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富英雄个个历经坎坷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015-03-23李亮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坚果养殖

李亮

创业不易。

很多成功人士,都面临过创业失败的局面,他们有的人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又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则从此一蹶不振,失败到底。本期增设创富英雄一栏,从央视《致富经》栏目中特别筛选出十位典型的成功创业者,看一看他们的创业经历,是不是也能给你一些启示,或者一丝动力。

何宗儒

1992年,年仅23岁的何宗儒在广州闯荡,拿下了12家世界500强的糖果品牌中国代理权。26岁,他成了亿万富翁。

1995年,他去日本,第一次看到日本人为了赏樱花倾城出动的盛景,他被深深震撼了。一个庞大的财富计划在他的脑海里酝酿而生。

他自建团队,用克隆技术培育标准统一的樱花,他培育出的樱花不仅大小花色都一样,而且还能同时开落。

从1997年开始,他送出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樱花,却从不卖苗。当所有人都猜不透他想干什么的时候,他开始了他的财富计划。

2008年,他举办广州第一届樱花节。当月就迎来了百万游客,40名干警维持交通秩序。盛况惊动了整个广州市,也惊动了整个旅游界。

此后,他相继在广东、四川等地举办樱花节,每次都能吸引数百万的游客。

2013年他在广州建起了主题樱花园,试营业4个月,收入就达1亿元。

何宗儒说,一朵花支撑了一次盛会,一次盛会激活了一座城市。

到2014年9月,他在全国栽种了3万多亩樱花,他说他一定要实现在中国从南到北连续赏花7个月的梦想。

心有梦想,春暖花开,他就是何宗儒。

赵焕军

他把创新融入了血脉,他引领了肉羊养殖这个非常传统的产业酷炫转身。

赵焕军说,他想做一个有挑战性的东西,让别人认为是创新的东西,不是复制别人的东西,模仿别人的东西。

作为一个好的产业带头人,可以革新一个产业,赵焕军做到了。

1995年,他靠商场起家,之后又投资了当地一家煤矿,10年积累千万财富。但这都不是他想做的,他要做一个自己可以完全把控的产业。

2001年,他无意中发现当地人养羊积极性不高,羊越来越少,他断定养羊是个好商机。2001年8月,他租下1000亩沙丘地开始养羊,从此,移沙,修路,建厂。可是当他把羊养到2000头时,却发现,如不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将成为空谈。

为了养羊,他连续13年累计投入超过4个亿,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卖掉了煤矿和半条商业街。

赵焕军说,气得他想哭的时候太多太多了,那个痛苦真是常人感受不到的。

13年求索,他创新研发出90多个环节的饲料生产线,把人工养殖效率提升10多倍,他建起现代化生态循环产业链,建立集种羊繁育、养殖、屠宰、加工、生物有机肥为一体的工厂化循环经济肉羊养殖模式,通过循环利用,养殖成本降低了80%!他掀起一场产业革命,引领全国肉羊产业升级换代!

他把创新的大旗高高扬起,他是赵焕军!

黄祖东

1997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最不喜欢的养猪场。

黄祖东说,当时感觉天要塌下来了,一个大学生要到猪场里面去,真的接受不了。

2003年猪场改制,作为唯一一名大学生,他被推选为场长。他靠3000元起家,初出茅庐,他就与众不同,行情低落,却借钱加大投入。

到2006年,他的猪场达到了供港标准,获得了生猪供港资格证,一举打开了香港市场!2007年,他净赚800多万!周围人都说,他这个猪倌有点神,养猪那么多年,从没有亏过。

这是黄祖东的高架网床生态养殖猪舍。他还创新合作模式,他的公司投入七成,收益却与农户五五分成。有人说他是损害股东利益。黄祖东却说,舍得,有舍才有得,投资是七三,分成时五五开,我们舍得让利给我们的农民,我们的农民才能和我们一起把事业做大。

正是这个模式,让他的养猪场迅速扩大,仅2011年一年时间,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到10多万头,并带动当地养殖户发展高架网床生态养猪28万头。

他凭着敏锐的眼光,大胆投资养殖地方优良品种“陆川猪”,实行原生态放养,并做起了肉产品深加工,一头陆川猪他只留下最精华的8块肉作原料,所有人都说这是在白白浪费,但他却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如今,他的企业已形成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肉制品深加工、连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当地3500户农民合作养殖。

有舍才有得,他就是“陆川猪哥”黄祖东。

刘文新

他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

17岁的他还在卖茶叶蛋,听说卖茶叶利润高,便开始摆摊卖茶。

3年后,别人还在摆摊卖茶,他已经开起了店铺;等到别人开了店,他早已南下广州带回了茶叶包装,既卖茶叶,又卖包装。

2006年,他已经在信阳开了5家茶馆,年营业额上千万元!

