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校区学生团总支学生会管理方法初探——以广州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例

2015-03-26王伟江

关键词:团总支学生会大学生

王伟江

(广州工商学院,广州 510850)

跨校区学生团总支学生会管理方法初探——以广州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例

王伟江

(广州工商学院,广州 510850)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加深,高校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跨校区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跨校区团总支学生会管理工作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更是一项新的挑战。在新的办学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为跨校区学生团学管理工作创造新的条件,培养一支具有高效执行力的团学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团学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跨校区管理;大学生;团总支;学生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志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7966(2015)04-0146-02

收稿日期:2015-05-09

作者简介:王伟江(1985-),男,广东潮州人,工商管理系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学工组副组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广州工商学院现有两大校区,分别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学院现有九大系,其中工商管理系是广州工商学院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按广州工商学院目前的发展规划,工商管理系的学生采取1+2模式分别在两校区进行学习,即新生在三水校区学习一年后搬回花都校区学习两年完成学业。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分散在两个校区,这使得工商管理系的新老生在学习和工作的交流明显不足,低年级学生失去了天然的“启蒙老师”(师兄师姐)的帮助与指导,系部在团支部建设和学生会活动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跨校区团总支学生会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分散在两校区,团总支学生会活动不能形成合力

丰富的团学文体活动是高等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载体,通常高校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团学活动或实施团体项目来打造一个平台,让大学生融入这个平台,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得到锻炼。工商管理系自2010年按学院发展规划采用1+2模式以来,学生分散在两校区学习,系部团总支和学生会的11个部门也一分为二在两个校区同时组建,每个校区团学干部数量大幅度减少,在日常的团支部活动或学生会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很难有“规模效应”,团总支活动缺乏影响力,发挥不了团总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许多学生会的精品社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人员不足,经验不多,参与度不高的“三不”难题。

2.“越俎代庖”和“越级汇报”破坏管理层级性

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具有明显的管理层级性、层次性。团总支书记或学生会指导老师应该是参与支部建设和管理,指导主席团、学生会部长制定团支部章程、学生会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及学期总结等,搞好学生会的发展项目方案审核等战略性上的工作。学生干部中主席团成员、部门部长、副部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桥梁作用,积极配合团总支书记实施学生活动项目,同时做好部门团队建设工作。工商管理系团总支高年级的主席团、学生会部门部长、副部长都集中在花都校区学习和生活,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新招的干事则留在三水校区,两个校区的空间距离使新干事与他们的“直属领导”缺少沟通。工商管理系三水校区以往只给团总支、学生会配备了一名指导老师,由于空间距离等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师兄师姐进行交流学习。故三水校区新干事只能在接受指导老师有限的“越俎代庖”式培训与“隔代教育”般的指导的同时向指导老师进行“越级汇报”,难以接受到团总支团队精神的传承与无法打造学生会团队强大的凝聚力。

3.学生社团干部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不强,团支部工作缺乏系统性

团总支学生会工作的文化传承非常重要,高校团建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团干部、学生会干部是团支部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其需要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自2010年实施1+2模式以来,工商管理系学生管理人员、团总支老干部集中在花都校区。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三水校区缺乏高年级学生的引领与指导,新老校区学生间的交流少,高年级学生较少有机会到新校区,难以发挥以“老人”带“新人”的作用,最后出现花都校区的团总支干部成“光杆司令”,工作经验无人传承,三水校区新社团干事接受指导不足,不能独立开展工作或独立开展工作效果较差,整个团支部的文化建设和活动开展工作缺乏系统性。

二、针对跨校区工作出现的问题,团学工作开展需要有一系列的创新方法

1.跨校区开展团支部、学生会活动倡导跨系部精诚合作

目前广州工商学院有五个系部的学生分散在两个校区学习生活,这些系部在单个校区的人力资源不足,“以生为本,以质立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学院各个系部要摈除“门户之见”,积极探讨跨系部的合作方式。跨系部合作的探索中,管理者发现了许多项目可以整合资源,发挥不同系部的专业特色,让不同系部借鉴其他系团支部管理经验,经验互补互相提升。同时让学生可以跨系部进行交流学习,各系部学生在学生会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良性竞争,在竞争中磨炼和提高社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体现团学活动的规模效应,提升团学活动的影响力,打造高品位、多层次、受益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团学文化活动品牌。

