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哈阳灌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

2015-03-27刘永军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灌水水量节水

刘永军

(黑龙江省农垦 齐齐哈尔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分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5)

水稻是高产作物,又是需水量较高的作物之一,在稻区水稻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1]。当前水资源日趋短缺,因地制宜地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

1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指稻苗秧苗本田移栽后,田面保持薄水层(10 ~30 mm)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一般取60%~80%相对饱和含水量作为灌溉下限,以灌至饱和含水量(即100%相对饱和含水量)为上限[2],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在水稻非关键需水期,通过控制土壤水分造成适度的水分亏缺,改变水稻生理生态活动,使水稻根系和株型生长更趋合理;在水稻关键需水期,通过合理供水改善根系土壤中水、气、热、养分状况及田面附近小气候,使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有效,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

2 查哈阳灌区用水情况

查哈阳灌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甘南县境内,诺敏河右岸,属大兴安岭山前广阔平原,总面积近8 万hm2,耕地面积5.61 万hm2,灌溉面积4.37 万hm2,其中水田面积3.2 万hm2,旱田喷灌1.13 万hm2。灌区3.2 万hm2水田的供给水源是诺敏河及太平湖水库和白马河水库等地表水,引水量为5.04 亿m3。1.13 万hm2旱田喷灌供给水源是地下水,取水量为1 700 万m3。

经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本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总量可满足灌溉面积灌溉要求,但由于本区的气候特点,诺敏河枯水期的来水量满足不了灌区需水要求。节水控灌技术降低了灌溉定额,解决了枯水期的供水矛盾,使农民减少了成本投入。水稻控灌技术与传统的淹灌方式相比,表现出明显的节水、高产、耐肥抗倒、病虫害少、米质好等优点[3],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3 试验方案

本区适宜节水条件下高产优质栽培的水稻品种有空育131、新月光、查稻一号、查B8764,本次试验选用查稻1 号。设常灌、控灌Ⅰ和控灌Ⅱ3 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各生育阶段土壤含水量下限值为根层土壤平均值,以根层观测深度内土壤含水量平均值与控制指标比较,当达到下限值时灌水。

表1 水稻生育期降雨量统计表 mm

表2 水稻控灌生育阶段根层土壤水分控制标准

4 试验结果

4.1 水稻产量

水稻成熟阶段,对水稻进行考种测产,取得理论、样方及单打单收等水稻产量,具体方法如下:

1)理论产量(kg/666.7m2)=有效穗数(万穗/666.7m2)×每穗实粒数(粒)×千粒重(g)/100。

2)样方产量运用对称等距抽样方法,在各项目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代表性田块,实割实测,样本晾晒干后,脱粒称重,获得样方产量。

3)单打单收产量为各项目区代表性田块单打单收所得。

表3 水稻测产表 kg/hm2

4.2 灌溉水量

根据试施方案的要求,对水稻全生育期灌水进行量测,得出小区每次灌水的亩均水量。把该小区从泡田到收获期间各次的亩均田间用水量累计,就得到该小区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亩均田间用水量。

表4 水稻灌水量表 m3/hm2

控制灌溉灌水次数控灌Ⅰ为12 次,控灌Ⅱ为12 次,常规灌溉灌水次数为18 次,平均减少6 次。

表5 水稻控灌灌溉制度 m3/hm2

4.3 水分生产效率

以单方田间耗水量(灌溉水量加上有效降雨量)生产的稻谷量即水分生产率和单方灌溉水量生产的稻谷量即灌溉水生产率。

表6 水稻水分生产效率表

表7 水稻控灌节水增产效益表

5 结 论

1)从产量角度:查哈阳灌区试验示范小区面积0.2 hm2,控灌Ⅰ理论产量730.8 kg/666.7m2,控灌Ⅱ理论产量749.7 kg/666.7hm2,常灌理论产量683.3 kg/666.7m2,控 灌 Ⅰ 比 常 灌 增 产47.5 kg/666.7m2,增产幅度7.0%,控灌Ⅱ比常灌增产66.4 kg/666.7m2,增产幅度9.7%。

2)从节约水量角度:控灌Ⅰ和控灌Ⅱ在水稻全生育期(包括泡田)的田间灌水量分别为462 m3、445 m3,常灌灌水量为745 m3;控灌Ⅰ节水幅度为38%,控灌Ⅱ节水幅度为40.3%,试验证明控灌技术在我场水稻高产条件下大幅度节水。

3)从水分生产效率角度:控灌Ⅰ和控灌Ⅱ分别以理论产量计算,控灌Ⅰ的水分生产率为0.94 kg/m3,比常灌提高44.6%,控灌Ⅱ水分生产率为0.99kg/m3,比常灌提高了52.3%;控灌Ⅰ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58kg/m3,比常灌提高71.7%,控灌Ⅱ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68kg/m3,比常灌提高了82.6%。

合理的土壤水分控制,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上部株型的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适时适量的灌溉供水,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1]崔桂官,吴悦琴.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0,20(06):24-28.

[2]刘茂祥,王林,王振东.浅析水稻节水灌溉技术适宜控制的方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5,3(02):56-57.

[3]刘兴谦,杨建.节水高产水稻控灌技术试验[J].江苏水利科技,1996(02):26-27.

猜你喜欢

灌水水量节水
坚持节水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灌水秘笈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