他把信阳茶庄的经营模式进行复制,高调进军郑州市场,可半年之内,无论用什么办法,茶庄始终乏人问津。他天天想,原因到底在哪儿,为啥生意不好,为啥客人不多,一年时间,刘文新瘦了18斤。

他从顾客意见簿上找到突破口,一招迅速扭转局面,陆续开业的五家茶庄全部生意爆满。

选址卖茶他总有高招,对待茶农,他只用诚意,并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给所有茶农。他没钱了,打白条,老百姓都情愿把茶叶卖给他。

他说,他爱茶,一生只做一件事,把茶叶当事业。靠着超越常人的专注,他创新产品和经营模式,到2014年11月,刘文新已经在全国开起了500多家茶叶店,带动信阳地区30多万茶农致富。他就是一心一意只做茶的刘文新。

李鑫

他曾经在五年内经历两次破产,赔光过千万家财。他却不服命运,每次都能迅速崛起。

他说创业要有野心,但前提是:你的眼光要准。

他曾经承包工程被骗,欠下了60多万。潦倒之时,他拿着在抽屉里翻出的仅有的一元硬币走出了家门。两个月后,他成了当地有名的蟹苗经销商,足足赚回200多万!

2001年,他到湖北仙桃投资木材加工,不成想一年后赔光千万家产。祸不单行,回家路上他又遭遇车祸,到家时已是凌晨四点。为了不惊动家人,他翻墙进院,摘下两朵栀子花,挡住嘴角的伤,悄悄溜进房间。他说,他还年轻,有机会,还能再赚回来。

2002年,他重回河蟹育苗行业,并迅速翻身。一年后,正当育苗行业进入黄金时期,他却准确判断繁荣背后危机四伏,并果断抽身,转战大水面养殖。

2011年,他又投资上亿元,用人工海水淡化虾苗技术,成功将通常在沿海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引进到内陆来养殖。

如今,他在湖南、湖北、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建立近20万亩水面养殖基地,带动了全国超过10万水产养殖户!

他是李鑫,野心不止,梦想不息!

陈榆秀

上世纪90年代初云南引进一种坚果树,几乎从未开花结果,整整十年不见效益!2002年,她花70多万元买下2000多棵这种被当地人当柴烧的坚果树。

4年后,她不仅让这些坚果树开花结果,还畅销国外,一年销售额达400多万,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由此诞生!

她誓言让云南的坚果走向世界。为此,她承包7000亩山地,大规模扩张基地。不曾想这与当地村民的种植观念相冲突,她的1200多棵树一夜被砍,与人合伙投资的5000万元眼看就要打了水漂!

当时县里的领导干部到农村去做工作,老百姓甚至说,陈榆秀来种坚果树,当天种下去,第二天我就砍掉。

面对危机,陈榆秀脚踏实地,坚韧前行。她用三年时间,坚持良种良法,改变了一个地区的种植观念,30多万农户在她的带动下,开始了大面积种植澳洲坚果,而这种不起眼的坚果树也摇身一变成了农户眼中的“摇钱树”。

如今,她和她的团队建立了世界第一大澳洲坚果育苗基地,建立起全国澳洲坚果林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成现代化的坚果加工厂,制定了《澳洲坚果果仁》国家行业标准,奠定了澳洲坚果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体系。

陈榆秀说,他要把云南坚果培养成一个世界的知名品牌,一个能够主导国际市场的产业,云南这边打个喷嚏,世界市场都要感冒。

目前,整个云南种植坚果面积达到80多万亩,这相当于全球种植面积的40%。立足本土,面向全球。云南坚果在她的带领下正在走向世界。

坚果坚果,就是坚持下去就一定有结果。她就是“坚果皇后”陈榆秀。

董玉坤

董玉坤说,他这一生,在部队的时候想当将军,和平年代他没有实现,到了地方以后,他也选择了策马扬鞭、驰骋商场。

2004年,当了12年兵的董玉坤转业到一家事业单位,同年辞职创业。从60头奶牛起家,4年时间,发展到2000多头。个人存款最高时超过6000万元。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整个乳品业遭受重创,董玉坤也陷入了破产的边缘。每天产出的20吨牛奶,白送都没人要,只好雇人偷偷倒掉。那个时候,董玉坤感觉是从天上一下掉到井里。

那段时间,董玉坤每天都在赔钱,连给员工发工资都很困难。员工里有一个骨干叫邱建林,邱建林卖了4600斤玉米,是9毛2一斤,他说,董总你拿着这个钱发工资吧。董玉坤说,当时他鼻子很酸,什么也没有说拿着了。

一次去山里散心,他偶然发现了羊奶!在众人的反对声中,他决定从羊奶领域重新开始。

找奶源,建基地,突破羊奶脱膻技术,他在逆境中重新崛起,2010年销售额就过亿元。从那时起,销售额每年都以17%的速度增长!

