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因素的个案研究

2015-03-28刘金梅余云峰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龚 波,张 莉,刘金梅,余云峰(湖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因素的个案研究

龚波,张莉,刘金梅,余云峰(湖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其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受到教师主体、学校内部环境和外部制度因素三大方面的影响,该文用观察法和课后访谈法从这三个方面探索影响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因素。

关键词〔〕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5)06- 0140- 04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5.06.035

[收稿日期]2015—07—09

[作者简介]龚波,男,湖北鄂州人,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张莉,女,湖北十堰市人,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论。刘金梅,女,湖北武汉市人,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语用学、应用语言学。余云峰,男,湖北黄冈人,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

Abstract: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novice English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is affected by three factors: teachers' own development, inner environment of the college and external system environ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se three factors by clas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

1.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概述

国际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Elbaz(1981,1983)提出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强调教师知识的“实践性”。1985年,加拿大学者Connely 和Clandinin提出“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概念”,强调实践性知识的“个人”特点。他们是较早使用叙事研究范式研究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学者,将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定义为对具体情境的叙述和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师实践性知识进入拓展研究阶段。荷兰学者Beijaard、Verloop、Meijer等人在Elbaz、Connelly和Clandinin的研究基础上,把研究视野投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教师评价、新手教师和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比较以及专业身份等方面的研究。国内的研究相对较晚,搜集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直到21世纪初期我国学者才着手探究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陈向明教授(2003,2011)根据教师知识实际存在方式的不同,把教师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认为“理论性知识通常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包括“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性知识”,陈向明教授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国内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经验性教师和成熟型教师,缺乏对新手教师的研究。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和课后访谈法,立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场,通过观察大学英语新手教师自身对课堂行为和教学情境决策的意义解释,探讨当前新手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H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2名新手英语教师A和B作为研究对象,A教授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英语听说课程,B教授日语专业大一新生英语听说课程。A和B均硕士学历,从教时间均为一年半,且二人在任教前都未有兼职经历。

[基金项目]本文为第七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大学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创生的理论架构及其路径探寻”(ZGWYJYJJ2014A47)、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鄂东南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调查与研究”(13d094)阶段成果

2.2 资料收集

本文以课堂录音和课后访谈两个方法收集资料。搜集资料时,首先对A和B两位老师90分钟( 两节课)的自然课堂教学进行录音。访谈的提纲参照了陈向明教授(2011)对实践性知识的分类框架,确定问题所涉及的主题和难度。访谈纲要以课堂流程为顺序,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教师回顾自己课堂进展的情况,反思并解释其教学行为。笔者对访谈教师谦和有礼,录音状况自然舒适,录音之前征求了教师的同意。

2.3 案例呈现

A和B老师使用的教材均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视听说教程。对于A、B两位老师的课堂录音主题均为Unit2 Vacation。对比A、B两位教师导入环节、提问方式和小组合作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同:(1)新课导入。A老师是直接型,开门见山。“Class, we've finished Unit 1, today, let's go to Unit2, please turn to Page20.”B老师设置了导入问题,例如“What did you do on your summer vacation?”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众说纷纭:“stayed at home”,“did part-time jobs”“traveled somewhere”。当听到学生讲“travel”时,B老师面露喜色,立即接过话茬“Ok, I heard somebody said she traveled somewhere, I have a question, if you decide to travel someplace,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should think of?”活跃的学生立刻回答说“the weather”。“ow, you are so clever, right! Weather comes first, do you know any adjective words to describe the weather? ”……一时间,课堂十分热闹,同学们纷纷说出一些形容天气的词。此时,B老师引导学生翻开课本,看看书本上面天气预报的插图以及匹配的天气形容词。(2)A老师的整堂听说课,除了Part C 明确要求的小组合作任务外,未设置其他小组合作,且Part C 部分只找了两小组进行口语展示。B老师在Part C部分自主设置对话训练,要求学生两两合作,讨论要去旅行的目的地以及当地的天气状况。然后进行展示,且提问方式是自愿回答而非点名。(3)A老师在完成了课时要求内容后,最后十分钟给学生播放英语演讲视频供学生观看;B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本节课重点做了简要复习——形容天气状况的重点词汇以及陌生城市地名。下课前十分钟为学生播放英语娱乐节目,节目来源均为合法网站下载全英文搞笑视频。

