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

2015-03-30

戏剧之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唱法流行音乐

韩 博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

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

韩博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音乐创作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从音乐创作和声乐表演的角度来看,许多人已经开始热衷于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通过分析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互融的现状,借鉴一些成功的范例,从音乐元素、唱法、表演三大方面入手,目的在于探究二者互融所带来的价值以及发展中的巨大潜力,提出应注重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内涵,合理地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开辟出音乐的新领域。

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音乐元素

近些年来,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越来越普遍,二者相结合的曲风正在变成一股潮流,引领当下的华语乐坛,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们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借鉴和融合中,各自实现自己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乐文化。

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过去的”,是指传统社会的、农业文明的、自然形态的;“今天的”,是指现代社会的、工业文明的、城市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的音响。国外研究流行音乐的音乐学家曾有一个著名的“模仿说”观点,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流行音乐的实质:流行音乐本质上是对传统民歌的模仿。因此,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间是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在音乐元素上的互融性

(一)歌词

1.直接采用古典诗词。这种方法就是直接将古典诗词运用于流行曲调之中。如邓丽君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此曲的词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虞美人》;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歌中的歌词正是完整地运用了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在水一方》的歌词是《诗经》里的《蒹葭》篇,它们都是套用古典诗词再谱曲而成的。因为这些古典诗词经过了历史的沉淀,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底深处,所以非常容易打动听者。再者,古典诗词格律清晰,音韵有序,所以演唱起来也朗朗上口。

2.选用具有古典意境的词句。词作者在创作时喜欢采用一些具有古典意境的语句。比如著名词作者方文山,他的作品有《烟花易冷》、《菊花台》等。在《烟花易冷》中他写到:“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如你默认生死/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像这样的语言在方文山的作品中大量出现。还有网络歌手许嵩,他的作品有《庐州月》、《清明雨上》等。今年央视新推出了一档节目叫《中国好歌曲》,其中有一首名为《卷珠帘》的原创歌曲,一出现就赢得无数人的关注。歌名《卷珠帘》本是宋词的一个词牌名。曲中用了大量的古典词汇,细腻婉转,是现代与古代的巧妙结合,给人一种强烈的古风的感觉。

3.现代散文的直接运用。如蔡琴的《再别康桥》。这首歌的歌词使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著名现代散文诗《再别康桥》。

4.民歌改编曲。这种方法非常多见,就是将原有的民歌、山歌等的歌词原封不动地进行重新编曲或者是加入说唱等新的元素。比如,《山歌好比春江水》、《茉莉花》等。

5.提炼民族性的语言表达民族化的选材。比如《套马杆》,歌中唱到:“给我一只雄鹰一个威武的汉子/给我一个套马杆攥在他手上”。还有谭晶和陈奕迅共同演唱的《龙文》:“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二)曲调

1.戏曲元素的广泛运用。在一些流行歌曲中直接加入了传统戏曲唱段,如陶喆的《苏三说》、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等。周华健的新歌《纹身》在间奏和副歌部分加入了京剧的唱腔。而有些歌曲虽然没有直接采用戏曲唱段,但在乐曲的旋律或说唱的部分都加入了神似传统戏曲的创作技巧,如刘欢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演唱的的片尾曲《凤凰于飞》,胡晓晴所演唱的电视剧《大宅门》片头曲等,亦戏亦歌,令人耳目一新。“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则把京剧中的韵白融入摇滚乐之中;阎肃创作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以民间说唱“京韵大鼓”的基本音调为基础;《中国功夫》、《男儿当自强》则选择了京剧曲牌《将军令》的旋律。

2.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具有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有王傅林创作的《楼兰姑娘》、刀郎的《情人》等;蒙古族风格的有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等;西藏风格的歌曲有郑筠的《回到拉萨》、李娜的《青藏高原》、容中尔甲的《神奇的九寨》等。

3.汉民族民歌元素的运用。苏芮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倘卖无》,刘青创作、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创作灵感都出自河北民歌《小白菜》;谷建芬的《妈妈的吻》与江苏民歌《孟姜女》有相同之处。

4.民歌改编曲。比如湖南卫视热播的节目《我是歌手》中,歌手沙宝亮就改编了《浏阳河》这首经典老歌,以及早些年流行的斯琴格日乐所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等。

与民族民间曲调相融合的流行歌曲多用宫、商、角、徵、羽五个基本音来进行旋律创作,即五声调式,也有用七声调式(加了清角和变宫)写的。这几个音通过变化组合,表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和韵味,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