商场也是战场,他是永不言败的董玉坤。

高亚飞

他出生在安徽省利辛县车寨村,大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但他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说,他能看到自己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的那种状态,越想越觉得没意思,觉得他应该找更广的平台。在众人的反对声中,他辞职回乡养猪。

但那年,恰逢猪价大跌,很多养殖户都转了行,他却夸下海口,2年要赚500万。一个从未养过猪的大学老师,凭什么夸下如此海口?

他推理市场价格走向,建猪舍,买母猪,每一步都按照他的计划在发展。2007年,如他所料,猪价不断上涨。2008年,他超额完成任务,猪场净赚800多万。

2009年猪价回落,别人都缩减规模,他却大胆扩建,到2012年猪场规模翻了十倍。高亚飞在低谷的时候调整结构,养殖规模不减反增,每次价格上去的时候,他肯定能赶上。

2013年春节,猪价低迷,面对突变的市场,他引进美国黑猪品种巴克夏,通过这个品种改良本土黑猪,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如今,他的猪场年出栏生猪8万头,是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

在每一次变化中迎面出击,在高风险中稳操胜券。他是高亚飞。

王云

他常说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他曾5年换了三个行业,直到有一天他在西双版纳修公路,听到路两侧“噼噼啪啪”的响声,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走向橡胶林深处。一段传奇历程就此开始。

西双版纳有400多万亩的橡胶林,一百年来,橡胶为人们带来了巨额财富,但几乎没人关注脚下不值钱的橡胶籽,每年多达10万吨烂在地里。

2006年,他高价收购这种不值钱的橡胶籽,别人劝他别做傻事,他却说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

他视科技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并亲自带队成立技术研发团队,相继研发出橡胶籽肥料和橡胶籽饲料,到2010年,他的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王云说,科技每投一块钱,未来的收益可能是100块钱。

2011年他研究的橡胶籽木塑型材横空出世,由于绿色环保、性价比高,被广泛用于建筑、装修等领域。这独一门的生意让他的销售额猛增了60%。

他变废为宝,从一颗小小的橡胶籽身上研发出8种产品,涵盖食用油、工业原料、饲料、保健品、建材等行业,把橡胶籽的综合利用价值提高了4倍以上。

创业至今,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6年时间,他从一个学旅游管理的大学生跨行变成了一个橡胶籽行业内的专家。

他叫王云,始终坚信科技创造财富,创新改变命运!

余劼

他总是走在行业最前沿,20年深耕,他引领鸭蛋加工这一传统产业,从纯手工制作到现代化生产的变革。

蛋制品加工是一个很难操作的产业,能够快速地做大,并把同行远远地甩在后面,大家都说,余劼真的很牛。

1995年,他从一个水缸腌蛋的小作坊起步,年销售额不到百万。

1997年,他在出口业务上率先突破,把腌制过程从车间搬到船上,等货船到达国外,他的咸鸭蛋刚刚腌好,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品质。凭借这个创意,他的工厂年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

2000年,当同行纷纷效仿他时,他又把销售重心转回国内,率先与大型超市合作,再次抢占先机。2005年,企业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余劼说,他要让别人追上来的时候,又有新的名堂。

2009年,他进行颠覆性创新,发明机器代替手工分选鸭蛋,同样七八个人,手工操作每小时仅能处理5000枚鸭蛋,而他的工厂能处理18万枚,生产效率提升36倍。

如今,他建立了行业内首家院士工作站,领衔制定国家标准《蛋制品生产管理规范》,拥有福建、湖北、北京三大生产基地,年加工蛋品能力达6万吨,蛋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他始终坚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他就是余劼。

各位读者如果你的经历和上述某位创富英雄类似,请不要放弃,也许多些坚持,你的梦想里成功就会更近一步。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他们缺少的就是最后一晚上的坚持。

猜你喜欢

坚果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摇一摇坚果罐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坚果也分高低脂,肝炎患者要分清
爱吃坚果的小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