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曲同工,各具风采

2015-03-24张晓华

江西教育B 2015年2期
关键词:光明番茄阿姨

张晓华

特级教师盛新凤和薛法根在《番茄太阳》课堂结尾教学上既有不约而同的地方,也有明显迥异的差别。在对比中能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考。

(盛新凤)

(观看录象,屏幕上出现作者卫宣利,她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盛老师的朋友……”)

师:看了后,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虽然卫宣利阿姨某些地方不太方便,但是她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最近,她又写了两个作品,老师截取了其中的一段。

(课件出示。片段一:如今,十年的时光过去,我终于用手中的笔蹚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绝望的小女孩儿了。但是那个流泪的中秋节,那团流泪的月饼,仍然留在我心最深的地方。我终于明白父亲的话:人生也像月饼一样,要有各种丰富的滋味才能圆满起来。——《流泪的月饼》

片段二:以后,我就穿着这双鞋,在医生的指导和父亲扶持下,开始了艰苦的锻炼。后来,被医生断言不能再走路的我学会了扶着双杠走,拄着双拐走。走出绝望,走出封闭,走向了社会,走出了我自己的一片天!——《两双球鞋》)

(配乐。师读片段一,生齐读片段二)

师:读到这儿,你肯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卫阿姨说是吗?温暖和爱是可以传递的呀。请你写下一两句话,卫阿姨是需要鼓励的呀。把话写在番茄状的纸上,若能在反面画上一个太阳就更棒了。

(生写话,然后交流)

生:你的坚强,开朗,将会伴您走完以后的生活……

生:卫阿姨,坚强吧,勇敢吧,像明明一样温暖地微笑吧,生活是温暖的、绚丽的,有温暖就有希望……

…………

师:在这篇文章最后,卫阿姨写了这么一句话:“心里有了快乐,光明就不远了。”(生齐读)

(薛法根)

(出示:心底有了快乐,光明还会远吗?师生齐读)

师:盲童明明心底有了快乐,虽然失明了,但光明还会远吗?如果老师把“光明”擦掉,每一个读了《番茄太阳》这篇文章的人,他还会感受到什么?心底有了快乐,什么还会远吗?

生:心底有了快乐,幸福还会远吗?

师:掌声。

(生鼓掌)

生:心底有了快乐,希望还会远吗?

师:掌声。

(生鼓掌)

生:心底有了快乐,期盼还会远吗?

…………

师:好。同学们,心底有了快乐,一切都会有的。如果老师把这个“快乐”也擦掉,你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吗?拿起笔,心底有了什么,什么还会远吗?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可以写两句,也可以写三句,看谁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能写出最感动人、温暖人、照亮人的话。

(生继续拿笔填写,师巡视指导)

师:好,写好的举举手。先请你来读一读。

生:心底有了希望,美好的春天还会远吗?心底有了爱,幸福还会远吗?

师:两句,很好。

生:心底有了希望,梦想还会远吗?

师:真好。

生:心底有了爱心,微笑还会远吗?心底有了太阳,希望还会远吗?

…………

师:是啊,这就是盲童明明心里的话,我们都把它体会出来了。

细品以上两位名师的结尾教学,首先可以发现相同的地方。一是都引用了作者卫宣利原作的最后一句话:心底有了快乐,光明还会远吗?这是经编者修改后的课文所没有的语句,而以上教学都借助这句话来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二是都安排了写的环节。盛老师安排的是让学生写一写要对作者说的话,薛老师则是让学生联系课文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在语文课堂上设置学生静心动笔写的时间。三是都注重了学生情感认识的内化。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主旨,帮助学生内化对文本情感认识的共鸣和升华。除了以上相同之处,在具体教学策略上,两位名师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对原作句子的运用,盛老师是重在拓展作者的相关其他作品文字,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再在此基础上出示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的总结升华作用;薛老师是一开始就引入原句,再让学生以此句为示范,在动笔练习之中不断变换形式,深化对文本主旨的进一步理解。再比如,同样是写,盛老师强调的是自由倾吐,侧重于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泻和认识内化的整合;薛老师强调的是语言规范,侧重于表达方式和对主旨理解的整合。另外,盛老师的课堂非常重视课外资源的利用,从作者的个人视频到最新的作品片段都有机地与课文学习融合在一起;薛老师的课还是从课文本身的理解出发,立足于文本进行相关的说写拓展。两位老师执教《番茄太阳》虽然同中有异,但不能否认,两课的结尾教学都带给了学生美妙的语文学习过程,让他们得到了语文能力的提升,获得语文情感意识的成长。可谓在异中求同,异曲同工。以上两位名师同课结尾教学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发。

1.合理运用资源。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一篇几百字的文本之上。学会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将文本理解与学生的课堂之外相联系,挖掘相关的教学资源,合理地与文本整合在一起,这将有助于利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增加语文学习的厚度和深度。与原作语句的对照,作者相关文字的对比以及同一类文章的阅读,这些都无形中为语文学习引入了活水,吹入了春风,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

2.注重读写结合。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而往往在语文课上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读、说能力,忽视或淡化了对学生听、写能力的培养。以上片段都把写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这提醒我们:学生写的兴趣的培养,写的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是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关注写的能力的课堂短线结合,这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切实需要。结合文本内容特点,把写这一重要能力的培养挤进语文课堂,值得我们仿效。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练笔更为实在,笔者对薛老师仿写的做法较为赞同。(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猜你喜欢

光明番茄阿姨
遇见光明
番茄炒蛋
我的“话痨”阿姨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