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15-03-28黄秀珍姚心韵陈文学吕赛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危型鳞癌感染率

黄秀珍,姚心韵,陈文学,吕赛平

(1、江西省肿瘤医院检验科,江西 南昌330029;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10级,四川 成都610041)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二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居首位。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在其发病5年内,约40%逆转为正常,10%发展为原位癌,通常从发现高度病变到发展成浸润癌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1]。近年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2],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HPV感染是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3-5],因此HPV检测已成为宫颈癌筛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本研究即通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24例妇女的HPV检查结果及其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妇瘤科就诊的924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HPV-DNA分型以及宫颈病理切片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按病变程度分为6组:宫颈鳞癌组287例;CINⅢ组78例;CINⅡ组61例;CINⅠ组153例;宫颈湿疣组40例;正常或炎症组305例。

1.2 仪器与试剂 HPV-DNA提取试剂盒,DA7600 PCR扩增仪,Hybrimax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由潮州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1.3 标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生殖道拭子标本 由医生以窥阴器或阴道张开器暴露宫颈,将宫颈刷子置于宫颈口,轻轻搓动宫颈刷使其顺时针旋转5圈,取出宫颈刷,沿刷柄折痕处将宫颈刷柄折断,将其放入标有病人编号的取样管中,取样管内已加有3m l专用细胞保存液,拧紧瓶盖。样本采集后立即送检。4℃保存不超过24h,-200C保存不超过3个月之内进行检测。标本运送时建议采用低温保存运送。

1.4 检测方法 采用凯普Hybrimax公司提供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PCR+膜杂交法),可同时对21种HPV基因型进行病毒分型检测。 其中 15 种高危基因型为 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6 种低危基因型为 HPV6、11、42、43、44、CP8304。实验步骤:(1)分泌物中细胞DNA分离提取;(2)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3)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4)判断结果:肉眼观察检测结果,阳性点呈现蓝紫色圆点,根据芯片上HPV分型分布相应的点判断HPV亚型,多点阳性即为多重感染。每一张芯片有PCR反应质控点和杂交显色质控点各一个。本检测对两型或两型以上者多重感染型别的阳性率重复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变患者HPV阳性率及感染基因型分布924例患者中有503例感染HPV病毒,阳性率54.4%。所有标本共检测到19种HPV基因型,未检测到HPV43、44型。不同病变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与宫颈湿疣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Ⅲ组 (P<0.05),CINⅢ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Ⅱ组与CINⅠ组 (P<0.05),CINⅡ组与CINⅠ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或炎症组 (P<0.05),宫颈鳞癌组与宫颈湿疣组HP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CINⅡ组与CINⅠ组HP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由表1可知,宫颈鳞癌组较常见型别为HPV16、58、52、18,CINⅢ组较常见型别为 HP16、33、18,CINⅡ组与CINⅠ组的较常见型别均为HPV16、58、52,湿疣组较常见型别为 HPV6、11、16。

2.2 不同宫颈病变与HPV多重感染的关系 HPV阳性患者共503例,多重感染102例,多重感染率为20.3%,其中二重感染89例,三重感染12例,四重感染1例,见表2。不同病变组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鳞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HPV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湿疣组与正常或炎症组(P<0.05),宫颈鳞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HPV多重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疣组与正常或炎症组HPV多重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表明,HPV低危型感染与宫颈湿疣密切相关,而长期持续HPV高危型感染与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且为始动因素[6]。在本研究中,宫颈鳞癌组、宫颈湿疣组HPV阳性率最高,CINⅢ组次之,CINⅡ组与CINⅠ组再次之,正常或炎症组最低,这说明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阳性率呈明显递增的趋势,HPV感染与宫颈良性或恶性病变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6组患者基因型别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宫颈鳞癌组较常见型别为HPV16、58、52、18,CINⅢ组较常见型别为 HP16、33、18,CINⅡ组与CINⅠ组的较常见型别均为HPV16、58、52,湿疣组较常见型别为HPV6、11、16,这与文献报道大致相近[5,7]。众所周知,低危型HPV包括HPV6、11、42、43、44、CP8304 等 , 高 危 基 因 型 包 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等。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宫颈鳞癌组患者均未检测到上述6种低危型HPV,这充分证实了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重要危险因素的观点。由此可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细胞学检查正常及不典型增生人群的HPV的筛查与基因分型研究,尤其对持续高危型HPV感染者进行严密随防和监控,警惕宫颈细胞癌变倾向,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表1 不同病变患者HPV感染率及感染基因型分布

表2 不同宫颈病变与HPV多重感染的关系

目前研究有关HPV多重感染是否会促进宫颈癌的发生有着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多重感染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但也有学者认为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8-12]。本研究统计学分析显示,宫颈鳞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7.1%、19.2%、18.0%、14.4%,湿疣组、正常或炎症组的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5%、1.3%,宫颈鳞癌组多重感染率虽然低于CINⅢ组和CINⅡ组,但宫颈鳞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湿疣组与正常或炎症组(P<0.05),差异有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HPV多重感染可能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可能是由于HPV感染型别越多,宫颈局部的炎症反应更为严重所致。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结果与Fife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CIN进一步进展为宫颈癌的必经过程,从感染高危HPV开始至发展为宫颈癌的时间间隔约为15年,故宫颈癌是可预防的特殊癌症,HPV感染是可能的患病信号[14]。Ho等[15]学者认为,HPV多重感染者出现持续感染的危险性更大,而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原因,多重感染易导致宫颈病变。

[1]李键,薄莉,门新华.人乳头瘤病毒及行为危险因素与子宫颈癌的关系[J].中国性科学,2005,14(6):12-13.

[2]Herzog TJ,Wright JD.The impact of cervical cancer on quality of life-the components and means formanagement[J].Gynecol Oncol,2007,107(3):572-577.

[3]方丽娟,袁水斌,王刚,等.江西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型检测的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2):181-182.

[4]Ault KA.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J].Infect Dis Obstet Gynecol,2006 Suppl:40470.

[5]Munoz N,Bosch FX,de Sanjose S,et al.Epidemiologic cal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N Engl JMed,2003,348(6):518-527.

[6]Bosch FX,Lorincz A,Munoz N,et al.The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J].J Clin Pathol,2002,55(4):244-265.

[7]董玉兰,徐冉,陈龙山,等.3394例女性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40-441,447.

[8]Munoz N,Bosch FX,Castellsague X,et al.Against which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shall we vaccinate and screen?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Int JCancer,2004,111(2):278-285.

[9]孙翀,张丽琴,岳天孚.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影响的比较[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1):77-80.

[10]苏士海,陈晓晴,余坚.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不同类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292-5294.

[11]刘金风,胡培英.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17-4618.

[12]王长奇,王康,陈燕萍,等.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的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66-168.

[13]Fife KH,Cramer HM,Schroeder JM,et al.Detection of multiple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the lower genital tract correlates with cervical dysplasia[J].JMed Virol,2001,64(4):550-559.

[14]Josefsson AM,Magnusson PK,Ylitalo N,et al.Viral load of human papilomavirus 16 as a determinant for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 a in situ: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0,355(9222):2189-2193.

[15]Ho GY,Bierman R,Beardsley L,et al.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ovaginal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young women[J].N Engl JMed,1998,338(7):423-428.

猜你喜欢

危型鳞癌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