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改革我国警察射击训练的几点思考

2015-03-26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射击训练枪支射击

李 悦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一、我国警察用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安机关对枪支管理过度严苛,警察对用枪存有畏惧心理

近年来,以警察杜书贵、胡平滥用枪支为代表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使得公安部相继出台了《公安警察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行政处分若干规定》和“五条禁令”等一系列文件。相关规定的出台引发领导担心在枪支使用上发生问题,会承担连带责任影响自己的“仕途”,因而在用枪思想上不鼓励、甚至不让警察用枪,使得警察用枪心理负担沉重,存在不愿、不敢、不善用枪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一些涉枪案件被媒体夸大炒作,其所报道的内容常与事实不符。但公安机关为了平息事态,对涉事警察多问责少维权,让正常执法用枪的警察心寒,增加了用枪思想包袱,不敢再用枪。二是公安机关弹药短缺,多数警察缺乏枪支实战训练,不善于使用枪支。三是多数警察缺乏识别危险和快速判断力,特别在紧急关头,警察判定开枪与否的瞬间极易出现偏差。

(二)射击训练时间不充分

根据《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对配备、使用枪支的警察必须进行专门培训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以上实弹射击训练。但实际上,除了刑警、特警等特殊警种外,多数警察在一年或数年打不了一发子弹。近年来由公安部组织的“大练兵”(依法使用警械枪支专项训练)在公安机关是极其罕见的,在此次训练中,受训的一般警察也仅仅被允许打20发子弹。

(三)射击训练考核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当前,警察射击训练中仍承袭部队的“中长距离对单个固定目标细瞄慢打”的传统方式,但此法已难以应对当下复杂的治安形势。射击的训练内容停留在25米立姿无依托单(双)臂据枪对胸环靶精度射击上,缺少实战射击训练、过分强调射击环数使多数警察在培训后往往只学会了用枪对目标的简单击发,却不会往弹匣内装子弹、不会将子弹上膛、不会退弹匣等操作,使得枪支训练考核实际上流于形式,对实战中的复杂环境、运动目标、多样的地形态势等不知所措,减弱了枪支使用应有的战斗力。

二、改革警察射击训练的几点思考

(一)以基础射击训练为根本

常规射击训练内容包括枪支佩带、据枪瞄准、精度射击等内容。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训练,才便于警察学习基本的用枪安全规范,了解枪支性能和构造,掌握基本的射击动作。尤其要注重对良好的据枪习惯的养成,为领会基本的射击技巧及进一步提高实战射击水平打下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对用枪安全规范的学习;正确携带枪支训练;据枪姿势训练;扣押扳机动作训练;快速高效更换弹匣训练;7米、15米、25米精准度射击训练。在基础训练考核中,摒弃以射击环数作为射击水平高低的评定标准,采用弹着点散布与环数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受训者的射击综合能力。

(二)根据实战需要训练一线警察

1.增强应用射击技能训练

为了满足公安实战的需要,警察不仅要掌握基础训练的内容,还应有意识地进行符合常规实战需要的应用性射击训练,来应对现实中单体目标躲闪、移动、突袭、变位及受动态天气条件影响等不定情形。内容包括:训练快速拔枪技能;目标躲闪移动速射训练;微弱光线下速射技能;隐显动态目标射击训练;有效利用掩体射击技能;枪械故障快速排干扰训练;PPC综合射击训练。

当下,面对日趋增长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警察只有先发制人,才能及时控制局面不致引起更大的威胁和恐慌。这要求持枪警察具备娴熟的拔枪、握枪、开保险、上膛、瞄准、快速击发的技能,并且能够依据不同地形条件选择不同射击姿势对不同目标(隐显、静止、运动目标等)进行有效射击。同时,要求警察具备在复杂环境下射击的技能,克服外在的多样性干扰,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使手中的枪真正成为遏制犯罪的利器。

2.增设用枪决定性训练

当前警察用枪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在执法执勤中何时该开枪、何时不该开枪的问题。在掌握了安全用枪的法律规定前提下,要使警察能够合理有据地使用枪支,就必须将现行的法律规定、射击技能训练与公安实战需要融为一体,通过模拟射击训练、模拟实战对抗演练来进行大量的用枪决定性训练。此外,警察是否可以用枪的决定性因素来源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及其所在的现场周边环境。只有在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符合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可以用枪的情形之时,警察才可以使用枪支。因此,必须在用枪训练中增设专门针对现场情形是否可以开枪的决定性训练,保证警察在复杂的执法环境下及时作出准确判断不致用枪不当。

