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隶图书馆考略

2015-03-27马秀娟李会敏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直隶莲池藏书

马秀娟,李会敏

(河北大学 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2)

直隶图书馆考略

马秀娟,李会敏

(河北大学 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2)

直隶图书馆于清末建于保定,是直隶省最早的图书馆之一,也是我国清末建立比较早的图书馆之一。历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动荡中艰难发展,从以保存文献为宗旨,逐渐走向以传播知识为主,从阅览收取费用到免费,从馆藏以古籍为主,到不断增加新书,发生了巨大变化。直隶图书馆发展不仅为保定民众阅读提供方便,推动了保定市乃至直隶省民众图书馆意识的增强,也为当时其他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直隶图书馆;制度;古籍保护;免费阅览

1908年,直隶图书馆建于保定市的古莲花池园内,是直隶省最早的图书馆之一,也是我国清末建立比较早的图书馆。历经清朝、民国时期直到今天,为保定乃至直隶省的文献保存、文化传承以及直隶省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直隶图书馆的建立

直隶图书馆的建立是近代图书馆事业西学东渐的结果,但与当时的直隶总督杨士骧、直隶提学使卢靖、傅增湘的积极倡导、实力推行以及保定莲池书院的藏书源远流长有一定的关系。

(一)清末新政对直隶图书馆建立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藏书楼历史悠久,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戊戌变法时,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倡议建立图书馆,以供民众学习。随着变法的失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暂时中断,1901年,慈禧颁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当时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事财政方面的改革进行奏报[1]。这样,清王朝最后十年的变革图强运动拉开了序幕。清政府推行新政,实行变法,使图书馆事业得以继续发展。

(二)直隶总督杨士骧等积极倡导,实力推行

杨士骧(1869-1909),字莲府,安徽泗州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历任直隶通永道、按察使、江西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直隶总督,练兵、筹响、治河、兴办各种实业等。卢靖(1856-1948),字勉之,号木斋,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曾先后担任过赞皇、南宫、定兴、丰润等县(今属河北省)知县和保定大学堂督学等职。辛亥革命前任直隶提学使,近代著名藏书家、数学家。傅增湘(1872-1949),四川泸州江安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1909年任直隶提学使。辛亥革命后,曾任民国的教育总长、故宫图书馆馆长,中国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

1907年,杨士骧为把遭受庚子之厄后的莲池重新建成读书治学的场所,拨银4 800两,交直隶提学使卢靖,在古莲花池园内水东楼之北、原“鹿柴”处建了直隶图书馆。该馆为一座两层42间的西式小楼,占地269平方尺,平面呈“凸”字形,凸出部分的顶部(三层)建有钟楼,馆名由卢靖题写。图书馆建成后,由继任提学使傅增湘接办图书馆,于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正式开馆.这是清代直隶省最早的图书馆。卢靖、傅增湘都是著名的藏书家,对于直隶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管理有重要的影响[2]。

(三)直隶图书馆与藏书楼有一定的渊源

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保定书院”,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下半年正式停办,历经170年,期间名师荟萃,人才辈出,是清代著名学院。直隶书院地处直隶省会保定,毗邻直隶总督衙署,是清朝中晚期一所颇具规模和广有影响的书院,在河北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积累,藏书日益丰富,但在经历庚子之变后损失很大。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保定兴建直隶图书馆,莲池书院藏书移贮其中[1]。所剩图书为:经部231种、史部763种、子部553种、集部660种、丛书90种、类书130种、东文书118种、西文书135种[3]。

二、直隶图书馆在动荡中发展

民国元年(1912年),曹锟在保定发动兵变,直隶图书馆被迫闭馆。民国三年(1914年)年重新开馆,读者逐渐增多。民国七年(1918年)九月,奉直隶省教育厅的命令,“直隶图书馆”改名为“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1924年以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图书馆再一次被迫闭馆。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奉国民政府河北省教育厅命令,“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颁发钤记(印章)一枚。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月,图书馆编印了《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概况》。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奉省教育厅命令,“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更名为“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同年九月保定被日军侵占,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被迫关闭。不久,保定商绅成立维持会,委派苏毓琦(字镜韩,保定人)任图书馆馆长,1937年l2月正式恢复开馆,“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更名为“保定莲池图书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九月,奉日伪河北省教育厅令,“保定莲池图书馆”更名为“河北省立保定莲池图书馆”。在“七七事变”中图书馆的门窗、书柜、书籍等受到破坏,现仍保存有被日伪军用刺刀捅破的书籍。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后,奉国民政府河北省教育厅令,“河北省立保定莲池图书馆”更名为“河北省立莲池图书馆”。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初,又将“河北省立莲池图书馆”更名为“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4]。1948年11月24日,保定解放,原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改称为保定文化馆图书馆,并接收了莲池书院存书45 069册及民众教育馆藏书5 000册,旧书8 715册,1953年命名为河北省图书馆[1]。1958年,河北省会迁往天津,河北省图书馆与保定市图书馆合并为保定市图书馆,原直隶图书馆保留下来的图书最终流向了保定市图书馆。在保定市图书馆现存的古籍中,有一部分还钤有“莲池书院藏书”、“直隶图书馆藏书”印章,成为我们研究直隶保定藏书和直隶图书馆的重要资料。

