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药剂科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30王尧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剂药品

王尧

(四川省通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通江 636700)

针对药剂的使用不同的剂量所出现的反应上,主要的评价还是通过对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和检测来完成的。近年来我国在药品研发上不断的加强其监管力度,在应对"欣弗"劣药事件中,也成功的的完成了药剂的监管和应对策略[1]。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主要来源,是通过医务人员在处方中的患者调查获得的[5],而其中超过92.5%的是从医疗结构中获得的。这里我们针对药剂科在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 年2 月-2014 年4 月某医院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调查报告中,针对医院的用药不良反应已记录数据,和确诊有疗效数据进行分析,总人数2303 人,其中患者男姓占1178 人,女性1125 占人,年龄在11 ~71岁,平均年龄(45.04 ±2.05)岁。

1.2 方法

通过患者在患病期间对药物的反应记录进行专项分析,我们分析在医院中,针对不良反应的记录调查以及正常情况进行的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差距进行分析。通过信息汇总,从而得出药物的现实记录报告,了解患者在临床过程中对药物敏感的真实记录情况。在进行药物的反应中比例来看,主要针对正常(病情稳定,有转好迹象)和不良反应(出现过敏、休克等症状)进行分析[2]。

在获得以上的统计数据以后,通过分析其报告中的各项指标,以及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禁忌项"、"药物相互作用项"中的各类人群问题进行明确。从而确定药品的真实效果。

2.结果

2.1 药物不良反应概率分析

我们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在2303 例患者中,对药物反应记录如下表:

表1 药剂不良反应比例

2.2 不良反应分析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这些用药实例中,对药物的反应调查中,药剂师并没有及时的将所有的不良反应归纳收录。在我国的医疗机构中,就特殊人群的表现也会比较明显,但是我们通过对研究群体的分析,则可以明显分析出其中这些问题的因素所在。但是在这一次的随机调查中,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其中的问题所在。

3.讨论

3.1 不良反应的主要问题

首先,报告以及检测的数量太少,这是导致我们在进行药品管理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体系完善的国家中,平均每年收录的病例统计报告应不少于300份/百万人。而在我国现阶段明显达不到这一比例,在一些地区其数量上更是无法满足现状[3]。

其次,报告以及检测的质量确实不高。通常在出现重复的不良反应报告以后,在使用说明中也有明确的反应现象以后,却在处理中没有及时的进行信息填写,从而导致了报告不够完备。

最后,在报告以及检测方面,认识不够深刻。现阶段很多地区不能够正确的看待药品的不良反应,不清楚报告是什么,在针对报告的的价值上,没有正确的认知。作为药剂管理人员,在临床经验中缺乏对系统信息的建立,没有完成合格的药理覆盖。

3.2 原因分析

首先,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上力度不够,在我国的《药品管理法》中,虽有相关的不良反应检测报告规定,但是却没有做出处罚的条款分析。而在相应的监管办理条例中,对于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也没有做出有效的划分,其操作性不够强,从而导致了在进行监督管理中看,缺乏实施过程的细节追究。

其次,在宣传培训方面缺乏有效的培训机构,因为义务工作,是需要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中的危害以及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贯彻落实的,在一定的意义上是需要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尽职的。同时在认识上的偏见,也很可能会导致药品的不良反应导致医疗事故,而这也是医疗工作者的直接责任。我们以某基层医院的医师统计,只有不足20%的医师知道在哪些药品在出现了不良反应以后,需要及时的进行上报。

然后,在我国的基层医疗结构中,主动性不足,责任心不强成为主要的毒瘤。药品的不良反应 报告,对于检测工作缺乏诚信问题上,主要的体现就是在掌握其工作进行中,能够通过对数据的调查来保证药品使用中的各种反应能够得到及时的汇报,从而及早的完善药品等的所有禁忌事项[4]。

最后,信息交流体系不够健全。我们根据调查发现,在很多地区的医疗结构,并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没有医药的报告指导,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交流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很多药物事故的产生。

3.3 检测管理的对策

首先,我们针对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处罚,在2011 年对于药品不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的相关制度中,就制定了对于监管不及时的惩罚,同时对不良反应及时报告的医疗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而作为不良反应的数据直接提供者,在很大程度上也吊起了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没有能够及时的反映不良效果,从而导致患者的人身伤害的,则要由这个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5]。

其次,提高认识,加强医疗工作的宣传力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检测,是我国法律赋予医药工作人员的义务,对于基层医院在进行这方面的不良报告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全体以药剂治疗的医疗人员,都能够加强自身的工作认识,对于病历、日志方面进行有效的记录。这对于医院的日常工作,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最后,在应对不良反应的报告检测工作中,我们要加强体系的建立,形成完整的信息检测网络,这样对于整体的临床、药学等医疗的多个科室,能够完成的形成相互之间的配合,从而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协调。在进行这一方面的建设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建设专门的检测机构来负责进行这方面的数据报告调查;二,针对不良的反应报告进行一定的检测,确保其资料的有效性;三,保证其自发的进行本工作的进行,做到及时、有效;四,药剂师要定期的进行巡视,确保药品的临床信息,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能够做到及时的疗程调整。

结语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以及检测工作,是保障社会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对于药物的评价往往缺乏一定的力度,而药品的安全检测制度,在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应用性[1]。基于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基层医疗结构对不良反应报的统计中,我们可以更大面积的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不良反应报告,从而完善整体的药剂使用结构,这对于我们在现阶段的药物疗效介绍中,都能够做到更加的完善。我们在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性中,通过进行不良反应的统计和研究,可以更好的保证公民在使用药剂[4]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保障自己的人身生命安全。

[1] 罗贤海.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业,2012,21(8):7 -8.

[2] 张立志.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3):180,182.

[3] 孔芳.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4,(10):1658 -1660.

[4] 黄之训.PDCA 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11,08(8):14 -16.

[5] 赵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与安全用药策略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15):107 -108.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药剂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