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职业-行业模式下艺术专业转型的思考

2015-03-28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关键词:艺术专业行业学业

朱  华,朱 林(湖北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学业-职业-行业模式下艺术专业转型的思考

朱 华,朱林(湖北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主旋律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重头戏,艺术专业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尺、以专业结构优化为重心的转型模式,实现专业转型,走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关键词〔〕学业-职业-行业;艺术专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5)06- 0036- 03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5.06.012

[收稿日期]2015—09—11

[作者简介]朱华,男,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以主动适应社会艺术文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推动学校专业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紧密结合;以区域发展为接点,实现专业集群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的紧密对接;以创新办学思路、改革培养模式为途径,培养契合区域产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凸显办学特色,提高专业办学对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的支撑能力。

一、总体目标与改革内容

艺术专业结合自身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础,加大产学研建设力度,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一)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申报艺术专业集群试点转型发展;

(二)创新机制,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彰显鲜明的应用性特色,实现学生就业的零过渡;

(三)力争在4年内,成功实现艺术专业教师教育培养与应用型协调发展的转型。

二、构建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艺术类各专业一直致力于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逐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地域特色。培养能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改变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实现就业的零过渡。

1、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大力开展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艺术人才需求调查等工作,从市场调研开始,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对相关岗位群的分析和归纳,重新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注意做到前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特色化与整体性相统一、应用性与理论性相统一。组建由专业教师代表、中小学艺术教师代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文化产业实体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切实指导各教学环节,试行“学业-行业-职业”的互通。

3、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特色、促进个性发展为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遵循普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4、协同创新,校企合作,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深度对接,实现三融合:

1)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

坚持在区域艺术文化产业布局中谋求办学机会,在办学实践中培养应用型人才。举办年度人才培养与就业校企交流座谈会和开展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活动,了解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用人标准,是否胜任产业发展要求。

2)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融合

以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将行业知识相关课程与本科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相对接,实行课程替换或课程内容移植,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开始学习和涉及从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将行业实操专项技能设置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既能完成专业学习的技能训练,又能有针对性地对行业人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3)办学与区域发展相融合

以现有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强化与区域内各文化事业单位、艺术文化产业企业建立实习与定向就业基地。学生通过基地的实习与就业及时反馈区域发展的相关信息,艺术专业据此调整办学方略。通过不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学生团队赴实地参观调研,了解区域艺术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增强学生学习目标性。通过每年举办的由政府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和高等院校学者组成的校企合作交流会、多种形势主题报告会,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双向融合,架构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服务平台。

三、以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为重点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以部分专业为试点,坚持市场性、前瞻性、特色性、整体性的原则,实施校地、校企合作,以实现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建共享、研究成果转化,同创产学研一体化。

例如:产品设计专业与黄石市打造“模具之城”的战略规划相结合,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黄石“服装新城”定位相结合,可有效服务于黄石市服装产业;环境设计专业与黄石市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相结合,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四、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机制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中,逐步建立起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机制,彰显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教学运行整合模式建设。

1)艺术文化产业

创办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为合作企业及社会服务,以图源源不断获得项目,导入教学和科研;创办专业研究机构,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领域、策略,研究专业教学的模式、任务、学生能力长期培养的方法;论证、设计一体化新模式的整体运行机制、课程结构、校企联合考核评价方式。

2)创新模块课程

根据教学任务和能力要求,按照科学教育规律和学科特殊规律,将理论、实验、实习、实训各环节按需要进行组合,一体化有机地贯穿在模块课程中。

3)创新机制

依托传统实验室系统建设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各类工坊实验室,以产业工坊承担产业工作任务和实践实现实验室的开放性,提高使用率,同时,实验室的扩建、升级以产业工坊的研发生产需求为依托。

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艺术专业实现培养面向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面,是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艺术专业必须在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目标的前提之下,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利措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认真落实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对实践教学运行机制进行调整与改造,突显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

1、“形势政策”为方向

每学期邀请来自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组织专家来校开展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专题报告会,把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最有利、最前沿的大数据以“麦肯锡”的方式传播给在校学生及相关专业的教师,等于把"发改专家"请进校园。通过掌握一手数据的专家们的讲解与分析,适时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和科目训练,使学生实践能力更具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的提高。

2、“客座师资”为支撑

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客座资源库”为平台,每年聘请至少3名客座教授到校担任授课任务。客座教授们都是行业和产业的行家里手,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实战经验。学生一方面从客座教授的授课中获得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将客座教授视为自己的一笔宝贵人脉资源,是学校给予自己的“隐形福利”和就业增值服务。

3、“职业指导”为规划

聘请来自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组织专家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采取科学的职业潜质测评系统与专业的职业指导,由所谓的"被就业"变成自主就业,从而,变“要学生”实践为“学生要”实践,增强学生实习实践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做无用功。这些就业指导专家既是未来培养班毕业学生的招聘者,又是招聘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学校不光让师傅把徒弟领进门,而且还要预先让师傅带着徒弟预演如何进门的做法,被称之为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化的“GPS”模式。

4、“定向实践”为保障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就业意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实训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实践场所,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实习实践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其毕业就业零过渡创造了好的前提,同时也保障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工程,不光体现在数量和规模上,还表现在质量和内涵上。艺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未能满足当前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针对专业特点,积极着手开展教师聘任和评价机制改革,在专职教师引进方面除了考察理论素养之外,还着重考察相关人才的实践能力,并且加大企业人才作为我院兼职教授的引进力度。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积极开展相关引导工作,并通过青年教师下企业等项目方式鼓励现任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明确以适应“湖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和专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要求,全面提升专任教师和教职工的策划组织、作品创作、专业技能、分工协作、产学研一体化操作的工作能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新的转型任务。具体实施的措施如下。

1、研究制定艺术专业教师入职标准,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是“教师”同时还是“师傅”,不仅教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实践经验,在人才引进方面向双师型人才倾斜。制定兼职教师引入及聘用办法,聘用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人才为本科或硕士生的兼职导师,加强合作。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考核标准,将实践性教学比重纳入到教师年度考核当中。

2、完善教师培训进修体系,实现校企人才互联、互通、互动。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下,采用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鼓励教师进入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另一方面,针对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人才,输送到高校专门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培训,让他们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学历。

3、改革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打破过去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单一的评价体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酬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以确保“双师型”教师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吸引更多地专业教师投入到“双师型”教师队伍里来。

总之,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是迫在眉睫,但须循序渐进科学规划.

注:释:

①潘公凯、卢辅圣著《设计造型基础》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②《包装与设计》杂志2001总第106期,2003年总第116期

③《装饰》中国装饰杂志社2003年第3期

④青年的健康问题[A].衡哲散文集[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⑤朱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⑥朱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

(责任编辑:胡光波)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行业学业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