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黛力新联合英太青治疗偏头痛46例临床分析

2015-03-31苏润萍刘丹袁祖琴沈朝阳

关键词:黛力新抑郁偏头痛

苏润萍+刘丹+袁祖琴+沈朝阳

【摘要】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4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黛力新和英太青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应用英太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17项(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偏头痛,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发作,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偏头痛;黛力新;英太青;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B

头痛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焦虑、抑郁等心境障碍因素的参与,导致偏头痛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增加偏头痛的临床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在伴抑郁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用了黛力新,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46例伴抑郁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24-55岁,平均(40.9±8.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0±2.3)年;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伴抑郁症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31例,年龄22-61岁,平均(39.8±10.1)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2±3.2)年。两组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并处于发作期,两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均超过3次/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均>8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口服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0.5mg氟哌噻吨+10mg美利曲辛),每次1片,每日1次,于晨间服用,针对HAMD≥21者,于中午加服1片,持续用药8周;头痛发作期同时服用英太青(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粒,每日2次。

对照组:单用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用法及用量与研究组相同。

两组患者在头痛间歇期均停用英太青,黛力新持续使用,两组患者共观察8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 ±s、%表示,数据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偏头痛患者多伴有抑郁症状,其发作和精神压力有一定关系。抑郁心境与偏头痛有着密切关联,其既可能是偏头痛的病因,也可能是偏头痛引起的并发[2]。据临床研究显示,在发生偏头痛和抑郁症后,患者均会出现5-羟色胺及血小板水平变化,二者的生化基础相同,所以临床治疗偏头痛应考虑到抑郁因素,进行综合治疗[3]。

黛力新为美利曲辛和小剂量氟哌噻吨的合成制剂,其同时具有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治疗作用,而且二者在治疗作用方面还可发挥协同作用,在不良反应方面则会发挥拮抗作用。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焦虑、抗抑郁效果,同时还能抑制外周及中枢系统中的5-羟色胺突触前膜再摄取作用,从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加用黛力新的研究组,治疗后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更短,HAMD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摘要】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4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黛力新和英太青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应用英太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17项(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偏头痛,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发作,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偏头痛;黛力新;英太青;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B

头痛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焦虑、抑郁等心境障碍因素的参与,导致偏头痛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增加偏头痛的临床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在伴抑郁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用了黛力新,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46例伴抑郁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24-55岁,平均(40.9±8.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0±2.3)年;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伴抑郁症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31例,年龄22-61岁,平均(39.8±10.1)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2±3.2)年。两组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并处于发作期,两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均超过3次/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均>8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口服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0.5mg氟哌噻吨+10mg美利曲辛),每次1片,每日1次,于晨间服用,针对HAMD≥21者,于中午加服1片,持续用药8周;头痛发作期同时服用英太青(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粒,每日2次。

对照组:单用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用法及用量与研究组相同。

两组患者在头痛间歇期均停用英太青,黛力新持续使用,两组患者共观察8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 ±s、%表示,数据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偏头痛患者多伴有抑郁症状,其发作和精神压力有一定关系。抑郁心境与偏头痛有着密切关联,其既可能是偏头痛的病因,也可能是偏头痛引起的并发[2]。据临床研究显示,在发生偏头痛和抑郁症后,患者均会出现5-羟色胺及血小板水平变化,二者的生化基础相同,所以临床治疗偏头痛应考虑到抑郁因素,进行综合治疗[3]。

黛力新为美利曲辛和小剂量氟哌噻吨的合成制剂,其同时具有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治疗作用,而且二者在治疗作用方面还可发挥协同作用,在不良反应方面则会发挥拮抗作用。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焦虑、抗抑郁效果,同时还能抑制外周及中枢系统中的5-羟色胺突触前膜再摄取作用,从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加用黛力新的研究组,治疗后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更短,HAMD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摘要】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4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黛力新和英太青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应用英太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17项(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偏头痛,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发作,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偏头痛;黛力新;英太青;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B

头痛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焦虑、抑郁等心境障碍因素的参与,导致偏头痛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增加偏头痛的临床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在伴抑郁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用了黛力新,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46例伴抑郁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24-55岁,平均(40.9±8.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0±2.3)年;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伴抑郁症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31例,年龄22-61岁,平均(39.8±10.1)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2±3.2)年。两组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并处于发作期,两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均超过3次/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均>8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口服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0.5mg氟哌噻吨+10mg美利曲辛),每次1片,每日1次,于晨间服用,针对HAMD≥21者,于中午加服1片,持续用药8周;头痛发作期同时服用英太青(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粒,每日2次。

对照组:单用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用法及用量与研究组相同。

两组患者在头痛间歇期均停用英太青,黛力新持续使用,两组患者共观察8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 ±s、%表示,数据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偏头痛患者多伴有抑郁症状,其发作和精神压力有一定关系。抑郁心境与偏头痛有着密切关联,其既可能是偏头痛的病因,也可能是偏头痛引起的并发[2]。据临床研究显示,在发生偏头痛和抑郁症后,患者均会出现5-羟色胺及血小板水平变化,二者的生化基础相同,所以临床治疗偏头痛应考虑到抑郁因素,进行综合治疗[3]。

黛力新为美利曲辛和小剂量氟哌噻吨的合成制剂,其同时具有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治疗作用,而且二者在治疗作用方面还可发挥协同作用,在不良反应方面则会发挥拮抗作用。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焦虑、抗抑郁效果,同时还能抑制外周及中枢系统中的5-羟色胺突触前膜再摄取作用,从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加用黛力新的研究组,治疗后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更短,HAMD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猜你喜欢

黛力新抑郁偏头痛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联用黛力新、莫沙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评价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黛力新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