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德的时代内涵和修育路径

2015-03-29邹德文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厚德理想信念价值观

○ 邹德文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厚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化身和君子人格的写照,塑造了中国人博大、宽厚、务实的道德心灵和精神风貌,彰显出中华民族的生命睿智、人生境界和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讲厚德,不仅仅是着眼于它的传统内涵、传统美德、日常道德修养和高远博大胸怀,同时更要着眼它的新的时代内涵,即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厚德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厚德之魂。因此,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德行操守、恪守核心价值观,并自觉修炼之、培育之,这对于当代青年和广大党员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何谓厚德——厚德的时代内涵

“厚德”出自于《周易》,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载物:形容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容纳百川。

厚,《说文解字》注释意即山陵之厚也。从厂(音hàn),表示与山石有关。垕,古文厚从后土。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引申为重、多、深等。厚也指忠厚、宽厚,如忠厚老实,宽厚仁爱。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像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厚,又是动词,使……厚,厚德,使德厚。

德,由彳(音 chì)、十、目、一、心组成。彳,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小步也,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十,指代直线,正确的标的方向。目,十下是一双眼睛,表示目光瞄准、直射之意。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心,一下面是心,遵循本性、本心的意思。德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说文解字》:德,升也,境界因善行而升华。

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在《道德经》里是万物发展的总规律,是中华哲学的根基。中华文明的特质是“和”,即和合、和谐、中和的精神与理念。“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同样也深含厚德内蕴。仁德——中国传统的美德观念,孔子认为仁德是崇高无尚的,儒家叫仁爱,仁者爱人。仁,就是以人为本,“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当做一种至高的道德要求和治国思想。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中国古代的道德体系里,仁与德是紧密相联的。“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道德家们强调修德,就是要把人的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倡导“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可以说,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洗礼,德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在人才培养中,许多高校,包括中小学都把“厚德”作为自己的校训。如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政法大学为“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浙江理工大学为“厚德致远、博学敦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博文明理、厚德济世”,合肥市有合肥厚德中学等。

厚德所蕴含的不仅是人与内心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的是“和为贵”,即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秉承的是“修齐治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新的历史时期,厚德的时代内涵是在其传统内涵、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内容,那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时代内涵的核心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厚德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厚德之魂。厚德的时代内涵是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正能量音符,是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由此推及整个人类和世界,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即“命运共同体”和“和谐世界”的理念。

在当今社会,谈到理想信念,人们往往认为是“空洞的说教”。其实“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如果没有信念这根柱子,人生这个屋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致命的动摇。青年人要有厚理想信念之德的定力,没有这个定力,难成大事;有了这个定力,就有力量。保持定力是一种目标持久、信念执著的良好心态和处世方式。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传统美德,坚守精神家园,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一种德的阐述。它既是个人的私德,也是一种公德——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它弘扬的既是个人的“美德”,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大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只有树立和弘扬这种大德,才能把广大民众团结在一起,万众一心,最终使国家兴旺,民族振兴。

二、为什么要强调“厚德”——厚德面面观

《礼记·大学》有言:德者,本也。德是根本。

厚德重要,但厚德也不易。厚德的重要和不易既可从正面看,也可从反面看;既可从宏观层面分析,也可从微观层面分析。

从反面看,不厚德行不行?当然不行!有下面的经典案例为证: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从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写起的。在魏、赵、韩三家有足够的能力瓜分晋国之前,晋国还存在着一个比这三家实力更强的家族,一个真正掌握晋国实权的家族——智氏家族。

三家分晋从智氏家族选立继承人开始。智氏家族首领智宣子看中了儿子荀瑶,而智氏家族中另一位长老式人物智果认为,与其立荀瑶,不如立另一个儿子荀宵。为什么呢?智果说:“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荀瑶在五个方面有优点,胜人一筹,却有一项不如人的地方。是什么缺点可以把五大优点“归零”甚至变为负数呢?智果说荀瑶这个人,“如是而甚不仁”。荀瑶虽然有令人羡慕的五大优点,却有一项严重的缺点:毫无仁爱之心。

智果分析荀瑶这个人:“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如果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去做坏事、欺辱别人,谁能受得了?谁能挡得住?这种情况下,荀瑶的不仁之心会使得他的各项优点反向转化为破坏力。如果真是这样,把其他家族和实力派人物都惹怒了,他们团结一致对付智氏,智氏家族的命运就堪忧。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的劝告,还是立了荀瑶作为继承人。结果如智果所料,荀瑶激怒魏、赵、韩三家,他们联合起来消灭了智氏,瓜分了晋国。

司马光从智氏的失败中总结出一套德、才何者为先的人才观。智果对荀瑶的批评并不是求全责备,并不是说不允许人有缺点。而是应该看到,人所应该具备的各项素质中,有主次之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诚然不错,但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有一些基本的底线。有些素质可以缺失,有些素质则不能缺失。尤其是对于肩负重大社会责任的领导者来说,这个要求应该更加严格。仁爱之心,就是作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对于一名领导者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素质。当仁爱之心缺失的时候,人的很多其他方面优点反而有可能转化为缺点。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荀瑶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以来的乱国之臣、败家之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家破国亡的多了,岂独荀瑶呢!即便在当今,因道德底线崩溃而作奸犯科者并不鲜见。据权威媒体调查分析,在服刑犯人和落马贪官中,高智商者比例突出。他们之中,有不少是极具天赋的能人。诸多“能吏”的落马,是警示也是告诫。每个人要做德才兼备的君子,莫做缺德失德的小人,否则等待自己的必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当官如此,做老百姓也一样。《庄子·山木》记述:有一个叫曹夏的店主人,有一美一丑两妾,长得丑的那位受尊崇,长得美的那位受冷落。问及原因,曹夏回答说,长得美的自以为美而傲慢,我不觉得她美;长得丑的自知其丑而谦和,我不觉得她丑。有贤德之行却无自以为贤之心,这样的人到哪里不受爱戴呢?

