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纳香属植物的质量研究进展

2015-03-31李军芳黄薏霏林莹波赵小杰宁小清

大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艾纳香灰分指纹

李军芳黄薏霏林莹波赵小杰宁小清

(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艾纳香属植物的质量研究进展

李军芳1黄薏霏2林莹波1赵小杰1宁小清1

(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艾纳香属(Blumea DC.)植物隶属于菊科,具有药效作用的艾纳香属植物在民间被广泛应用:能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和利水消肿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艾纳香属植物的生药学研究、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质量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应用和开发提供更好的研究依据。

艾纳香属;生药学研究;含量测定;指纹图谱

1 引言

艾纳香属(Blumea DC.)植物为菊科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贵州、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省[1-3]。药理作用以其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具有抗菌、抗氧化、肝脏保护、抗肿瘤、止血等和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4-7],在黎族、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是一类重要的民间药物[8-10]。据1979年版《中国植物志》第75卷记载,同属于菊科艾纳香属的植物共有80余种,仅我国就有30余种,而且这些植物在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上都有不同,又比较容易混淆,所以对不同种类的艾纳香属植物及其伪品进行质量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艾纳香属植物生药学研究概况

中药生药学鉴定主要包括: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项。性状现有关艾纳香属植物的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研究仅见艾纳香[11,12]、滇桂艾纳香[13]和大头艾纳香[14]的生物学研究。它们在性状方面的差别较小:艾纳香全株密被黄白色绢毛,而大头艾纳香茎表面呈灰绿色,被柔毛;大头艾纳香与滇桂艾纳香在植株上更是相似,仅白花九里明头状花序少数,较大。它们的显微特征极其相似:根茎横切面的分泌腔较明显;叶主脉上突明显,叶表面多见非腺毛,气孔多为不等式;粉末中含有石细胞、菊糖结晶、具缘纹孔导管、分泌物碎块、非腺毛等。主要区别为:大头艾纳香和滇桂艾纳香粉末中可偶见草酸钙砂晶;滇桂艾纳香根内未见凯氏点。

理化鉴别是基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理化性质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纯度的一种鉴定方法,一般应用于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别特征且化学成分不同的药材[15],主要鉴定方法包括物理常数的测定、常规检查、一般理化鉴别、色谱和光谱分析等。夏稷子等人[16]对黔产艾纳香药材进行了质量分析研究,他们采用左旋龙脑为对照品,对艾纳香进行薄层色谱法鉴别,建立了艾纳香药材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方法;同时还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法,测定了药材中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挥发油的含量,提出了艾纳香药材中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限度以及挥发油含量的定量标准。陈美安等人[17]对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进行薄层鉴别与水分灰分含量测定,他们以木犀草素为对照品,发现用氯仿-甲醇-甲酸(16∶2∶0.5)为展开剂时,斑点圆整、清晰,Rf 适中,展开效果最好;同时也测定了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水分、灰分的含量,根据实验测定结果,并给出了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含水量、总灰分含量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的限量标准。宁小清等人[14]研究发现,大头艾纳香的石油醚浸取液以苯-醋酸乙酯(12:1)为展开剂展开,磷钼酸显色,结果有 5个斑点;同时他们还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进行薄层色谱的比较研究[18],结果发现白花九里明和滇桂艾纳香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及石油醚提取液的薄层色谱均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得出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可能含有相似的化学成分。

3 艾纳香属植物含量测定研究概况

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光谱和色谱技术,该技术能够鉴别中草药和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19]。黄园[20]等人利用HPLC 法测定滇桂艾纳香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建立了滇桂艾纳香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宁小清等人[21]也采用高效液相法对不同采收月份的壮药白花九里明中 3 种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壮药白花九里明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方法。马雯芳[22]等人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滇桂艾纳香乙醇提取液的特征吸收,发现滇桂艾纳香在300 nm和330 nm处的吸收峰都较强;宁小清[14]等人也对大头艾纳香的纯净水、甲醇、氯仿、石油醚提取液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发现,纯净水、甲醇、氯仿、石油醚浸液分别在201、225、242、20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花九里明进行了挥发油成分的分析[23]。以上分别为滇桂艾纳香和大头艾纳香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4 艾纳香属植物指纹图谱研究概况

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常用手段[24-25],其中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于中药挥发性成分[26]。夏稷子等[27]人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来自14个不同产区的艾纳香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测定,结果显示14个不同产地的艾纳香药材的GC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艾纳香的成分种类上差异不大,但成分比例和量上差异较大。蒋伟哲等[28]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 批滇桂艾纳香的指纹图谱,并作了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2 批药材在256 nm处的 HPLC 指纹图谱共有 11 个特征共有峰。

5 艾纳香属植物与其伪品间的质量研究概况

中药市场上常见艾纳香属植物的易混淆品主要是千里光和大叶紫珠。它们植株性状极其相似,但功效完全不同: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的作用[29];大叶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30]。何蓓[31]曾对大头艾纳香和千里光的中部茎作横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二者的茎横切面显微特征区别明显:大头艾纳香的内皮层不明显,而千里光的内皮层明显;大头艾纳香的木质部射线宽且明显,千里光的木质部射线较窄且不很明显;大头艾纳香的髓部薄壁细胞较大,千里光的髓部薄壁细胞较小。对于切段药材常因叶、花、果残缺不全,仅凭性状鉴别很难准确区分,用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林志云[32]对艾纳香和大叶紫珠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了比较鉴别,发现艾纳香叶和大叶紫珠叶的非腺毛和腺毛的形状、维管束结构、叶柄处和气味均有较大的区别,这些特征可作为艾纳香叶和大叶紫珠叶的主要鉴别依据。

