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影响

2015-03-31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教师院校

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 博

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影响

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 博

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发展、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诸多影响。本文在对多所高校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心理调节

美国心里学家皮尔斯特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尽个人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劳、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马斯拉奇等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部分,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Freudenberger基于心理学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源自心理的疲乏。长期从事反复的机械劳动使人产生疲惫困乏的心理,工作毫无创造力和主动性。多项调查显示,公务员、物流从业人员和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排在所有行业的前三名,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人群。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讲,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引起的一种精神困惑。当个体因理性思考与社会现实、角色定位与职业实践差距过大,未能实现其职业成就感从而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所以职业倦怠症在高学历、高社会认可度的高校教师群体中极为常见。职业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①情感透支耗竭;②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热情降低;③人际接触冷漠、交往疏离。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根据尹平课题组对武汉市3所部属综合性大学332名教师采用“个人资料问卷”和“高校教师压力量表”进行调查发现:①高校男教师比女教师的压力高,且教师总体压力偏高;②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压力较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教师压力显著增大;③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教师压力无显著差异;④学校的管理及制度、个人职业的发展、自我身心、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工作负荷及学生方面都已成为影响高校教师压力的主要因素。

阎升光课题组对唐山市2所高校(华北煤炭医学院、唐山师范学院)259名教师研究发现: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稍低于中等倦怠水平;②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的高校教师在倦怠总分和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未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耗竭和倦怠总分上显著高于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科研负担繁重

为了将学校办成所谓的“国际化”的全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政府及许多大学管理者都将论文发表数与教师的薪酬待遇、绩效评估、晋级升迁紧紧挂靠在一起。SCI、SSCI论文发表数目让很多大学教师的职业天平向另一头严重倾斜,甚至背离了教书育人这个教师应该尽到的原有职业职责。

2. 教学任务繁重

据史静寰课题组调查结果,2010-2011学年全国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人均开课数最大,达到人均2.66门(全国高校教师人均开课数为2.49门)。教师任课情况和高校师生比直接相关,一般本科院校的师生比为16.6:1,远低于研究生院的高校师生比(8.7:1)。地方本科院校具有正高、副高、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担任本科生课程的比例分别为20.21%、37.61%、37.64%和4.15%。由此可见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教学压力主要由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承担,在加上职称晋升压力,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可谓肩负着双重压力。

3. 教师角色冲突加剧

教师的角色是社会对于充当教师的人如何行动所寄予的一种期待和赋予的规定。教师因为不能同时满足两种以上的角色期望、履行不同的角色行为而出现的矛盾称为教师的角色冲突。其主要表现在:①教学管理部门期望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和优秀的教学技能;②科研管理部门期望教师能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③学生期望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能够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

四、 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是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考核对象。所以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从教师成长与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考虑到教师学术成长的规律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还要符合校情和国情并具有国际间的可比性。另外,还要根据各学科教师的特点,适当地调节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权重和分布,并根据学科的防战适当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2.创新教师培养机制

在教师培养方面更多地开展高校间的互帮互助,充分利用各高校、专业协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如美国开展的“未来教师培训计划”项目(PFF),皆在将博士研究生培养成能胜任高校教学工作的人,使他们具有教学、研究和专业服务的职业能力。

3. 培育大学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指的是跟科学技术、工具理性相对的人文学科背后的整体性精神,例如艺术、审美、对历史传统的继承、道德伦理等。大学人文精神体现的是学校整体的和谐局面,对教师的尊重,对学术自由的捍卫,对多元价值观的维护等。教师的幸福感更多的来自于学校这种和谐局面以及内心的自足,而不是物质生产商的无限发展和欲望的不断膨胀。

ISSN2095-6711/Z01-2015-04-0178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高校教师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