“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废品”不能用,“危险品”随时会爆炸,只有具备了社会主义美德的人才是真正合格的人才。现今有人总结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有德无才,择岗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因此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之所以我们现在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日益变化的时代,社会在转型期所呈现出的道德降格、理想动摇、信念丧失、价值失序,以及物质利益所带来的各种欲望的诱惑,我们都在经历着,承受着,面对着。在这样一个多元多型的社会里,倡导厚德、践行厚德极其重要。

从正面看,强调厚德,在当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首先,厚德是青年成才的本质体现。欲立事,先立人。培养良好的道德人格,不仅有益于个体的自我完善,而且有益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以及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勤奋上进、勇于奉献等品质。一个内心缺乏道德精神或道德意志不坚定的人,很容易在物欲横流中随波逐流、腐化堕落。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先生把中国的学问传统分三个系统:“人统”即如何做人的学问,“事统”即学以致用,“学统”即为学问而学问。这三个系统中都有德性要求:做人讲品德,做事讲职业道德,做学问讲学术道德,这正是当代教育所强调和力求达到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做实事求是的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人,这才是衡量成才的本质体现。

其次,厚德是马克思主义党性观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党性观反映了广大干部立身处世、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根本态度和观念。作为共产党员,在实践中要始终不渝地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党性观,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党性观是共产党的精神高地和精神之“钙”,要自觉加强无产阶级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在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作风修养中“严于律己,严于修身”。我们要厚党性之德,要有使命意识,要具有更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第三,厚德是时代发展的本质反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在中国梦的召唤下,每个人都是一名践行者。广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崇高使命,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厚人之德,厚社会之德,以健康向上的姿态树立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范,在知识创新、促进社会科学文化繁荣与发展方面,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三、如何做到“厚德”——厚德的修育路径

厚德既要靠自身的修炼和养成,也要靠社会的培育和氛围的营造。厚德的修育既来自从外而内的见贤思齐,也来自由内至外的慎独慎微,更来自内外双修而铸就的“厚德”之魂。

(一)见贤思齐,学贵有恒,筑牢“厚德”之基

见贤思齐,持之以恒地虚心学习,持之以恒地向贤德看齐,可以帮助我们筑牢“厚德”之基。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话表达了一个人如何学习他人之美德,如何反思自身之不足的哲学问题。要遵从你的内心,学习别人向上、向善的东西,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提升,同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学会吸取教训。见贤思齐也就是见德思齐、学赶先进,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就想赶上他。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心有榜样,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榜样和师长的力量潜移默化。大家耳熟能详的张思德、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吴天祥等,他们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在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践行、贵在有恒。终身学习,是完美人生的重要途径。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变革和知识创新的年代,我们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追求真理、百折不饶的情怀,向我们传递着终身学习不断追求的理念,那就是把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真正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并且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验知,重在实践、重在行动。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使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使实践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将之贯穿于我们整个人生。

(二)慎独慎微,修身敦行,铸就“厚德”之实

慎独慎微,对人宽容、对己严律,是“厚德”之实,我们要加以铸就。

慎独,简言之,就是谨慎独处。《中庸》曰“君子慎其独也。”朱熹对此注解道:“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古人和今人都提倡“慎独”。一般说来,当处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也能严格自律,谨言慎行,不越雷池一步,这就是慎独。慎独,要作为一种自我道德修养方法来使用。一个人要想成为有德行、有涵养的人,那就慎独吧!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独善其身,道德修炼就到了一定的境界。

慎微。“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等等。所有这些说法,其意均在提醒人们,一定要谨记“慎微”两个字。“慎微”就是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小处,要谨慎,要慎重,要高度重视,要妥善处置,否则,小事会酿成大麻烦,小过会化为大错误,小细节会变成大问题。这是古人总结出的至理名言,也是今人反复验证了的法则。

慎独慎微,修身敦行,有利清廉自守。《宋史·范纯仁传》语:“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意思是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对人要宽容,对己要自律。人生在世,要交人,要做事,还要有自己的个体行为,个体与群体免不了碰撞冲突,口舌心绪纷扰。所以,守德贵和尚中,宽容人事,换得天宽地阔,心悦情淡,实为人之存世的要诀、秘诀。有多少爱就有多少宽容,宽恕是比报复更加高尚、也更加稀缺的行为,恕以成德尤为可贵。

(三)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弘扬“厚德”之魂

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境界,激励我们弘扬“厚德”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20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告诫广大党员:“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是牢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根本要义。广大青年尤其是党员如何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那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精神动力所激发出的能量,投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建设中去,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视为第一要责,真正做“厚党性之德、厚人民之德”的先锋模范。

崇高的境界是靠严以修身炼就的。修身就是修德。修德,既要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又要脚踏实地,服务人民。善于做小事,守小节,吃小亏。“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辩证的,一个人只要你把“小”做好了,“大”的东西就离你不远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坚定的理想、深厚的美德和高尚的人格,靠的是我们日积月累的修炼,靠的是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提升。道德越修越厚,底线越筑越牢。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与善看似无形,其实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存在于社会的准则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其实质都是厚德扬善。德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境界。厚德的言行举止、知行合一是可爱的,是令人尊敬的。厚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厚德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厚德的人类是友好的人类,厚德的世界是和平的世界。

猜你喜欢

厚德理想信念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厚德品质 尊天下
厚德品质 尊天下
厚德载物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厚德品质 尊天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