6 小结与展望

艾纳香属植物是重要的民族药物,近年来,其相关产品研发工作开展较多[33-35],显示了较大的产业化开发潜力。但目前艾纳香属植物的质量分析控制还不完善,因此对其进行显微观察、薄层鉴别、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常规检查及挥发油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作为一般性检查项目;而利用气相、液相等色谱技术,测定艾纳香属植物药材的GC、HPLC指纹图谱,则可作为药材监测性检查项目,这些研究可为艾纳香属植物药材的质量建立健全合理、简便、可控的新标准。因此综合传统与现代的鉴别方法,为艾纳香属植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5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04-806.

[3] 袁媛,庞玉新,王文全,等.中国艾纳香属植物资源调查[J].热带生物学报, 2011,2(1):78-82.

[4] 周利娟,黄继光,徐汉虹,等.菊科植物的杀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1959-1964.

[5] 赵金华,许实波.艾纳香二氢黄酮对脂质过氧化及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5):438-441.

[6] 许实波,胡莹,林永成,等.艾纳香素对护肝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1994,(6):48-53.

[7] 李迪.妇血康颗粒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8.

[8] 梁会,曹佩雪,邱净英,等.艾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1,22(2):308-309.

[9] 林永成,龙康侯,邓一军.中药艾纳香化学成分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7):77-80.

[10] 官玲亮,庞玉新,王丹,等.中国民族特色药材艾纳香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4):695-698.

[11] 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118.

[12] 安军,夏稷子.艾纳香的显微鉴别研究[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2011,6(33):7-8.

[13] 宁小清,欧海玲,陈青.滇桂艾纳香的显微鉴别[J].辽宁中医杂志,2007,5(34):641-642.

[14] 宁小清,廖冬燕,陈青,等.白花九里明的生药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9(20):2202-2203.

[15] 饶伟文.中药理化鉴别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1996, 12(18):38-39.

[16] 夏稷子,赵智,邓言欢,等.黔产艾纳香药材质量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9(23):2244-2245.

[17] 陈美安,姜建萍,甄汉深,等.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的薄层鉴别与水分灰分含量测定[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16):80-81.

[18] 宁小清,谈远锋,李耀华,等.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的薄层色谱对比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4(13):52-53.

[19] 游红杨,周如梅.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中草药中的应用及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6,8(25):40-41.

[20] 黄园,廖厚知,梁月钊,等.HPLC 法测定滇桂艾纳香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J].广州化工,2012,19(40):99-100.

[21] 宁小清,李耀华,谈远锋,等.不同采收月份壮药白花九里明中3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11,12(36): 1623-1625.

[22] 马雯芳,姜建萍,杜秀,等.滇桂艾纳香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的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14):40-41.

[23] 宁小清,侯小涛,郭振旺.白花九里明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1(22): 162-163.

[24] 张汉明,许铁峰,秦路平,等.中药鉴别研究的发展和现代鉴别技术介绍[J].中成药,2000,1(22):101-110.

[25] 陈士林,郭宝林,张贵君,等.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8(37):1043-1055.

[26] 袁金斌,朱卫丰,杨武亮,等.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4(13):46-49.

[27] 夏稷子,赵智,安军,等.不同产地艾纳香药材的G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事,2011,12(25):1191-1193.

[28] 蒋伟哲,黄兴振.滇桂艾纳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5):407-410.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53.

[3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1] 何蓓.千里光及其伪品大头艾纳香茎的显微鉴别比较[J].中药方剂,2000,4(23):53-54.

[32] 林志云.艾纳香及其混淆品大叶紫珠的鉴别[J].中药材,2005,3(28):179-181.

[33] 李迪.妇血康颗粒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8.

[34] 刘雪萍,王绍龙,农慧亮,等.滇桂艾纳香滴丸制备工艺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 27(5):40-42.

[35] 侯小涛,慕丽群,黄连芳,等.伊血安颗粒质量标准[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8):686-688.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quality of Blumea DC.

Blumea DC.affiliated to the compositae plants,thoes With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re widely used in folk:dispelling pathogenic wind and removing dampness,expell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activating collaterals and stopping bleeding,respectively.Consulting relevant articles,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Blumea DC. plant research progress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pharmacognosy research, content determination and fingerprint, etc. This provide a better research basis for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Blumea DC.; pharmacognosy research; content determination; fingerprint

R93

A

1008-1151(2015)06-0104-02

2015-05-10

李军芳(1988-),广西中医药大学生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药鉴定。

宁小清(1966-),女,广西南宁人,广西中医药大学高级实验师,从事中药鉴定及质量分析。

猜你喜欢

艾纳香灰分指纹
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在寨崖底选煤厂的应用
灰分在线检测对选煤智能化建设作用的思考
基于单种煤成焦灰分预测焦炭灰分的研究及应用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UPLC-Q-TOF-MSE技术快速定性艾纳香抗菌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艾纳香咀嚼片处方工艺的优化
GC法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3种成分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