(三)配器

1.民族乐器的使用。由于中国的大部分民族乐器比如竹笛、古筝等都很适合演奏五声调式的作品,这就使得在中国风作品加入民乐配器与伴奏时其整体演奏依然很协调。今年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导师周华健推出了他的一首极具中国特色的新歌《纹身》,音乐从古琴演奏开始,古琴的声音神秘而遥远,引人入胜。歌曲《青花瓷》则使用了古筝、琵琶、响板等乐器。

2.现代电子音乐的使用。如王洛宾1939年搜集整理创作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经由朱逢博老师于1981年演唱录制问世后,1983年再经由罗大佑改编,其中主旋律融合了吉他、架子鼓等现代流行乐器,使这首著名的歌曲得到了升华,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视听品味。后再经由玖月奇迹于2011年央视春晚改编,融入了大量的电子音乐以及流行金属乐器,为歌曲赋予了民族与流行结合的灵魂,听上去轻快活泼,更加迎合了现代人的欣赏要求。

二、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在演唱方法上的互融性

(一)气声唱法

气声唱法打破了当时固守成规的演唱方法,是一种创新,但这条创新的路却走得并不顺畅。1979年底,当时著名的民歌演唱家李谷一演唱了一首《乡恋》,演唱时如同轻声诉说一般,没有用到民族声乐的技巧,而且还用了在当时看来很洋气的架子鼓、电子琴、电吉它来伴奏,很多人不能理解这首歌从曲调到演唱方式的变化,认为它是靡靡之音,后来这首歌甚至一度被禁唱。直到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观众通过直播热线高密度点播《乡恋》,广播电视系统的领导只得同意李谷一在全国人民面前演唱这首歌曲。《乡恋》终于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得以正名,李谷一这种独特的演唱方法也得到了认可。

(二)民通唱法

民通唱法既有民族唱法的风味,又运用了通俗唱法,是半民半通、又民又通。李琼所演唱的《山路十八弯》、《三峡,我的家乡》、《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在当时都颇受争议,在青歌赛中,对于应该将其分在民歌组还是通俗组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但是李琼最终在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荣获特等奖,这也代表着这种唱法得到了众多听众的认可。“凤凰传奇”这个组合中有来自蒙古草原的玲花,她的声音空旷嘹亮,十分具有民族特色;该组合的另一位成员曾毅,擅长说唱,两人两种唱法珠联璧合让他们迅速蹿红。

(三)偏现代的唱法

即在演唱时更多地使用流行唱法,加入转音或是说唱等现代感比较强的唱法。比如王力宏的《花田错》融合了京剧的元素和R&B转音;陶喆的《苏三说》加入了戏曲《苏三起解》的片段。

(四)偏民族的唱法

较早使用这种唱法的歌手是斯琴格日乐,她的代表作有《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本来是一首民歌,改编后的唱法比较通俗。还有歌手龚琳娜、谭晶、张燕、汤灿、陈思思,她们都是民歌出身,唱法也是比较偏民族的。

三、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

2012年龙年春晚,李玉刚以一曲《新贵妃醉酒》亮相于春晚舞台。他一身红色的“贵妃”服饰,十分雍容华贵,再加上唯美、充满古典气息的舞台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这是戏与歌、传统与现代的一种全新演绎。

玖月奇迹,代表作有《中国美》等,女成员王小玮用的是民族唱法,男成员王小海用的是流行唱法,还在歌曲中加入了一段说唱。两人不仅在演唱方面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并且有很强的乐器演奏能力,组合的一大亮点就是女成员王小玮表演的双排键,他们开创了舞台上的全新表演模式。

无论从音乐本身或是在演唱上,更或是从文化层面来看,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不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必然的需求。因此,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必须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壤,民族民间音乐也必须要借鉴和渗入流行音乐的元素,只有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

[1]张胜芳,苏艳丽,张红飞.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作家,2009(24).

[2]曹晓旭.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运用问题四则[J].黄河之声,2013(11).

[3]苏展.浅谈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J].大众文艺,2013(18).

[4]陈曦.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情结[J].人民音乐,2011(5).

[5]蒙玲玲.探究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J].大舞台,2012(5).

[6]刘畅.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3(14).

[7]陈炜.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06(3).

[8]沈恒.中国流行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多维嬗变[J].音乐探索,2008(4).

J607

A

1007-0125(2015)02-0044-02

韩博(1980-),女,河南焦作人,硕士学位,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

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C83。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唱法流行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