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5-03-31李蕊

关键词: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

李蕊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自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SAS、SDS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纳入到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

近几年,心血管介入治疗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以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受到临床广泛欢迎。虽然介入治疗是微创治疗技术,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引起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反应。临床研究指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避免或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我院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自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1±5.9)岁。患者病程1年~11年,平均病程(3.1±0.5)年。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干预、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宣贯与学习

组建优质护理小组,随机抽取心内科护士组成优质护理小组。护理干预前,给予优质护理小组的护士以优质护理相关文件学习,同时学习其他优秀医院关于优质护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使本组护士了解优质护理内涵,加深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要求全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主动观察、主动询问,提高对病情的及时判断,并及时处理的能力。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要求自患者进入医院开始,护士即展开良好的护理工作,并通过给予患者快速、有效的处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2]。加强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相关症状表现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前兆的学习,提高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加强对患者住院心理、护士仪表、仪态、沟通能力等"软技能"方面的学习,通过护士良好的个人素养表现,提高护理质量。

1.2.2 优质护理工作安排

建立患者接待中心,设立专门的接待护士,并保证24h有护士值班;患者入院后,接待护士立即给予积极迎接,并指导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安排24h值勤制,保证病区内24h有护士值班,对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快速、有效的回应,并给予适当解决。

给予护士合理的排班,使护士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能够以饱满的状态参与工作;建立护士休息站及心理咨询室,使护士能够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建立护理服务责任制,通过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是否运用或是否良好地优质护理服务进行评估,对优秀护理服务给予及时表扬,给予其他护士以正确的指导,督促其他护士学习优秀的护士及护理方法。

采用电子录入等方式,减少护士录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把时间还给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护理。采用床着呼叫的形式,提高护士对患者需求的响应速度。

1.2.3 其他优质护理服务

营造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病区保持安静、整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病区内无台阶,防止患者跌倒,摔伤,防止二次损伤;病室内设置空调、温湿度调节器等设备,保持舒适的温湿度环境。定时打扫病室,定时消毒、通风,保持病室内的空气流通。尽量减少探视人员,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状态。

患者入院后,接待护士主动迎接患者,指导办理住院手续,安排住院;当值护士向患者讲解住院环境、医院资质及治疗效果,使患者快速熟悉住院环境,减少不适感;主动与患者聊天,护患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护士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对不良情绪反应应给予积极的疏导,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配合光盘、手册等,并在病区内摆放宣传板,给予心血管介入治疗相关教育干预,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相关信息[3]。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表现情况,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及血压,发现异常应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监测,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如患者发生尿潴留,应协助进行排尿,必要时给予无菌导尿术,导尿时注意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满意情况、护士主动服务情况、护士护理态度、有需要是否得到及时响应等。本组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60~74分为尚可,60分以下为不满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出院时,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本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均出院。对本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评份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详见下表1;对两组患者SAS、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近几年,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患者恢复快等独有的优势在心血管内科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诊断及治疗的首选方法。临床研究指出,单纯依靠介入治疗,并不能减少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情绪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这就更加突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患者为中心",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成为全社会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要求,这也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5]。

本组研究中,针对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应用作用。活动开展前,通过加强优质护理小组护理优质护理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从硬性技能、"软性"技能等多方面培训与学习,强化护士的主动护理意识,并通过排班等辅助手段,减轻护理压力,采用设计咨询服务台、24小时值班等形式,将主动服务理念纳入到护理工作当中等多种形式,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性。

通过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价量表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表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这对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观察组住院期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的纳入,可有效患者对提高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纳入到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漫红.心血管内科采用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5(20):897-898.

[2]吕秀娟.浅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北中医,2011,7(33):123-124.

[3]时昆.157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33):101-102.

[4]杜菊香,王秋兰.心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2,1(1):135-136.

[5]柯云华,张利.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前的心理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1):288-289.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均出院。对本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评份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详见下表1;对两组患者SAS、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近几年,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患者恢复快等独有的优势在心血管内科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诊断及治疗的首选方法。临床研究指出,单纯依靠介入治疗,并不能减少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情绪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这就更加突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患者为中心",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成为全社会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要求,这也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5]。

本组研究中,针对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应用作用。活动开展前,通过加强优质护理小组护理优质护理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从硬性技能、"软性"技能等多方面培训与学习,强化护士的主动护理意识,并通过排班等辅助手段,减轻护理压力,采用设计咨询服务台、24小时值班等形式,将主动服务理念纳入到护理工作当中等多种形式,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性。

通过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价量表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表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这对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观察组住院期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的纳入,可有效患者对提高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纳入到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漫红.心血管内科采用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5(20):897-898.

[2]吕秀娟.浅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北中医,2011,7(33):123-124.

[3]时昆.157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33):101-102.

[4]杜菊香,王秋兰.心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2,1(1):135-136.

[5]柯云华,张利.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前的心理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1):288-289.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均出院。对本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评份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详见下表1;对两组患者SAS、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近几年,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患者恢复快等独有的优势在心血管内科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诊断及治疗的首选方法。临床研究指出,单纯依靠介入治疗,并不能减少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情绪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这就更加突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患者为中心",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成为全社会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要求,这也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5]。

本组研究中,针对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应用作用。活动开展前,通过加强优质护理小组护理优质护理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从硬性技能、"软性"技能等多方面培训与学习,强化护士的主动护理意识,并通过排班等辅助手段,减轻护理压力,采用设计咨询服务台、24小时值班等形式,将主动服务理念纳入到护理工作当中等多种形式,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性。

通过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价量表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表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这对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观察组住院期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的纳入,可有效患者对提高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纳入到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漫红.心血管内科采用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5(20):897-898.

[2]吕秀娟.浅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北中医,2011,7(33):123-124.

[3]时昆.157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33):101-102.

[4]杜菊香,王秋兰.心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2,1(1):135-136.

[5]柯云华,张利.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前的心理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1):288-289.

猜你喜欢

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在肝胆手术患者中的护理应用
探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对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危重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