代散文是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边缘化、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师的懈怠,导致母语高等教育中的古代散文教学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建立优秀的大学语文教师团队,重视古代典范散文教学,加强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对古代散文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母语修养和人文素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

母语 高等教育 古代散文 对策

母语高等教育在我国主要是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来实施的,古代散文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到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明代的小品文、清代桐城派散文,在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这些经典的古代散文不仅记录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还蕴涵了我们先辈的光辉思想,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丰富、生动、精湛的语言。它们不仅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需要我们不断传承下去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审视大学语文教学中古代散文教学的得失,寻找未来教学的方向,既有利于弘扬我们的母语,也可以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一、 古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代散文一直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随着英语学习的火热,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细化,学生就业的艰难,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日渐式微,其课程教师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古代散文相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要难懂、难学,其结果是费时不少,收效却甚微。

1. 学生对古代散文的学习兴趣缺失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生的素质,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而现在由于市场经济导致了人们的急功近利,再加上高校招生模式的改革,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往往以实用为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却没有重视,对于母语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有语言障碍的古代文章的学习缺乏兴趣。

从理论上讲,普通高校中文专业以外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所有非中文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大学语文。这些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因个人兴趣爱好和高中分科的原因,大部分对人文学科有一种疏远感。在进入大学的专业教育及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后,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的选择以实用为主,对人文学科的疏远感有增无减,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将来的就业并无帮助,将大学的语文课程看成是“高四”语文、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尤其是将对古文的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由于古代散文相对于古典诗词而言的篇幅较长,部分散文生僻字比较多,读起来比较拗口,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很难理解,导致在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就是大学语文课出勤率低,尤其是上古文课时,学生不用心听讲现象严重,认为古文学习不过是对文言词句的翻译、将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等等,既枯燥又乏味,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没有多大意义,缺乏实用价值。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仅限于解决一些生字难词,对文章大意进行简单的阐释。这种单纯从文字入手,将作品与文学史、文化史割裂开来的教学,让学生的将古代散文的学习等同于古代汉语,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生难以认识到文章的历史价值、文化意蕴;更难以将古代散文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难以收到理想的成效。

2. 教师的倦怠及不稳定性

由于大学语文课程地位被边缘化了,各院校对其重视程度自然可想而知,其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也就是理所当然了。在普通高校担任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学历、职称相对较低,大部分都被认为是无法胜任或者不愿意从事中文专业课的教学,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大家都不看重的公共基础课来讲授;或者由刚走向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任教。与专业课教师相比,大学语文教师自有低人一等之感,加之大学语文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大学语文专职教师职称评审难,于此在教学过程中便很难以产生幸福感与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只是应付式完成教学工作而已,难以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对古代散文的教学基本沿用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以课文教学为“纲”的教学模式,停留在阅读障碍的扫除和文章大意的讲解上,没有很好地挖掘古代散文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没有将文章的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学,而是一如既往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开启思维、完善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等诸多方面,难以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提升古代散文教学的对策

古代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源。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进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母语高等教育中古代经典散文教学的必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但不容置疑的是,在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的当今,如何高效率地掌握古代汉语这门工具,怎样使古代散文教学更切合当今时代的需求,的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合理有效地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把古代散文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才能使大学生成为具有民族语文和文化素养的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者。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当今的大学语文教学、古代散文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不仅需要稳定的高素质的大学语文教师,既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又敢于消除体制和观念上的束缚;还必须构建新型教学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古代散文的艺术天地,深刻地领会我国古代散文的艺术美,真切的感受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与思想光芒。

