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行器AFCS的稳定性浅析

2015-03-27中国人民解放军92419部队

电子世界 2015年16期
关键词:空速阻尼器航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92419部队 曹 勇

1 引言

无人机(Unmanned Aer ial Vehicl e,简称UAV),就是无人驾驶的飞机,它起初是用于训练使用的[1]。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无人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开始替代有人机执行各种任务。如今,无人机已经成为各国航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具有结构简单等众多优点,可以到达很多有人机无法到达的危险区域。无人机的安全飞行,离不开其飞行控制系统(简称AFCS)。飞行控制系统就相当于无人机的大脑。最初的UAV是依靠自驾仪来调整姿态的,现在的无人机的AFCS已经不单独设置此类机构了[2]。无人机很多时候要进行自主飞行,其自主飞行控制如图1所示。UAV主要有无线电、惯性、GPS三种导航方式[3]。

图1 自主飞行控制图

2 飞控设计原理

无人机往往框架小,结构简单,难以飞行太高,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依据现有的成熟技术,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来进行建模并应用FLUENT等软件进行仿真。无人机和AFCS构成了一个闭环系统。AFCS主要由测量元件、信号调理电路、控制系统、阻尼器、执行机构等组成。为保证无人机的安全飞行,最重要的是保证无人机的正确姿态和航迹。控制无人机的姿态主要依靠俯仰、滚转、偏航三个方向的速率陀螺;控制无人机的航迹主要依靠GPS定位信息,不断修正,按照预定的方向飞行。无人飞行器的起飞阶段以及回收阶段往往通过手控操作执行,正常起飞后往往通过程控飞行[4]。根据空气动力学知识,知道飞机的升力公式为式(1.1)。当飞机下表面压力大于上表面压力时,飞机才能产生向上的运动。飞行过程中,通过高度传感器来传递高度信息,通过空速传感器来传递空速信息,为地面操作人员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

式中:Y----升力;Cy----升力系数;r----空气密度;v----来流速度;S----有效面积。

3 可控性分析

UAV飞行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可控性,又受重量和惯量的影响,通过稳定性和操纵性体现出来,这两种性能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不同的气动布局,不同的舱室设置,都决定了无人机不同的性能和状态,因此改变其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设计增稳系统以及安装阻尼器两种。增稳系统是通过增加一些反馈设计,不改变原结构,将一些力或形变转化为脉冲信号,进一步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解码,变成伺服机构可以识别的语言,产生动作,保持无人机的稳定性[5]。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增加阻尼,使操纵面趋于平稳。为实现这一点,需要获取三个方向运动速率的反馈信息,使无人机系统形成一个闭环。一般可以将这两种方式进行融合,改善阻尼特性,减小瞬间扰动,对于速度不高、过载不大的飞行器来说,是可以实现的。阻尼器发挥了反馈和核对的作用,它一方面阻止角速度的快递变化,另一方面又不改变飞行器正常的动作,按照飞控器的指令执行。

控制律设计主要包括空速保持、高度保持、航线保持等三种。高度信息决定了油泵的工作,空速信息决定了升降舵的工作,航向角决定了方向舵的工作。空速信息极其重要。根据空气动力学知识,我们知道通过调整俯仰角能够改变无人机的速度。虽然这样操作会在高度上有所影响,但能够让无人机空速稳定在安全区域内。此时,高度出现了变化。任何事物的能量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无人机高度增加,也就是势能的增加,这时需要使发动机工作,通过改变动能来改变势能,进一步实现对高度的调整。卫星定位信息是控制航向的重要依据,包括无人机的方位和航向。阻尼器的安装使用,可以使无人机减弱外界的干扰影响,保持正确的航向飞行。

4 传感器应用

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压力等外部物理量,并将这些物理量转换成飞控系统能够识别的电子信号[6]。常用于飞行器上的传感器有无线电高度表、GPS、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否则控制就无从谈起。压阻式传感器是利用的电桥原理。通过计算得到高度信息。压电式传感器能感知力,它获取的信息都能与相应的力转化。当它受到外界影响时,会生成不同的电子移动,通过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形成脉冲信号,控制舵机完成相应的动作,实现对飞行姿态和高度的控制。

5 结论

无人机在军事和民事领域都越来越得到重视,无人机要实现自主飞行,其飞控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以小型、低速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其飞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力学特性、稳定性及操纵性、传感器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重点对阻尼反馈闭环和控制律进行了阐述,做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性工作,结合增稳系统提出了设计方案,为提高UAV的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结论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国内外无人机大全》编写组.国内外无人机大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

[2]张明廉,等.飞行控制系统[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3]龙燕.高静稳定性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3.

[4]方晓,雷金奎,刘志刚.小型无人侦察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J].飞行力学,2004,22(1):37-40.

[5]宋翔贵,等.电传飞行控制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6]沈幸农,王永红.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空速阻尼器航向
核电厂机械式阻尼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波音737NG 空速管加温故障分析
知坐标,明航向
几种软钢阻尼器对建筑安全的影响
A320系列飞机“AUTO FLT RUD TRV LIM SYS”故障的分析
考虑几何限制的航向道模式设计
孔道可调控的锂离子电池无定形碳负极材料
737NG空速管加温故障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