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举措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5-03-27张倡源

甘肃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操作提问竞争

张倡源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提问;情境;竞争;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101—01

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地提问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更好地提出问题呢?首先,应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设计问题时结合学情与教情,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提问的难易应该控制在学生经过听取教师讲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程度。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同时,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时机得当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精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再次,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求知欲的向导,也是成功的秘诀。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课前我先布置每个学生动手剪几个图形,什么形状的都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量出他所拿图形的周长,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有拿尺子直接量周长的,也有拿线绳先绕图形围一圈,再拿尺子量线绳的长度的。总之,让学生实际动手后,他们觉得找到了一个既有办法解决又很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这样,良好的数学情境被顺利地营造出来,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三、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记得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可以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积极思维,大胆实践。每节上课前我都会有2分钟的提问时间和3分钟的计算时间,如果哪位学生回答对了或者是计算又快又准,就给他奖励一个贴画,小学生对这些小的奖励很看中,所以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激励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以组为单位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哪个组的同学回答对了就给他们组奖励贴画,学生对这种方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学习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加强直观,引导操作

動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在动手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是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转一转、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从各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式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节课学生都在动手操作中学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容易理解这节课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扎实,学生潜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操作提问竞争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