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指导的教学思路以课例探究话题作文

2015-03-27嫩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金晓丽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思路味道作文

◎嫩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金晓丽

写作指导的教学思路以课例探究话题作文

◎嫩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金晓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训练提出新的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话题作文为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很好的作文形式,为学生展示个性化写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用提示性语言提出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并激发想象力,调动联想、发散、聚集等多项思维,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克服了命题作文束缚学生个性和灵性的弊端,克服了教师牵着学生写作文,有话得说,无话也得找话对付,甚至假大空话拼凑作文内容的毛病,显示了作文训练人文性和创造性的特有魅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创新性,满足了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自主写作文的愿望。

但是,受长期命题作文训练形成的单线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面对内容和形式都极具开放性的话题作文不知如何应对,出现了写作思路狭窄,就材料写材料,就材料表面意思泛泛而谈,不能挖掘材料背后深层意蕴等现象。另外,话题作文表面上降低了审题难度,但在开放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创新性的要求,这使学生面对话题作文时,往往找不到入笔点和写作方向,运笔天马行空,内容落不到地上,更谈不上文章立意创新和文采飞扬了。因此,怎样理解话题,寻找话题作文的启发点和切入点,建立起话题和学生思维间的桥梁,就成了作文教学课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以写作教学的一个课例,来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写作思路的指导。

【课例内容】

一位教师以2014年黑河地区中考试卷中的话题作文为例,上了一节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写作的一般思路。

【思路确立】

辨析材料,把握主题→发散联想,多中择一→联系实际,筛选材料→化“题”为文,升华主题。

【实例概述】

教师投影话题作文材料: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字数在600字左右。

第一步:辨析材料,把握主题,审视话题材料的启发点。

这则材料的中心是生活中的各种味道,包括味道的本意和引申含义,中心意思是说只要用心感受,真味尽在生命中。把握材料的中心制约着写作时最佳观点的选择。“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这句话告诉我们,试题的引言除了引出话题,还能启发我们的联想和思考。

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身边感受得到的各种味道,形成各种生活场景,深入体味各种情景下的不同滋味,寻找启发点、联想点。教师投影: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

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这个材料提示了哪几个方面?当你读到食物、自然、妈妈、佳作、生活、历史这些词语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厘清材料内部的各种联系,分出材料的各种角度。材料提示语从三个角度对味道进行了解读:①本真滋味;②情感体验滋味;③生活感悟滋味。材料强调了“感悟”人间真味,给我们重要的暗示:在落笔成文的时候,应该不仅仅描述你选择的某一事物或某一场景,重要的是要写出对“味道”所涵盖内容的真实感悟和体验。

【思路解析】话题作文立意自定,但话题内容来源于所给的材料,所以,教师在第一步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详尽分析话题的本身意义和引申含义,从而确立作文写作的整体方向,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步:发散联想,多中择一。通过解析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具体,展开不同角度的联想,确定写作立意和方向。

在立意方面,话题作文只提供了一个立意范围,它要求的第一条就是“立意自定”。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打开思维的大门,围绕话题做以“味道”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1.明确表达方式:即话题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可以通过具体事物的描述显示话题的内在含义,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件说明话题的引申意义。

2.界定写作范围:可以从时间、空间、选择对象等方面来界定主题内容,明确不同的选择角度对中心话题的解读就会不同,就会演绎出不同的文本内容和文体形式。

3.比较选择立意:把话题提示中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加以比较,进行自我定位和提炼,从多种角度中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最能驾驭、最善于表述的观点作为行文的主题立意。

4.化虚为实入笔:在选择了立意、确定了文体之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从小处入笔,联系现实展开描写或论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教师让学生结合“味道”这个话题,从以上四个方面归纳出写作思路。

学生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

【思路解析】话题方向确立好后,选择何种表达方式,如何巧妙布局谋篇,怎样增加文章色彩又成为一大难题。教师在此环节没有枯燥地进行文章开头结尾、结构布局等方法技巧的讲解,而是抓住了学生思维的“主线”,以“明确表达方式——界定写作范围——比较选择立意——化虚为实入笔”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思维清晰、定向有序地进行立意谋篇,解决了学生虽理解话题内涵却不知如何下笔的难题。