2.4 访谈对话

根据访谈纲要,我们与A、B老师进行了半开放式交流,两位老师都有不同的观点。以下是访谈对话的部分内容:

Q1 请问您对自己目前的教学状态满意吗?

A老师回答“说实话,我并不满意自己目前的教学状态,刚刚硕士毕业,对于教学确实缺乏丰富的经验,自己观摩了大学优秀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频,但是总感觉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我自己模仿不来,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学对象的基础不同,另一方面试自己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说完,A老师皱着眉头。

B老师的回答“虽然不满意,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改进,每次在备课之后我都会独自练课,自己探索这样讲或是那样讲,哪一种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且容易理解。但是还是做得不够好,呵呵。”伴随着B老师爽朗的笑声,她对于此问题的回答也结束了。

Q2 这个问题是关于您课堂情境的设置,在unit2 vacation学习中,请问您对于为学生设置导入情境有何考虑?

A老师说“由于vacation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已经很熟悉了,因为他们高中课本有讲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导入部分我没有给学生设置情境。”

B老师说“每一次新课导入我都会或多或少地给学生抛出一些问题,利用问题里引导学生熟知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对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他们后面的听力任务也会有相应的帮助。不过,我听其他优秀教师课时,他们也有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学习的,我觉得两种方法都可以,知识要根据不同内容来决定了。”

Q3 您认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实践性知识?

A老师说“就我自身而言,我认为首先是从教的坚定信念,如果决定从教一辈子,并想做出点成就的话,就会促使自己不断前进。另外就是一定的奖励政策,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B老师说“首先是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其次是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培训机会,当然自身的课后反思也是必要的。”

3.分析与讨论

3.1教学经验来源的探讨

比较 A 老师和B 老师的课堂教学,B老师认为培训和课后反思促进其教学成长,她将每次反思后的知识运用到下次教学实践中以避免同类教学不足的出现,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锻炼教学能力,同时 B老师不仅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讨论会,认真学习优秀经验,她还经常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或者实际课堂教学,认真总结和整理自己教学的短板,从而反思并更新自己的实践知识结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新手教师总是抱着美好的希望和憧憬投入教育事业,A老师想继续深造,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从而相对来说比较安于现状,自己不愿主动寻求更多的改变和教学创新。其次,其已有的教育经历和教学经验已经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固化已有的教学习惯,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排斥,从而阻碍其实践知识发展。B 老师虽然注重学生的感受,课堂上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教师实践知识的主要生成途径来源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其未重视反思对教学能力的帮助作用,对学校的培训也是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其实践知识不足。

3.2 师生关系探讨

在课后访谈中得知,A老师除了上课时间与学生交流外,课后很少参与学生交流活动,也没有学生主动来找她。B老师说自己跟学生关系较为亲密,少数学生课下称她为自己的姐姐,B老师与学生互加QQ,互留邮箱,还加入了所带班级的学生QQ群学生也喜欢找她聊天,无论是英语学习还是生活方面,B老师还说,现在他们才大一,对大学生活充满新奇,同事也有迷茫,通过QQ聊天可以或多或少给予他们指导,让他们少走弯路。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加强彼此了解,在情感和认知上产生共鸣。波兰尼(2000)认为,情感和认知是紧密联系的,各种科学热情绝不仅仅是心里上的副产品,他们相当于科学命题中的一个基本性质,并可相应的被认为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任何不受求知热情指导的探讨过程都会不可避免的陷入琐碎的荒漠之中。感情有助于界定课堂中的体验,为参与、避免甚至放弃教学机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教师识别和支持学生感情的人际关系的技巧以及对资深感情的内在理解表达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Goleman,1995)。课堂是人与人真实互动的一个场景,那么就一定有情感的流动。大学英语课堂不仅是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观点交流思维火花碰撞的地方。有专家指出,“课堂中的安全及时身体安全,也是智慧安全。在紧张状态下,大脑的感情中心控制认知功能,因而大脑的理性思维活动不充分,这可能使得学习受阻”(熊川武,2010)。感情作为一种教师表现的状态,不仅仅是属于教师情感的范畴,还是教师可以运用的一种知识。

