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教学设计中的“框架问题”

2015-03-27简嫔

甘肃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简嫔

【关键词】 语文教学;框架问题;教学理

念;主体地位;写作和书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36—01

“框架问题”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是用于框定单元学习范围,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的一组问题,它是有层次的,并分别包括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框架问题的提出,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感,且问题要与本学科教学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能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事实证明,框架问题使学生的内在求知动力得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初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一、框架问题的应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想精心设计单元和课程,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要想收集大量信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全神贯注地探究学习,就要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构建课程,而不是教给学生课本中现有的答案。如果不让学生提出并探究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那么学生只能接触到一些相互脱节的活动,肤浅地认识一些重要概念。

新课标的核心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了解学生通过什么手段和途径获取知识,营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获取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英特尔未来教育就是利用框架问题,提出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究、讨论、学习,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这种利用框架问题进行教学的方式,和新课标的理念完全吻合。

二、框架问题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框架问题要适合学生,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置于这种有趣的情境中时,便能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潜能,得出连教师也未能考虑到的独特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框架问题的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是有层次的。其中内容问题是指向事实性知识的问题,是学生研究单元问题,进而探究基本问题的知识基础,内容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单元问题框定某个具体的课程单元,与单元的具体情境直接相关,单元问题是开放的,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基本问题直接指向学科的核心,它是为达到持久性理解而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深层次的问题,以揭示一个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样有层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从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的发展,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框架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制订行动计划,有条不紊地搜集大量信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并尝试解决框架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的能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框架问题,能够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增强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三、框架问题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书写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者没有适当的教育契机给予学生书写的指导,致使学生书写能力的退化,形成会认不会写中国字的尴尬局面。为解决学生书写少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框架问题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生有话可说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书写能力。如,教师利用每周一篇练笔的机会,定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练笔,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并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发生过的事情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

框架问题的应用,使学生以较少的时间接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且语文能力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与提高。总之,课堂的教学有很多种方式,框架问题在小学语文开放单元的应用,绝非只是问题的简单堆砌,而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不仅推动了教育方式的转型,而且改革了人才的培养模式。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