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内学界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研究综述——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

2015-03-30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学界研究者

王 磊

(广西大学 政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次重要会议,形成并贯穿于其中的遵义会议精神则是这次会议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近些年,国内学界对此“精神”给予了频繁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斐然卓著。于此,本文就对近十年中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与产生形成、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综述。希冀能以此为党的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纪念献礼致敬!

一、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路径与产生形成研究

若要探析遵义会议精神,首先就要去了解其提出路径与产生形成的问题。这是研究遵义会议精神的思维基点和逻辑必然。基于此,当前我国学界对此问题进行了诸多相关探讨。

(一)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路径问题研究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路径问题,近年国内学界有相关学者对此给予关注,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内学界有研究者把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切入点,对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表达了相关看法。陈季君认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由此便可观知,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显然,如此重要的会议也就决定了其精神会与一般的会议精神有着不同的内涵特质。基于此,“遵义会议精神”就理应作为一个有别于一般会议精神的特定概念提出来[2]。其次,国内学界有学者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对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作了相关阐述。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学者就是苗体君教授,他把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古田会议精神等会议精神的提出作了提出时间层面的对比。他明确指出,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时间晚于上述诸些会议精神。并进一步指出,此种状况与遵义会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生死攸关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3]。再次,国内学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言之,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具有某种程度的无意识性。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虽然有时提及“遵义会议精神”这个名词,但是并没有对其内涵给予进一步阐述[4]。而有时虽然还对其内涵作了相关阐述,但是这种阐述也只是浅尝则止的语义关涉。

总之,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路径,国内相关研究者均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作了不同程度的相关阐述。这就为我们了解和把握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路径或其提出过程提供了多维参照。

(二)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产生形成问题研究

遵义会议精神具体是怎样产生形成的?国内一些学者立足三个层面的相关阐述如下:

首先,国内学界有研究者立足当时遵义会议召开的特定历史条件,阐述了遵义会议精神的产生形成。李良明概述提及,遵义会议精神是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思想斗争过程中产生形成。除此之外,他还进一步指出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遵义会议精神产生中的重要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前提,也是遵义会议精神产生的先决条件。”[5]其次,国内有学者认为遵义会议精神的产生形成有着深厚的底蕴基础。如王新生指出:“精神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深厚的基础。探讨遵义会议精神,首先要对遵义会议精神产生的土壤进行分析。”[6]同时,其还对此土壤立足两个层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一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锤炼出一批求真务实、有实践经验、有领导能力、忠诚党的事业的干部;二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已积累了要结合自己具体实际去解决自己问题的诸多宝贵历史经验。这种优秀干部储备和宝贵经验积累的双重优质土壤,无疑为遵义会议精神的产生提供了丰沛能量。再次,国内学界还有学者认为,遵义会议精神是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就如徐静所认为,这种深化“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认识上的深化,而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在认识上的深化,而且这种认识的深化不仅是认识真理的过程,也是修正错误的过程,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7]。

综上所述,可以观知,遵义会议精神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它既是在特定历史境遇下的革命沃土上孕育产生,同时又是在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下党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历练形成。它的产生与形成不仅为当时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沛的精神营养,还势必会为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研究

在近年有关遵义会议精神研究的丰硕成果中,探讨遵义会议精神基本内涵的论著颇丰。概览这些论著,我们不难窥见,国内学者的主流观点大致趋同,即认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仰、团结一致”是“遵义会议精神”基本内涵的必然要素。但是,这些观点在出场路径与具体的表述方式层面又存在诸些差异。也许去进一步倾听这些“不同声音”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遵义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些不同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性层面言之,国内学界有研究者认为遵义会议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其必然要与时俱进。基于此,立足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者们阐发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即“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灵活机动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鲜明特征,民主团结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标志,坚定信仰、敢为人先、听党指挥,是遵义会议精神的主旋律。”[8]其次,有学者立足遵义会议的具体内容与历史意义概括了遵义会议精神的相关内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就是石仲泉教授,他用四句话简短初步地概述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即“坚定信念,忠诚革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独立自主,实现转折。”[9]与此同时,石仲泉教授还对这种内涵概括具体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次,李良明基于遵义会议精神鲜明的本土性和时代性特色,将遵义会议内涵归纳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我纠错、团结一致、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5]另外,亦有学者指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年幼走向成熟。所以,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还必然要体现出成熟中国共产党的一些特点。即一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二是顾全大局,团结一致;三是坚信必胜,勇往直前[6]。最后,还有研究者认为,归纳概括遵义会议精神的相关内涵,要注意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要突出重点,其二是要尊重历史,其三是要关照现实。基于此,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独立自主,大胆创新;顾全大局,民主团结。”[10]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遵义会议精神的相关内涵庞博丰富,诸多相关研究者虽然在内涵具体的表达方式与出场路径方面存在些许差异。但是,他们对于遵义会议精神内涵的组成要素的把握上大体趋同。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成为激励着当时历史境遇下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仰、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与思想基础,而且在日后一系列的革命与建设的漫长历程中得到新质的涅槃与升华。它既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遵义会议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我们研讨遵义会议精神,磋商它的内涵表述,不只是为了重温那段辉煌而厚重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它的当代价值,推进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怎样认识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呢?”[9]国内学界相关研究者,均从不同的视角对此作了见仁见智的解答。