2.积极建设网络交流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团学系统中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团学干部都是90后,90后大学生非常习惯,也乐于接受网络。故在团学工作交流模块上要积极建设网络交流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团学工作的重要作用。第一步,工商管理系在每一届的团总支学生会都建设一个QQ群,系部团总支、学生会下属的11个社团部门每个部门都会建立一个单独的群,要求全部社团成员都实名制加入到群里,同时建立微博和工商管理系微信公众号平台。第二步,形成每周工作周计划制度,要求花都校区主席团、部门部长根据团总支书记、学生会指导老师的分配的工作项目及时制定每个部门的周工作计划、并通过交流总群发布,工作计划要体现近期团学活动要求、负责成员、完成标准、完成时间,工作成果要及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全体团学成员推送展示。第三步,形成每周汇报工作制度,要求三水校区新干事每周都要填写《工商管理系团学周工作汇报表》,及时向各部门负责人汇报每周的工作情况及项目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这些情况都必需以书面的形式通过QQ发到部门负责人手上,由负责人整理汇总完成后向团总支书记、指导老师统一汇报。通过这个过程,工商管理系以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弥补跨校区现实空间距离的不足,形成一个良性的工作规范流程,培养社团成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每周工作流程中进一步让团支部、学生会各部门形成管理层级,让团学干部适应从分工合作到指导监督再到总结提升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团支部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会成员的凝聚力。

3.加强培训,发挥团学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按照团省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细则》的要求,工商管理系对社团干部的培训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工商管理系花都校区高一年级的团学干部总结经验,制定培训计划,每个部门负责相应的一个培训模块,分配2到4个课时对新进社团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全面包括:沟通能力、组织协调工作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以让社团干部进一步在同学当中突出,更能体现管理的说服力。二是邀请学院团委、其他系部的优秀社团干部到工商管理系开讲座或座谈会,通过言传身教,从思想意识上对社团干部进行培训。而在培训形式上,建议尽可能的多样化,不仅有课程式的讲授,也可以有实践式的训练及一些进入社会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培训中能真正地掌握一些知识及技能,在以后的社团活动中能够进一步的运用。通过培训引导团支部成员进行“自我教育”,鼓励学团两级组织探索“自我管理”,实现学生会部门经营的“自我服务”。

4.重视团学指导老师配置,合理分工促进工作的系统性

团总支书记、学生会指导教师是指导团支部建设和学生会日常活动,特别是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同时参与团支部思想教育和管理的高校教师,其职责应该包括专业指导、学生会活动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专业素养较高和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担任团总支书记或学生会指导老师,能够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制定社团发展的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为社团的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指导意见,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团健康发展[2]。工商管理系率先提出了“导师制”的指导制度,让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一线辅导员去指导相应的社团,如中文学专业的老师指导新闻宣传社兼系部辩论队,艺术专业的老师指导文娱部,体育背景专业的老师担任体育爱好社的导师。通过“导师制”发挥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的专业特长,提高学生会活动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可以避免单人指导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状态,做到管理工作有条理有系统,真正发挥全体一线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团支部、学生会内外部管理

科学的管理制度等是团支部、学生会内部管理和展开活动的总体框架和依据。为保证团支部运作井然有序,必须狠抓团支部制度建设。其一,工商管理系制定并实施了《工商管理系团总支、学生会换届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主席团、部门部长等只有通过笔试和面试后按照“民主集中制”办法选举产生,切实做到从干部产生的源头的培养好团学干部。其二,在日常工作上,通过制定《工商管理系团学干部值班制度》《工商管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周工作手册》明确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学生会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团学系统才能有序运作。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流程,以此规范各方面的工作,有效做好对跨校区团总支、学生会进行宏观指导、监督、管理、服务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斌,何军,李强.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5,(5).

[2]曹莹雯,李军.高校跨校区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的调查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5).

[责任编辑:赵天睿]

猜你喜欢

团总支学生会大学生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刍议地方应用型院校团总支、学生会工作
大学生之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对中职学校学生会建设的几点分析和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