3.引入情景模拟训练

要解决当下警察用枪法制教育和实战脱轨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模拟情景训练的方式。即结合法律及各相关执法单位使用致命武器的政策与实践中已发生的案例,编写模拟情景进行训练,让警察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对抗并判断是否应当开枪。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情景模拟书面教学。即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讲授和评论。让学员根据学习过的用枪政策来判断已给定的情景下是否应当开枪,再由教官进行评定和讲解。这样做可以使射击训练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更加贴近实际执法。二是情景模拟对抗训练。在这项课程中,学员们被放到一个设计好的情景中,要求他们在真实对抗的情景中对面临的威胁及时作出反应。这些威胁是由教官或者角色扮演者们表演出来的,学员和“演员”都身穿护具,佩带发射染色子弹的枪支。这种真人实弹对抗可以有效增加学员训练的心理强度。

(三)提升射击训练考核标准

射击技能考核是针对持枪警察定期开展的法律法规、用枪理念、射击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性考核。提升考核标准,可以加强警察依法用枪能力,减少涉枪警案的出现。建议改善以下方面:一是强化警察对安全用枪使用规定的考核,提升其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二是掌握射击原理和枪支性能构造。三是对枪支各部件的性能转台的检查、判断和验枪动作的考核。四是“精度弹”和“应用弹”的双重考核标准。五是对受训者进行射击前后心理素质的考量。对于暂时未通过考核,不符合持枪条件的执法警察要取消其用枪资格,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射击训练,待其重新通过各项检测后才能恢复其用枪资格。

(四)完善训练体制,增加训练时间

尽管为提高警察的实战能力公安部要求落实警察每年不少于15天的实战实训,然而,作为实战水平最高体现的用枪能力却不是通过几天或十几天的集训就能解决的。警察的枪支使用水平应该通过系统的日常训练来维持、强化和提高。建议改革训练体制来弥补警察受训时间的不足:

第一,提倡警察进行自我提升训练。公安机关应提倡警察利用空闲时间自发进行枪支使用训练,并通过改善射击场馆日常管理、保障训练用弹供给量、优化场馆的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来确保警察日常自我训练的可操作性,从而使枪支训练逐渐演变为一种警察的自发行为,提升其进行射击训练的积极性。第二,在射击训练中扩充战术化团队协作训练。由于多数突发紧急事态的处置中都需要团队协同作战,警察在使用枪支时对团队的依赖性要远远大于其他情形,因而在日常的射击训练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枪支使用相关的警组战术训练,并要求各部门、警种依据自身对枪支使用水平的不同组织专项训练。

三、警察射击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一)全程贯穿安全用枪理念

枪支是警察履行职务时使用的最高形式的强制手段。参训警察因为不了解枪支性能、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按安全规范操作导致的事故不在少数。例如,有的警察在训练中擦拭枪支前,没有进行必要的验枪动作且枪口对人,造成误伤同伴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要在警察的脑海中牢固树立安全用枪的理念。在警察射击训练过程中,要始终把用枪的安全理念贯穿其中,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际操枪用枪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统一,使警察养成良好的安全用枪习惯,为正确用枪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确立明确的训练目标

在当下暴恐案件增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首先树立长期提升警察射击训练水平总体目标,从而科学、合理地围绕此目标来制定分阶段的训练内容及计划,逐步解决当前警察在处突过程中暴露出的用枪难题。建议公安部由人事训练局牵头联络各业务局,抽选全国优秀的枪支使用训练教官及专家,组成公安部枪支使用委员会。每年将全国各地在枪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上报公安部,再由该委员会根据所掌控的情况经过科学分析后制定近期的射击训练目标。每年要安排具体的时间抽选该委员会的成员到各省、市、自治州公安机关进行射击训练的督导工作,切实做好提高警察射击训练水平工作。

[1]常小龙,郭威.我国部分城市警察实战用枪问题调研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2]张军.新时期加强我国警察射击训练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4(1).

[3]李海勇.如何走出公安民警枪支使用困境[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09(6).

[4]柯良栋,李文胜.对香港警方枪支管理使用情况的考察[J].公安大学学报,2001(1).

猜你喜欢

射击训练枪支射击
武汉市青少年基础射击训练可交互模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画与理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学校射击训练中应用的探讨
为什么射击最高的成绩是10.9环,而不是11环
机枪射击十八式
巴西成为全球因枪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枪支共享”
澳大利亚民众上缴逾5.7万支非法持有枪支
实战化近距离快速射击方法初探
轻武器射击训练实战化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