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渔的喜剧风格
——以《比目鱼》等为例

2015-03-30黄莎莎

戏剧之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愉悦感李渔喜剧

黄莎莎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浅析李渔的喜剧风格
——以《比目鱼》等为例

黄莎莎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李渔的喜剧与众不同,给人以愉悦感和悠闲感。他的十种曲均以喜剧的模式写成。《比目鱼》显著突出了他的创作规则,其中的“笑中带泪”,沿用了他的喜剧模式,发展了他的喜剧风格,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李渔;愉悦感;悠闲感;《比目鱼》;“笑中带泪”;思考

李渔,号笠翁,著有《笠翁十种曲》、《闲情偶寄》等。他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的丰富戏曲创作和演出经验使他的喜剧具有娱乐性和高诉求性。关汉卿的《救风尘》和高廉的《玉簪记》则受到了套式的束缚与思想的禁锢,只是博得观众的一笑,不能引发更深的思考。而李渔的喜剧让人有种“笑中有泪”的感觉,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平等的思考,对性与爱的态度,以及反抗的力度等。下面我们以《比目鱼》为例分析一下他的喜剧风格。

一、叙事结构

《比目鱼》以谭生和藐姑的爱情为主线,途中遇到了钱万贯这个阻碍。因为藐姑的母亲和钱万贯的纠缠,逼藐姑出嫁,于是藐姑设戏与谭生投河而死,化作比目鱼,到了水晶宫,被宴公还为人形,在河中被慕公救起,结为真实的夫妻。李渔围绕这一戏剧冲突展开故事,突出了他“立主线”的喜剧模式。

此剧的第一出,谭生对刘藐姑一见钟情,为下一回谭生进戏班与藐姑相见作了铺垫。然后一环扣一环,谭生与藐姑假戏真做,因为钱万贯要逼亲,一对恋人在戏中投江而死,为乡亲们围攻钱万贯埋下了伏笔,以致钱万贯落得去从军的悲惨下场。投河事件为以后的水晶宫事件和化作比目鱼埋了伏笔,最后是个大团圆的结局。以此可知“密织线”彰显了喜剧的特色,既有悬念,又有埋伏,增强了喜剧效果。

第二回和第三回都详写了谭生和藐姑在戏班练习的场景,每天吃饭、念唱本、吊嗓子等,偶尔做游戏来娱乐生活。第十一和第十二回写了慕公的日常生活,每天钓钓鱼、喝点小酒、下下棋等。描写谭生和藐姑结婚的具体细节,比如敬酒、劝酒、四邻来祝贺,新人回酒等,给人以真实感。可见他的“戒荒唐”的喜剧特点,是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

每次练习登台演戏,谭生和藐姑扮演的都是夫妻,假戏真做。尤其是第七回“借戏台前辱骂,守节义夫妇皆亡”,藐姑借《荆钗记》里的情节以钱生莲的身份在戏中辱骂钱万贯,在戏中投河,现实中亦是投河,谭生相随。藐姑的母亲教她的三个规则,即“许看不许吃,许名不许实,许谋不许得”,“在戏中可以什么都假做,在现实中,只能吊着男人的胃口,不能没有条件就答应”,这也是虚与实的喜剧体现。

第一回“无辜年来操不律,古今到处搜奇迹,戏在戏中寻不出,叫人枉费探求力”;第二回,谭生他们去看戏,舞台上演的是《西施归湖》、《挑帘成灯》等剧目,藐姑借戏《荆钗记》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都体现了本剧“戏中戏”的结构。

二、表达方式及笑后的思考

李渔的喜剧效果主要表现在他的语言上,其他还有情节的铺排、误会、突转的运用等。《风筝误》借用“误会”使情节变得有趣起来。丑与美的对比,地位的转换,使得观众捧腹大笑。如谭生见藐姑时随口成诗道:“国色从来不易逢,休将花眼变花容。饶伊此际施高论,眼到花前自解庸。”体现了亦诗亦文也不乏幽默的语言特点。《比目鱼》中,慕公的妻子李氏看到了一对比目鱼说道:“噫!两个并在一处,正好做那事,你看他头儿并摇,尾儿同摆,在我们面前,还要卖弄风流,幸而奴家不是好事的人,若是好事的人,见了他,不知怎么眼热哩!”可见语言之风趣,也体现了他对性爱不避讳的态度。众人一起上诉钱万贯以及从他家拿银子的情景,两个捕快逮到刘降仙和钱万贯偷情及遇到众人目睹的场景,体现了“突转”的魅力,增强了喜剧效果。

李渔在《风筝误释疑》中说“传奇原为消愁设,何时将钱买哭声。反令变喜成悲咽,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投笔始堪投!”他的目的是让观众笑起来。他关注的问题仍是爱与欲、寡欲与纵欲、道学与风流。他把这些矛盾聚合在一起造成了喜剧的效应。

在他的剧作中有探求生活享受的思想,剧中钱万贯就是作者晚年的缩影。他写戏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道德和取悦观众,因而导致他的戏剧人物类型化。但是演员的夸张表演、服装的设计、化妆的怪异为他的喜剧增添了不少色彩。

“笑中的眼泪”二律背反,对于李渔的作品来说是很典型的。尤其是藐姑的反抗,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反抗与执着是多么可贵,体现了李渔对人性的思考以及他对女性存在的揭示。《比目鱼》中的“还为人形”与“水晶宫经历”彰显了李渔的神学观,在《连城璧》和《风筝误》中也有体现。所以李渔的喜剧充满了愉悦感和悠闲感,让观众在欢快的同时也能陷入严肃的思考中。

[1]李渔.比目鱼[M].上海:公共出版社,1999.

[2][德]马汉茂.李渔全集[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3]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简史[M].太原:山西出版社,2011.

J805

A

1007-0125(2015)02-0019-01

黄莎莎(1991-),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愉悦感李渔喜剧
找到工作的愉悦感
SOLES OF WIT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李渔的养生之道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缺觉与抑郁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欢乐喜剧人》
李渔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