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名师工作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3-27康君

甘肃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立任务效益

康君

【关键词】 名师工作站;建设;建立;任务;效益;服务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4—0023—01

名师工作站能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调动各中小学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育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尤其是立足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科名师工作站建设,实现了名教师社会效应最大化,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形成了一批品牌学科,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下面,笔者就名师工作站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把关,严格审核工作站的建立

名师工作站是集学习、教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学研训组织,建成后通过名师的作用发挥能带动一群人的专业成长,通过名师工作团队的发展,能带动一个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所以,建立名师工作站要全面考虑,使其真正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现工作站效益最大化。在建站之初,要按照“建则建好,宁缺毋滥”的原则认真审核,我认为主要应考虑三方面:审核挂牌名师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既包括资历、组织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包括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审核是否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专业的合作团队。即是否有自己的长远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在本片区范围内能否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合作团队;审核能否得到学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即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愿意为工作站提供制度保障和人力物力保障。只有这三方面条件完全具备,开展工作才有内涵和外延的保障。

二、把握方向,明确工作站的主要任务

建立名师工作站,要明确职责任务,并作为工作主线不动摇。主要围绕四点:一是指导“名师工作室”工作。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相对独立,各有研究重心,体现学科特色,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也容易出现封闭性、局限性等弊端。因此,名师工作站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对全区域内的名师工作室进行指导、管理、服务,促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二是研究名师成长的规律。“名师”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经验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式,专项研究“名师”成长的过程和规律,能更好地积累培养名师茁壮成长的经验,引领本区域名师的建设工程。三是开通名师成长的路径。名师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一般为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著名教师,所以,需要为名师成长架起桥梁和通道。四是建构名师成长的平台。要为名师成长创设必需的环境,如开设网络名师工作站、特聘杂志编辑、名师课改论坛、专项课题研究、 “青蓝工程”、学科实验基地、导师团等等,都可以成为名师成长的平台。

三、多方协作,提高工作站管理效益

首先要规范设置,科学分工。工作站应设在教育局教研室,成为教育局的内设部门;按照一定的条件选拔名师工作站主持人和学科、专题研究成员,实行人员内部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分设组别,精细管理。工作站以挂牌名师的专业学科为依据分设工作室,如,“语文名师工作室”、“物理名师工作室”、“英语名师工作室”等。依据名师专业特长确定工作方向,并制定管理细则,进行精细管理和考核。第三是站、校联动,协调管理。名师工作室均设在名师所在学校,因此,学校负有支持工作室开展工作的职责,也负有协助名师工作站对工作室进行日常管理的职责。学校可以指派一名校级领导专门负责协调工作室事务,并为名师工作室提供服务。

四、创新载体,开辟工作站的服务途径

首先,发挥教研活动载体作用。名师工作站要组织下属工作室所有成员按期开设联片教研、培训讲座、名师诊断等活动,定期组织学员到农村送教,或与边远地区学校结对帮教,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帮助薄弱学校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全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其次,利用宣传报道等媒介作用。名师工作站所有成员要做先进理念的倡导者、创新模式的传播者、高效课堂的践行者,及时将区域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各种平台上做以传播;把各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以讲座、论文、专题片等形式在全区域范围内交流、推广,并能够带领老师们一起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求证。再次依托课堂教学载体。教研教改的阵地永远在课堂,所以依托各类课改调研课及各级各类公开课应该成为促进工作的主要途径。特别是采取 “磨课”形式能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每一次的“磨课”活动,不仅是单纯的个体展示,它还是群体的研究行为,长期坚持,可借此途径来引领打造一个个精英团队。最后利用网络平台载体。定期刊发《名师工作简报》、结集出版教研论文、编印教育教学研究专著、创建特色网站或专题网页,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建立任务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建立良好的公证质量保证体系措施研究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