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5-03-24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信息系

电子世界 2015年16期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高职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信息系 王 毅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信息系 王 毅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化教学已经普遍使用的今天,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现有教学方法相结合,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培养多元化,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本文探讨主要内容。

大数据;网络;信息化

1 引言

近些年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已经成为其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这些网络平台,改进学生的学习实践环境,开发出具有“自我改进”的课程模式,使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当今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大数据的“有用”特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辅助,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建一种可以自我完善、进化的“活”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学生需求,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大数据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

2.1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对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改进教学模式使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

2.2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分析

信息化教学使学生面对的对象不再是教师,而是网络上的课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最大的不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需要任务目标去驱使。因此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往往以如何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比如课程项目化、控制在线时长、规定资源范围等。网络信息化课程教学目前还存在下列问题:第一,学校在进行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并没有强化教学应用。相关课程只是完成的初步的构建,没有相应实质的教学应用内容,大大降低了访问和使用率。第二,教师的后台使用不畅,大部分课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学生的使用情况而忽略了教师的后台使用,很多教师在后台批改学生作业、给学生评语、上传资料等方面都会出无法使用的情况。第三,资料更新不及时,网络课程更新速度较慢,部分网站建设由于建设者对课程的不了解导致出现资源过时的状况。第四,教学中互动性不足,由于应用开发的缺乏,没有全面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致于论坛、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功能难以发挥无法起到调到学生积极性的作用。第五,网络硬件环境落后、后台缺少维护人员,很多信息化课程在建设完成后由于网络因素无法投入带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个别课程甚至会出现资料缺失。由此可见,我国的高职信息化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网络教育教学体系,信息化教学创新模式任重而道远。

3 大数据下不断改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大数据挖掘为依据,各专业教师为指导,学校统一管理的立体信息化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分布式管理。以就业数据为导向,满足企业对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同一课程既要符合本专业教师授课设置的需求,又要满足非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通过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安排不同的教学资源和课时,实现教学分布式管理。

第二,改进式教学模式。在原有课程大纲设置的基础上,由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以往教学数据收集、分析,充分了解各个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看法、建议、兴趣点,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及时改进现有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不足。同时有效利用同一专业课程的大数据资源,结合其他教师对本专业课程的优秀教学方法,做到课程精品化。

第三,积分奖励制选课模式。以学生身份证号为账号建立档案,分配独立的网络资源,选择学习学分以外的课程按一定积分积累,在无不良记录并且成绩优良的情况下,可按积分以一定比例换取小数额的积分奖学金,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考核模式的多样化。在传统卷考的基础上,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采取上机操作考核,作品成果考核等方式。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网络优势,还可以采取无纸化考核以及无人监考等模式。

4 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立

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4.1 高职院教学网络环境的搭建

以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对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包括各个服务器、网络路由器、摄像头、存储空间等配套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多媒体、网络化,实现不同专业在不同点网络客户端实时同步学习的课堂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视野和理念。根据现有的网络精品课程信息管理平台,增加课程多样化、网络空间资源数据库、学生网络空间信息管理、综合管理、手机短信服务等电子教学服务平台。在大数据时代,对网络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满足多层次、交互式应用的管理,平台应与软硬件兼容。

4.2 网络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该平台包括教学课程管理平台、课程建设、课程学习、交流互动等诸多的管理与服务子平台。要求具有时间不限、资源共享、多方互动等特点,采取分层分权设计理念。学生、教师、业务管理人员、校内各级领导等不同用户群体利用不同的电子身份可以获取相应的个性化服务。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网络备课,开发教学课件,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在线学习,包括浏览课件、提问、提交作业、提交视频等。业务管理人员保障整个系统数据的可交换性和数据安全,管理用户权限,使校内各级领导可查询相应权限的教学信息。同时任何用户群都可以通过视频、文字、语音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解决问题。

4.3 开发手机端应用APP

现在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普及率极高,在移动性和网络连接方面,智能终端具有便携性和可移植性,并提供多种网络支持,可通过数据线和蓝牙的方式连接到计算机。同时具有互动功能,如短信,语音,视频,和在网络通信平台的基础上的社会软件,并且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来处理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甚至多任务处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移动学习,让学习更加主动、学习时效性更强,有助于个体学习,促进终身教育的实现。通过各种APP应用,学生可以及时反馈各种信息,随时随地学习各个专业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通过手机APP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管理。

5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数据的“有用”性不断改进、完善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或许是高职院教学模式进步发展,培养创新性、知识性、主动性、能力型相结合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

[1]章泽昂,邬家炜.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06).

[2]王聪,王翠荣,王兴伟.面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设计[J].{H}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02):286-293.

[3]王继周.面向共享的空间元数据管理框架研究与设计[J].国土资源遥感,2010(5).

[4]林雄,林元乖,杜岩.虚拟机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5).

王毅,现供职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信息系,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