第三步:联系实际,筛选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材料中的提示语“用心感悟”,强调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信念等,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围绕“味道”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实物或事物的场景,从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出发,筛选既能紧扣话题又能有感而发的角度,确定选用的材料,并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独特而鲜活的看法和感悟,做到求实求新。

教师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具体材料,让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形成完整的认识。

1.借鉴名篇佳作,建立寻例意识。

写作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身感受的方式,而这些感悟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品味。许多名言警句和名篇名著都是名家智慧的结晶,汇集了宝贵的生活经验。

教师出示一些名言:

▲不愿尝酸的人也就不配吃甜。——英国军事理论家托·富勒

▲白糖上面浇蜂蜜,蜂蜜上面盖白糖,甜则虽甜,但也腻人。——美国物理学家兰姆

▲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

▲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接着引领学生关注名篇。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处不是仙境,仙境在何处?河柳湖山,写的是济南,更是大明湖。

(选自《晨游大明湖》)

——这是作家原野笔下济南的味道。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

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选自《端午节的鸭蛋》)

——这是作家汪曾祺笔下思乡的味道。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选自《我的母亲》)

——这是作家老舍笔下母爱的味道。

教师从名言名篇的感性认识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和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身边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味道”,可以用身边的人和事来印证名言名篇中的人生道理,让学生发表见解,各自谈谈感悟并举生活实例论证,认识到只有生活才会是源源不断的写作资源。

2.透过生活现象,审视人生本质。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但仅仅看到生活现象还不够,还应透视深层道理,体味内涵情感。教师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提供了生活常见的一些物象,请学生展开关联想象,联想到人生的感悟和哲理。

【思路解析】学生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空洞、思维雷同、人物撞脸、情感做作,学生身处生活之中却很少去感悟生活。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要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并不能给学生实质性的指导,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是无效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审视人生表象,透视内涵哲理,把抽象的理论指导物化成具体的材料引领,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名篇名言,让学生体味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揭示、理解和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体味、借鉴作者的感悟,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一个好途径。让学生从生活点滴细节入手,借助人、物、景、事等形象,把握作文材料选择的正确方法。

第四步:化“题”为文,升华主题。

在发散思考、筛选材料后,学生已经明确选题方向和原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主题的拓展和升华,人无心则死,文无情则矫,文章要有真实情感。教师启发学生感悟现象背后的情愫,(如前面展示的:汪曾祺笔下的鸭蛋—家乡的味道—思乡之情)要做到物、事、情三者统一,并鼓励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以我笔写我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完成以上四步后,教师让学生确立重点,厘清思路,开始自由写作。

【思路解析】这一步教师没有讲述过多的理论,而是侧重唤醒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强调学生要利用具体和抽象的相关点、相似点,进行联想和想象,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完成由析到感入悟生情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感悟生活的方式产生真实情感和形成审美体验。

【阐释与点评】

话题作文写作文体不限定,有一定的自由性,能够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和展示个性的空间,写作内容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但是,话题作文的开放和灵动并不是无原则的自由和无约束的天马行空。怎样让学生既能在话题作文中展示自己独到的生活体验,点燃灵动的思想火花,又能符合话题作文的具体要求呢?“辨析材料,把握主题→发散联想,多中择一→联系实际,筛选材料→化‘题’为文,升华主题”四个指导环节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堂上,教师将作文指导融入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中,使学生从主题立意、文体确立、写法选择和材料运用方面对自己的作文构思实行定向掌控,步步紧扣话题内容,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从认识、理解到运用,既追求了开放性,又明确了规范性,既丰富了写作内容,又开阔了写作思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我们教师就应该在每一节课中把学生引进“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重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的写作训练引入一个更高的境地,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课例提供的指导思路意在抛砖引玉,为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写作思路指导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活学活用。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思路味道作文
中秋的味道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夏天的味道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