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地区2014 年夏旱分析

2015-03-27赵源媛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辽西墒情降水量

赵源媛

(辽宁省沈阳水文局,沈阳110015)

2014 年辽宁省西部地区(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以下类同)遭遇了严重的夏旱袭击。据辽宁省水文局统计资料显示,进入7 月份,各地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大部分地区连续20 多天无有效降雨,夏旱不仅使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一些地区的人畜饮水、城市供水也发生了困难,给当地的农业生产与群众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文章将对2000 年及2009 年典型干旱年作对比分析。

1 夏旱情况

2014 年辽西地区平均降水量358.1 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21.3 mm 少31.3%,比2000 年同期平均降水量359.3 mm 少0.3%,比2009 年同期平均降水量326.6 mm 多9.6%。6 月1 日—9 月20 日,降水日数较常年显著偏少。阜新、葫芦岛地区无有效降水日(日降水量<5 mm)多在100 d以上;锦州地区多在100 d;朝阳地区多在98 d。

1.1 降水量

2014 年辽西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少近四成,年内分配不均,按作物生长阶段分(以雨养农业区的代表性作物—玉米为例),见表1。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在玉米的拔节期到成熟期这段时间内降水较常年偏少很多。

表1 辽西地区2014 年降水量时间分布表

辽宁省玉米生育周期一般是150 d左右。水分条件是玉米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制约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形成。辽宁省玉米产量与5—9 月降雨量有密切关系,从表1 可以看出,在玉米的需水敏感期拔节—抽穗期缺水达到78.5%,因此,造成玉米产量大减,受旱程度相当严重。

2014 年辽西地区伏旱发生在7 月1 日—9 月1日。7 月22 日—8 月23 日为严重干旱段,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均值、2009 年及2000 年都显著偏少,比多年均值偏少70%~90%,比2009 年同期偏少60%~70%,比2000 年同期偏少70%~80%,见表2。

表2 2014 年7 月22 日—8 月23 日降水与多年均值及2009 年、2000 年同期比较表

1.2 河道径流量

2014 年,河道径流量比多年均值偏少,部分河流发生断流情况。汛期大江大河水势平稳,大江大河主要水文控制站径流量比多年均值偏少,大、小凌河、绕阳河、柳河比多年均值偏少8 ~9 成,六股河比多年均值偏少7 成左右。各旬径流量从7 月中旬—9 月下旬均<多年均值,6 月上旬—7 月上旬部分水文控制站旬径流量多于多年均值。严重干旱及伏旱时间段径流量均明显小于多年均值,偏少6 成以上。

统计水文站断流情况见表3,从表中看出,断流总天数超过20 d的河流有柳河、小凌河、大四家子河、远河。其中,连续断流天数超过20 d的河流2 条。表3 中同时给出了各水文站控制流域内2014 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分析表明,随着治理面积比例的增加,断流天数有增加趋势,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可能增加了降水入渗,将降水就地拦蓄在坡面,增加了坡地上作物的可利用水,相反,减小了地表径流和河道径流量,从而使断流天数增加。

表3 6—9 月水文站断流情况统计

1.3 水库蓄水

2014 年,辽西地区大、中、小(Ⅰ)型水库的蓄水总量均呈递减趋势。11 月1 日,大型水库蓄水总量比2009 年和多年同期均偏少,中型和小(1)型水库的汛末蓄水较汛初偏少。2014 年辽西地区大型水库蓄水量与2009 年同期、多年同期对比,大型水库2014 年蓄水量年内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在10 月1日达到全年蓄水量最小值。5 月1 日—8 月1 日期间蓄水量少于2009 年同期值,多于多年同期值,9 月1 日后蓄水量明显少于2009 年和多年同期值。伏旱期间,辽西地区大、中、小(1)型水库总蓄水量均呈递减趋势。汛后,大型水库蓄水量明显少于多年同期值和2009 年同期值。

1.4 土壤墒情

2014 年汛前和汛初(6 月),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适宜,进入7 月,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尤其是7 月22 日—8 月23 日期间,连续33 d无有效降水,造成辽西四市地区失墒快,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取朝阳代表站土壤墒情变化过程见图1。

图1 朝阳市代表站7 月21—8 月23 日土壤含水率变化曲线

从降水、土壤墒情变化看2014 年春旱对伏旱的影响,2014 年春旱发生在4 月末之前,伏旱发生在7月1 日以后。

2014 年6 月,朝阳地区平均降水量119.8 mm,比多年均值多41.8%;葫芦岛地区平均降水量93.4 mm,比多年均值多9.5%;锦州地区平均降水量93.7 mm,比多年均值多10.5%;阜新地区平均降水量118.8 mm,比多年均值多50.8%。

2014 年春旱过后伏旱之前,上述4 市主要降水过程5 月2 次,6 月3 次,降水过后,土壤均达到饱和状态。由此看来,从降水、土壤墒情变化看2014 年春旱对伏旱无影响。综合降水、土壤墒情资料看,2014 年春旱与伏旱无相关性。

2 干旱程度分析

河道来水距平百分率,河道来水距平指计算期内河道流量与多年同期平均流量的差值;河道距平百分率指河道来水距平值占多年同期平均值的百分比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Dr为河道来水距平百分率;Rw为当前江河流量,m3/s;R0为多年同期平均流量,m3/s。

依据河道来水距平百分率判定干旱等级的指标Dr <-80 为特大干旱。选取辽西地区主要河流的代表水文站,统计干旱时段内的河道来水距平百分比,并评价其旱情等级,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

1)大凌河、小凌河、绕阳河、柳河、六股河位于西部地区或主要旱区,为特大干旱。

2)同时给出了各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内2014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数据表明,随着治理面积比例越大,来水量负距平越大。

3)水土保持措施增加了降水的就地入渗,减少了地表径流,从而来水负距平增大。

表4 7 月1 日—8 月31 日河道来水距平旱情等级

3 结论与建议

综合2014 年辽西地区降水量为指标评定的干旱程度、河川径流量为指标评定的干旱程度,辽西地区属于特大干旱年。但是面对旱情,辽宁省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显现出效益。搞好水土保持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对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水土流失会加剧旱情,因此,应该积极推进辽宁省旱情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的升级改造,尽快对未建地区实施水保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预测预报水平,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刘立权,梁凤国,李明文.辽宁省2000 年旱情分析及抗旱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02(03):40-41

[2]李松,王殿武,郭锐,等.辽宁省干旱分析与抗旱减灾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11(01):54-57.

[3]辽宁省水利厅.直面辽宁省2007 年夏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6-51.

[4]陈瑞,沈英浩.辽宁省干旱分析与抗旱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04(06):45-47.

[5]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2000 年特大旱灾[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89.

猜你喜欢

辽西墒情降水量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神经网络法在土壤墒情预测中的应用
长白松在辽西地区引种试验
黑果枸杞在辽西地区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