首先,有学者立足于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阐述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众所周知,当下我国经济虽有迅速发展,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依旧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以及新的挑战。的确如此,面对此种艰难境遇,我国若想在此初级阶段中获得突破性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这不仅需要物质力量作为坚实基础,还尤其需要内在的精神力量作为有力支撑。据此,吴应德教授认为,遵义会议精神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11]。其次,有学者立足党的建设层面,阐述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他们认为,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提高党的凝聚力、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及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供了历史营养与价值参照。具体而言,就是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可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12]、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3]以及提高党性锻炼水平[14]。再次,有研究者认为,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可以更好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忠实执行党的政治任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15]。另外,有学者基于遵义会议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视角指出,遵义会议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历史之镜[9]。即当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从遵义会议精神中去汲取精神力量。还有研究者把遵义会议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链接,指出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6]。最后,还有研究者把遵义会议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联系,提出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可以更好地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17]。

总之,国内学界学者们普遍认为遵义会议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激发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为此,当下我们应该努力去深入挖掘遵义会议精神的内蕴的时代价值,以此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四、关于遵义会议精神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首先,国内学术界对于遵义会议精神的产生形成研究不够深入,为此学者们还要对此问题去作进一步探究。只有先明晰遵义会议精神的来龙去脉,我们才可以从遵义会议的产生与形成的演变历程中去更加深入地把握和体会遵义会议精神的精神实质,从而结合我国的当下实际去充分有效地发挥它的当代价值,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其次,纵览近十年国内学界关于遵义会议精神基本内涵的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学者的主流观点大体趋向一致。但是学术一贯倡导自由争鸣,为此,学者们的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此多重视角的解读,一方面会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且深入地理解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当然,凡事有利亦会有弊,另一方面,这种繁复的多向维度的阐述,无疑也会为我们恰当把握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实质带来一定程度的障碍。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去理解与把握遵义会议精神,我们有必要对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作进一步的纵深考察。

再次,国内学界要加强对遵义会议精神与党的历史上的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等诸多“精神”的全面对比研究。它们之间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统一性。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继承借鉴与发超越展?这些问题尚未解答,给我们留下了作进一步探讨的广阔空间。

最后,学者们还在探述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去有效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即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具体方式是怎样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具体原则又是怎样的?目前学界仍无研究者对此作初步性的解读与阐述。同时,又由于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是充分有效发挥遵义会议当代价值之链上的关键一环,即只有真正有效地去弘扬好遵义会议精神,才能够充分有效地实现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因此,当下学界去加强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研究就显得更加必要与迫切。

[1]王晓光.遵义会议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 [J].当代贵州,2014(20):10.

[2]陈季君.论遵义会议的精神财富与现实价值[J].求索,2005(10):212.

[3]苗体君.试析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与形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2):2.

[4]蒋英.探索遵义会议精神 聚力全面深化改革[N].贵州日报,2014-09-18.

[5]李良明.论党史文化视阈中的遵义会议精神[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1):63.

[6]王新生.论遵义会议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涵[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2).

[7]徐静.党史文化视阈下的遵义会议 [N].贵州日报,2014-10-21.

[8]王国敏,梁晓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遵义会议精神研究[J].理论学刊,2011(11):13-15.

[9]石仲泉.再谈遵义会议——刍议遵义会议精神[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4).

[10]罗中昌,罗方,司可大,曾杰.遵义会议精神及其当代教育意义[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5):2-4.

[11]伍应德.论“遵义会议”精神及现实意义[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3):128.

[12]沈研石.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J].理论与当代,2006(5):13-15.

[13]申振东,安明刚,王友,朱德利,杨楠.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J].理论前沿,2006(14):22-23.

[14]罗中昌,黄育雍.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提高党性锻炼水平[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6):5-8.

[15]解海南.遵义会议精神的现实启示[J].军事历史研究,2011(2):184.

[16]罗中昌,罗方.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社科纵横,2013(9):27-30.

[17]邹春梅,邹开明.遵义会议精神对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6.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学界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学界亮点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