1.建立稳定的高素质大学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发展空间

在高等院校,每个学科都会确定学科带头人,组建自己的教学团队,会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大学语文亦应如此,每个高等院校应该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大学语文课程教师队伍,以确保大学语文课程的正常教学。教师队伍的确定是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但并不意味有了教师就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像朱自清、闻一多、吕叔湘等都是昔日的国文教师,而如今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大多是兼职教师、年轻教师、或者是拿语文课填课时的中文专业教师,资深文学教授、博士一般都不愿意去教大学语文。因此,要保证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除了稳定的教师队伍,还必须保证我们教师队伍的质量,使我们的教师既有良好的师德,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要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就应该使大学语文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这样,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才有提升,大学语文教师才有发展的空间,在科研及职称评聘方面才不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应该重视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培训与提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培训方案,诸如通过设立大学语文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学术刊物的创建等来加强学科建设,给予教师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成果展示的平台。以此逐步提高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真正建立起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只有这样大学语文教师才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担当好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文化的传承与启蒙者,才会努力将语文诗意地呈现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古代散文的兴趣。

2.创建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推进古代散文教学改革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与中学教育以讲究知识的传授应该有所不同。可当今出现了对于古代文章“文科生不屑学,理科生不爱学”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大学教育与中学基础教育的差异,无法满足学生对大学教育的心理预期,不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对古代散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创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来推进古代散文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的古代散文教学,是母语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母语意识。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恰当地教学模式来实现。多年积累下来的“灌输式”“填鸭子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单纯地等同于知识的传输者与接受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抹杀了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课堂上的师生应该是平等的参与者,不是只有施教者享有话语权,而学生则沦为课堂的配角。古代散文的教学应该采用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为主体,教师只是充当主持者、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室视为学生自我成长的舞台,把教学的过程定性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真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式地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诸如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讨论或辩论等,如此方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体会到学习古代散文的乐趣、感受到古代散文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感受古代散文的魅力

建构主义认为,对学生来说,最好的驱动力莫过于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因此,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对古代散文有清晰的了解,知晓学习古代散文的意义。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古代散文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古代散文的意义。“汉语言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茂衍生而不断发展阜盛。它既承载着厚重、古老的中华古文明,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和中华民族创业的艰辛”。古代散文和中华古文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要我们还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汲取营养,我们也就永远不能拒绝古代散文。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至汉代的政论、史传,唐宋八大家以及明代的公安派、清代的桐城派等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散文,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闪耀着灿烂的艺术光芒, 体现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母语修养、母语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既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也可以丰富他们的母语文化知识,提升其人生志趣、品格情操,还可以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甚至可以提升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且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完成各项社会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古代散文的学习也是与传统文化的接触与对话,于此可以安顿人的心灵,形成一种文化信仰与依附感。因此,大学语文中的古代散文教学无论是对现实学习还是对未来工作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其次要涵泳语言,让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古代散文的语言艺术造就了古代无以数计的精美篇章,从先秦的《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左传》《国语》到汉代的《史记》,从六朝的骈文到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的散文,从明代的小品文到清代桐城派散文,俨然是一条奔腾跌宕、激扬迂回的散文的长河,或纵横捭阖, 气势磅礴;或精雕细琢,玲珑剔透;或慷慨陈词,感情激越;或清新婉约、自然淳朴,犹如璀璨群星争奇斗艳。它们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范例而且是散文章法的典范,只要反复涵咏,咀嚼体味,不仅可以增强语法知识、丰富语汇,还可以提高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幽默度和书面写作时的逻辑性和生动性。再者,要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感悟思想美的光华。语文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应该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经过历史的沉淀而流传下来的古代散文,是古代散文作家文学功力和人格魅力的结晶,每一篇文章都灌注了作者的思想、认知与情感,每一句都充满着生命的律动和感性的灵光,不但能给人审美的愉悦,更能给人思想的启迪。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庄子“心斋坐忘”“无为而无所不为”,苏轼“宠辱不惊、履险如夷、临危若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无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坚毅且达观。这些散文作家的品格、其作品的内涵,既可以让学生体味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美学境界,还能找寻到滋养他们自强不息精神的强大力量。

ISSN2095-6711/Z01-2015-04-0184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母语语文课程
母语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母语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