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以武夷学院为例

2015-03-27林有鸿

关键词:武夷应用型校企

林有鸿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

一、引言

德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又称为“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高校教育和企业需求充分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提良好的人才条件。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国的本科教育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要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了解“二元制”人才教育模式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一)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元”是学校,另一“元”是企业。所以,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学生既可以学习到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又可以学习到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技巧。[1]在这种模式的指引下,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既提高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又缩短了其在企业的见习时间。

(二)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高校与企业都是教学实施的主体

德国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中,高校与企业都是教学实施的和主体。本科教育相应目标的设置、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的教学评价都由高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又包括相应岗位技能的掌握;在专业课程的组织实施中,高校具体组织教学,企业具体组织学生实习;在教学评价中,学校负责知识与技术的具体教学,企业具体负责学生见习期学习成绩的评定。

2.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

由于企业是高校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具体参与到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在学生见习期间,企业更加明晰相关的职业技能教育,要求学习获得一定的职业资格后才能进入职业岗位,因而其知识结构与技能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学生的就业率也相对较高。[3]

3.“应用型”师资队伍强大

德国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不仅依赖其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还与其“应用型”师资队伍有关。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德国应用型师资力量都有较大的优势。很多高校教师都来源于企业的具体技术或管理岗位,或者同时高校教师还在大型企业中充当技术顾问。

二、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应用型”师资数量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亟待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现有高校本科教育较多是从专业知识结构考虑,从学科的具体结构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及实施评价。由于缺乏具体岗位实践技能的训练,造成一个局面:学生往往理论知识较为完善,但在具体工作中,实践技能差,很多工作不能上手。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公办学校资金多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部分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于主办企业。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多数高校的资金来源不足,限制了本科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需要较好的设备及技术培训,若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则专业岗位的教育无法展开。

(三)“应用型”师资较为缺乏

目前,高校师资多数来源于高校硕博士毕业生,他们本身在专业岗位具体应用方面就较为薄弱,一些教师甚至没有接触过相应技术设备,没有从事过相关岗位具体工作,因此,由其教出来的学生其操作水平可想而知。

(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亟待健全

目前,我国的本科专业教育中,实行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相结合的形式。所以一般来说,在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以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很少有学生在学期间能够考取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造成职业技能教育与高校教育的脱节,也由此导致毕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差,就业率不高。

(五)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已日趋完善,已经出台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是很多的规定都是一些宏观方面的总体规定,对于引导专业教育具体落实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针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具体问题,应该从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完善。具体如下:

(一)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首先应该建立与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比如建立定期的校企论坛。学校应该了解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整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使其能尽可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企业也应该关注高校教育的发展,及时从高校毕业生中吸收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4]

目前,武夷学院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与武夷学院建立定期的校企论坛。当前与学院建立较好合作关系的企业有太阳电缆、圣农集团、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泉州迎宾馆等,一些专业课程的开设掀开了武夷学院校企合作新的一页,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的新的活力。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资金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多数的公办高校教育资金多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的资金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形势下,高校应该开拓眼界,与企业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向企业输出其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金,既可以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未来为企业所用,也可以进行人才职业技能的培训,为将来给企业输送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5]

学院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学校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学院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全新方式,企业利用高校先进的专业技术与人才优势为其所用,而高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部分资金支持,最终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在合作中实现了共赢。

(三)加大对“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开展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其理论及实践教学水平。其二,通过职业资格教育提升在职教师的“应用型”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考取相关职业证书的方式,提升自我的专业及职业水平。其三,与企业展开合作,派遣部分教师,充当企业的技术与管理顾问,使学校与企业获得双赢。[6]

武夷学院在师资培养方面,成果颇丰。目前,现有教职员工756人,其中专任教师576人。具备行业任职经历的教师1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3%;具备高级职称教师20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94%。武夷学院一方面开展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另一方面,学院也鼓励教师通过考取相关职业证书的方式,提升其专业及职业水平。同时,还通过校企合作,向企业派遣技术与管理顾问等,锻炼了教师,不断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高校应当大力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当按照社会的需求引导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按照行业技术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并使教学改革的内容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高校专业课程教育与相关行业及其职业技术标准相一致,可以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获得成功创造条件。

目前,武夷学院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积极培育并初步形成“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的办学特色,并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茶学、旅游管理已成为学院颇有成效的重点学科,而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等专业也稳步发展起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学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型创造了学科条件。

(五)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的高校本科教育应当建立比较完善的职业资格制度,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其成为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桥梁。既要建立比较严格的认证制度,又要使其为企业接受,使其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性及权威性。武夷学院目前也越来越重视相关职业证书的引导及教育工作,如目前在高校旅游专业教育中就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导游资格证书的教育及考试认证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功。[7]

(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保障

鉴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还应当尽快完善职业教育的实施细则。首先,明确政府、高校、企业的各自分工,明确主体的主要权利与责任;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积极与高校展开合作,既可以使其获得技术上的创新与提高,也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还要就相关合作方式及合作制度进行明确,完善程序并明确具体的评价体系,为高校本科教育的完善发展创造条件。

四、小结

德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高校教育和企业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本科专业教育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本科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问题: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应用型”师资数量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亟待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五个方面。本文以武夷学院为例,针对以上具体问题,提出了完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由于本人的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一些意见和观点需要在日后的研究及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与提升。

[1]BMBF.Vocational Training in the Dual System in Germany[M].Koein:BMBF,1997.

[2]BMBF.Vocational Training in Germany[M].Bonn:BMBF,1996.

[3]Frankfurt.Facts About Germany[M].German Federal Press,2000.

[4]张荣国.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5]李春杰.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动态“4+X+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6]宁海龙,邹德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5).

[7]万碧波.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武夷应用型校企
《武夷天下秀》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武夷学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