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II)作文试题分析

2015-03-27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杨文山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9期

◎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 杨文山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II)作文试题分析

◎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 杨文山

【原题再现】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迷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试题分析

今年的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是一段近200字的概述,简要表达了三位风采人物候选人的事迹。

这则材料总体的关键词是“风采”,所以首先要准确理解“风采”的含义。风采即风度神采,这里主要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总体上看,材料中共有三个人物,大李、老王和小刘。三个人属于不同年龄段,从事三种不同的职业,创造出了不同层次的大小不一的业绩。但是,却得到了共同的价值认同,最终都被评选为当代风采人物的候选人。这是材料总的特点、即三个“不同”,一个“相同”。这应该是材料的感悟点,立意点。但就此思考开去,引申成文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材料的第一句话,“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出最后三名候选人”,这里有三个重要信息要把握住。第一,大李、老王和小刘他们都是候选人,他们都具有当代风采,第二,这些风采人物候选人是经过评选后产生的,即他们是民意所向,是民众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大众的楷模,是完全符合当代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第三,到目前为止,他们还只是候选人。既然是候选人,就还不是最后的选定人。那么就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全被选中,都是选定人。二是其中的两位被选中,一位被淘汰,三是只有一位被选中,而其他两位被淘汰。那么,谁有这个选择权呢?当然还是大众,不过在今天的考场上,这个选择权就给了考生。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是今年作文不同于往年的提示语。“你”必须通过思考、权衡之后,才能做出最终的选择。“你认为”,就是写作的总视角。因为你是独特的,你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成长环境、独特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甚至是不一样的身体条件,你最清楚自己的这一切。对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统筹考虑、综合权衡之后,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你想走而又能走的,是大李的人生之路,还是老王或小刘的成才之道,这个选择权,永远在你的手里。当然,只要你一选择,马上就表现出了你的价值取向与你的人生思索。这个选择就是立意点、创新点,自然也是评卷老师的评判点、采分点。

三位都有风采,那么谁更有风采呢?“更”是比较的

结果,是选择的结果,而这个选择的决定权又在你的手里。所以,这一个“更”字,就为考生提供了广阔且独特的写作空间,是考生有话可说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文章写作的具体视角了。

这两句提示语表明,今年的作文试题导向特别明显,就是倡导说实话,说心中的话,说自己的话。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套作和抄袭,公平公正地选拔出国家各行各业需要的真正优秀的人才。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材料仅做整体的分析还不够,分析好这三个人物,是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前提,只有真正了解了三位候选人的特点,选择才会是恰当的、准确的。

那么,这三个人各自的特点及其差别在哪里呢?现做具体分析:

大李,年龄中等,层次最高,是一位科学家。他从事的是生命科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从中提取的关键词是,表示过程的: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表示结果的:重大成果,国际前沿。

老王,年龄较大,层次较高,但其起点较低。他是一位电焊工,掌握的是实用技术,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被评为焊接大师、“大国工匠”。从这里提取的关键词是,表示过程的:职高生、爱岗敬业、练就绝活、变技术为艺术;表示结果的:焊接大师、“大国工匠”。

小刘,年龄较小,层次较低,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其作品获得网友的一片赞叹。从这里提取的关键词是,表示过程的:跋山涉水、捕捉美景;表示结果的:一片赞叹。

显然,三个人构成了三个不同的层面。提供了三种角度。学习成绩优异、能力特别强,且志向更远大的,可选择以大李为楷模,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国家争光;基础较薄、起点较低,而不甘人后的,可选择以老王为标杆,爱岗敬业,苦练绝活,精益求精,把一种工艺做到别致;在某一方面,兴趣浓厚、乐此不疲的,可选择以小刘为样板,苦钻一门技术,不怕吃苦流汗,痴迷其中,终能有所作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条路都能走出精彩,都能取得成就。这些角度,都是符合“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这个评价标准的。

以上分析只是抓住了材料的显性意义。

其实,对上述三个候选人的选择,就是对一种人生模式的选择,对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所以,材料的隐性意义是,人生规划问题,即依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并紧紧地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而设计人生,并努力实践,矢志不渝,最终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考生如果能从材料中挖掘到人生规划这个核心问题,又能分析出人生价值与国家、时代之间的关系,选用一些典型论据,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一篇考场佳作是不难的。