4.影响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因素

通过对两位教师的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发现,大学英语新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主体即教师自身因素、学校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制度因素。

4.1 教师主体因素

4.1.1 教师反思和学习

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主体基于个体经验生成的,其突出特征是个体性,由此也决定了教师个人是实践知识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新手教师的实践知识生成主要以学习和交流为主,模仿和改造优秀教学经验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但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效果不佳,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新手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知识大多来自于自己的学生印象以及书本的理论知识,对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故其实际教学内容经常是预设的,教学只是其教案的现实展现,而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新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课堂生成环节还未做到灵活处理。

4.1.2 教师实践和参与

教师实践参与是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操作平台,在学生问题情境处理方面,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还需教师在不断地实践锻炼中得以提升和完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设身处地地研究学生,参与研究,了解学生情况,实施因材施教,摸索学生容易接纳的方式,为他们创设轻松活跃具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

4.2 学校内部环境因素

学校内部环境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生成提供条件和平台,教师主体地位的保证利于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从而发展自身实践知识。教师实践知识生成过程的一个重要构成就是情境,实践知识就是基于特定的问题情境生成的。教师处于学校这一大环境下,每天面对不同的主体和问题情境,也就决定了教师需要丰富的实践知识以便灵活地采取策略解决问题。情境知识包括教师关于教学情境的判断、关于学生的知识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对新手教师来讲,其关注的是一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重难点是否讲解清楚,因此大多采用知识传授教学,对于多元化的辅助教学方式还未能灵活采纳和实施。学校给新手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模板,引导教师学习和交流。但是规范化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位教师,学生学情不同要求教师教学策略各异,统一的教学形式不仅遏制了教师创新性的发挥,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情感和信念的塑造,从而阻碍实践知识的生成。

4.3 外部制度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涉及到教师资格问题,教师资格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对从事教师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学校要重视新入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和教学技能指导,对新教师可以采用“学徒式”的培养方案,让优秀教师带新教师,指导其教学细节,实现教师快速地适应角色。美国、英国、德国等很多国家要求申请人员都要有一定的试用期,新手教师由经验丰富教师带领,帮助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试用期结束成绩合格才可领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正式教师。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比如评增加评优名额,嘉奖教学进步的年轻教师等,以此来激励新手教师不断上进。

5.结语

新手英语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作为教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和提升是需要多方面通力协作去构建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对两位大学英语新手教师的个案研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因素。针对每一影响因素的具体策略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Connelly F M.,D J Clandinin,M F He.Teachers'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o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ndscap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7(13):665-674.

[2]Elbaz F.The teacher's"practical knowledge": Report of a case study [J].Curriculum Inquiry,1981(11): 43-71.

[3]Elbaz F.Teacher Thinking:A Case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M].London: Croom Helm, 1983.

[4]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 ,1995.

[5]波兰尼.个人知识[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6]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l): 104-112.

[7]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8]李佳琳.初任教师与经验教师实践性知识比较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9]李峻.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10]王艳.优秀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68-76.

[11]熊川武.教育的感情世界,译序[A].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王国红)

A case study on factors of formation of

college novice English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GONG Bo,ZHANG li, LIU Jin - mei, YU yun-fe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novice English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factors of 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