三、直隶图书馆的特点

(一)成立较早

1897年,北京通艺学堂图书馆是目前我国有据可查的最早使用“图书馆”这个名称和制定章程的图书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下诏停办科举,兴办学校。酝酿已久的图书馆运动也于此时发端,我国第一所官办公共图书馆在湖南成立。辛亥革命前,全国开办公共图书馆只有15所,直隶图书馆是其中之一[1]。

(二)馆藏丰富,多珍善本

直隶图书馆建成后,直隶总督杨士骧决定把莲池书院万卷楼劫后余存的图书善本全部移交给直隶图书馆,同时添置了一些新书,使该馆的藏书达2 000余种[1],民国以后又将直隶高等学堂的影印本《古今图书集成》和莲池暂存于徐水漕河慈航寺中的《大清三藏圣教真经》全部移入[2]。据1916年教育部调查表记载:保定直隶图书馆藏善本图书5 000余种,常本书2 900余种,东文书200余种,西文书10余种。阅览人数全年1 100余人[1]。1928年,“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其古籍藏书甚富,如《二十四史》有三部,《图书集成》有二部,各有38 000余册,复有宋代珍版秘笈。直隶图书馆存有大量珍稀古籍,专门致力于民众教育未免有失大部分图书的真正价值。为保护古籍,1935年秋,图书馆筹划图书部独立,经省政府会议通过,并委崔淑青女士为馆长。

(三)制定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具有近代图书馆的雏形

1908年5月,天津直隶图书馆正式开馆,民国七年(1918年),馆名改称“直隶省立第一图书馆”,保定直隶图书馆改名为“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以搜集中外古今图书以保存国粹输入文明为宗旨[5],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包括图书分类方法、读者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经费来源和分配等。在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章程中曾写到:“本馆向为保定图书馆,今改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颁发图记以资遵守。”[5]

(1)图书分类。其藏书以保存国粹为宗旨,主要分为10大类,大致按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分类法进行分类。甲部:经书类属之,略分正经、诸经。乙部:史书类属之,略分正史、杂史。丙部:子书类属之,略分周秦诸子,汉魏晋唐宋元明清诸子。丁部:诗文集类属之,略分别集、总集。戊部:合刻诸书属之,略分丛书、类书。己部:科学诸书属之,略分名学、哲学、心理、伦理、教育、法政、兵学、理科、天算、地理、农工商学、医药学。更部:各种图书属之,略分地图标本。辛部:各种教育书属之。壬部:各种学报属之。癸部:各佛经道书属之[5]。从分类可以看出,图书馆以中文的经史子集图书为主,而新书较少。

(2)图书管理。图书馆的每种图书都盖有本馆图记(印章的一种),并对各项图书均分类编号以便于收发。华装书(指线装书)于书面签题书名,每部几函几册和某类某号(纸式、地位应一律)。洋装书(西式装订的书籍)于书脊书名下首粘签注明某类某号书,书脊无字者,补签题名并著译者姓氏(纸式、地位应一律)。凡张挂之图必须在纸的背面注明某类某号。凡馆中精椠旧本均特别庋藏,不归寻常阅览之列,以资保存。

(3)阅览者管理。第一,阅览者阅览须缴纳费用,且手续繁琐,而且本馆藏书概不出借。图书馆每日早九点售券,午后四点钟闭馆,每星期一图书馆整理书籍,停止出售阅览券。凡欲阅览图书馆图书者先买票入莲池公园,再购阅览券,每人一张,铜元二枚。阅览者用阅览券换取领书证,填写需要何种图书,并将领书证交给图书馆司书,才能进入阅览室。读者领书后若想更换别的图书由司书在领书证上盖上缴换戳记,阅读完毕另盖收清戳记,由阅书者向换证处缴还方能出去。第二,阅览者不允许携带禽畜进馆;不允许癫痫以及酗酒醉汉进入;阅览人须格外爱惜图书,不得故意污损,犯者加倍赔偿。第三,馆中制作木牌,分载图书名目,安置壁间使阅览者一览无余,阅览人可以按图索骥,填写领书证,取书。