二、试题特点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在充分体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高考命题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特别贴近高考学生的实际。

就形式特点来说,评选各式各类的先进、模范人物,已经是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包括农村的学生对比也并不陌生,大一点的如村长的选举,小一点的如学校学雷锋等活动优秀分子的选举。就其内容来讲,更是学生思考过无数次的事情。到了高中,每一位学生都更加关心自己的未来,开始切实思考自己的前途。尤其是到了高三,人生的选择是必须面对的,以填写高考志愿为例,考生与家长都会慎重考虑。高考前还会做出种种预测,如果考得比较理想,该选报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将来怎样发展;考得不尽如人意,该怎么办,重读还是不重读,等等。任何一个考生,早都已经在心中描绘过自己人生发展的大方向了。

这样,考生面对大李、老王和小刘这三种人生模式,就会人人都有话可说,人人都能评议一番,同时加入自己平时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作文内容充实是不难办到的。

2.特别注重个性化的表达。

今年作文试题,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更加强调个性化写作,更强烈地抵制套作、宿构和抄袭。写作永远

是个性化的行为,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言为心声,这才是正常的作文。满纸的虚言假语,言不由衷,就是自欺欺人。用假感情,假思想,来装饰自己,以此获得高分,这是应该抵制的作文丑态。竞争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否则就不叫竞争。高考是人生一场最庄严最神圣的竞争。所以,出题人的责任是尽最大可能地给考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考生则应该说出自己想说能说的真心话。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两处,直接用了两次第二人称“你”,其强调得恳切、强烈,可见一斑。这种情况,是历年高考试题中,从来没有见到的。思考是你的,权衡是你的,最后的选择还是你的,一切必须打上你的强烈标记,表现出你的鲜明个性,体现出和别人不同的特点来,要把一个最真实的你呈现在阅卷老师的面前。

3.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作文试题,与前两年的比较后,我们发现在新材料作文的常规要求里,多了一句“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样直接强调“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导向性鲜明,价值取向明确,需要教师特别注意。

三、写作指导

怎样写好今年的作文呢?

基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这篇作文应该采用的总写法是比较法。具体来说,至少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选定一个候选人之后,分别同另外的两个做比较。在比较中,抓住以上分析出的过程性关键词和结果性关键词,分析归纳出选定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好是你为什么选定他的理由。这中间要充分结合自己平时对人生对前途的思考判断,用典型新颖的论据,把权衡的理由论述出来。这样的理由不宜少于三条。

另一种写法是否定一个候选人之后,再否定一个候选人,这样自然就得出了选定的人。在否定的过程中,抓住以上分析出的过程性关键词和结果性关键词,并论证其关系,选用典型新颖的论据,论证要充分合理。总的否定理由不宜少于三个。

其实,如果你能把大李、老王和小刘三人拉近些,让时光倒流,就把他们当成自己身边的三个同学,把这次作文当成一次对未来的憧憬,这篇作文很容易写出来,并且能写得很好。回想一下,这样促膝交谈的情形,至少在高三这一年不是经常发生吗?在一次模拟考试之后;在一次看到某校的招生简章之后;在一次酣畅淋漓的球赛之后;在一次全家的宴会上,等等,把这些交谈的内容,整理归纳,就是考生做出选择的充足理由。

四、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1.做好人生规划层面的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热爱生活,思考人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和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增强规划人生的意识,越早越好,越强越好,切实设计好人生蓝图,并在现实的拼搏中,一步一步坚实地去实现。

2.强化个性化写作能力的训练。

要严格规范有序地训练写作能力。遵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按层次扎实训练提高,使学生做到,素材是自己观察积累所得,体验是自己经历沉淀所得,结论是自己过脑过心所得。

开拓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感受生活,积累生活。储存大量的写作素材。心动手动,只要有感受,马上就动笔。这是作文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者系黑龙江省首批教学名师,黑龙江省高中语文教学能手、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有作品集出版发行。曾参加过黑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工作。)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