(4)人员管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有总理馆事、庶务、文牍、司书、馆役组成。总理馆事由省教育厅委任,负责管理一切事宜;庶务一员由主任延用,办理会计事宜;文牍一员由主任延用,掌管文牍公函事宜;司书一员由主任延用,掌管整理图书一切事宜;凡收券换证查书等事有司书馆役共同负责。

(5)图书馆的经费管理。图书馆常年经费每月请领银洋180元。大略用款:主任、庶务、文牍、司书均为有给之员;馆役两名,每月发给薪水;购买各种学报杂志、券证表册、笔墨纸张、煤油茶水及杂用器具,整理书籍签套、装订各费。购买图书除需款无多者由每月经费撙节项下支给外,其余申请办理,每月用款由庶务经理,由主任核阅盖戳,按月造册呈报。

(6)图书馆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有藏书室、阅书室、接待室和事务室。直隶第二图书馆时期,仍旧以图书的保存为宗旨,以管理图书为主要工作,因此,它对图书馆读者的服务是有偿的、有限制的,服务意识淡薄,但是它毕竟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一定的方便,开始向近代图书馆发展。

(四)注重新书馆藏建设和对民众的开放

1928年,河北省教育厅提出当时属于训政时期,民众常识亟待灌输,各处图书馆之设立刻不容缓,应添设儿童图书馆。直隶图书馆位于保定城垣中部,市场衙署,栉比相邻,阅览之人很多;只是旧书虽富,新书太少;宜广购新籍以及各种杂志及各埠新闻,陈储馆中,供众阅览。据此,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购买新的书刊,增设了儿童阅览部,取消了图书馆阅览门票制,实行免费阅览,使图书馆服务的开放性与平等性迈出重要一步。

(五)服务莲池讲学院

1936年10月,由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发起,在保定莲池建立河北省莲池讲学院,聘请尚秉和(字节之,原莲池书院学生)、高步瀛(字阆仙,原莲池书院学生)、贾恩绂(字佩卿,原莲池书院学生)、吴北江(闿生)、刘培极(字宗尧,原莲池书院学生)为讲师,1937年4月1日开学,芦沟桥事变后即结束。莲池讲学院成立时,直隶图书馆已经更名为“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所藏书籍甚多,莲池讲学院成立后即接管其全部旧图书,共2 862种,其复本书292种存馆未交[6]。这期间,直隶图书馆归莲池讲学院管理,并为其服务。

四、结语

直隶图书馆建于清末,历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动荡中艰难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尽管直隶图书馆成立于清末,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至少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馆,但直隶图书馆从以保存文献为宗旨,逐渐走向以传播知识为主,从阅览收取费用到免费,从馆藏以古籍为主,到不断增加图书的馆藏变化,其发展不仅为保定民众阅读提供方便,推动了保定市乃至直隶省民众图书馆意识的增强,也为当时其他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既是中国图书馆历史发展的缩影,也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

[1]孙革令.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第二图书馆考略[J].图书情报通讯,2003(1):52-55.

[2]柴汝新.从一副楹联看直隶图书馆藏书之命运[J].文物春秋,2010(1):76-78.

[3]王丹阳.清朝直隶莲池书院文献收藏综述[J].兰台世界,2013(3):71-72.

[4]师建立,杜云娜.时代见证者——保定市图书馆由来与发展[J].图书情报通讯,2004(4):25-26.

[5]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章程[J].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1922(7):17-21.

[6]河北省莲池讲学院成立记[J].河北,1937,5(3):2.

Zhili Library Research

MA Xiu-juan,LI Hui-min
(Hebei University Library,Hebei Baoding 071002,china)

Zhili Library was built in Baod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i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library in Zhili province,and the early-built libra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After the Northern Warlords,Sino-Japanese War,the War of Liberation,Zhili Library's development was in a hard turmoil.From saving literature to the purpose of disseminating knowledge,reading from a fee to free,from ancient works collection mainly to the new book collections increasing.Zhili Library was not only provides the convenience of reading,but also promoted the growth of the library consciousness in Baoding and even the Hebeiprovince.

Zhili library;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ancient books protection;free reading

G25

A

1673-2022(2015)02-0074-04

2014-12-15

马秀娟(1971-),女,河北易县人,副研究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李会敏(1973-),女,河北容城人,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直隶莲池藏书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清代直隶铸钱史
李光地治理直隶水患始末
凯蒂与睡莲池——莫奈作品之旅
赏荷
直隶、山东交界地带的八卦教研究
珍惜每一本藏书
清代直隶旗地考述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