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企业搬迁老话题在业内再次发酵

2015-03-23杨扬

化工管理 2015年34期
关键词:危化品化工企业化工

文/杨扬

天津爆炸给全国的化工企业一个深刻的教训,各地政府也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但仍不能避免化工企业事故的发生。连日来,化企搬迁这一老话题在业内再次发酵。石油和化工规划院石化处处长郑宝山认为,新一轮的搬迁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现有法律、法规与各种制度,尊重企业基本的生存权,切忌一刀切。此前,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了因一家企业出现污染问题被环保部约谈,全市化工企业停产的事件。

二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强制企业搬迁的法律、法规。再加上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所处地域、生产规模、工艺与产品等都有所不同,在考虑企业退城入园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补偿办法、人员安置政策等,使企业能够“搬得动,建得起”。

三是在国家强制企业搬迁政策出台之前,应视搬迁企业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比如,国家限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限期关、停、淘汰;对安全、环保未达标的企业,可以限令其整改,实施技术改造。

四是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自觉、自愿地通过兼并重组,或根据市场情况,实施关、停、并、转。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园区委秘书长杨挺指出,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是发展方向,但化工园区建设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化工园区如何定义,由谁审批、规划、建设、监管,以及园区的规模、标准等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杨挺强调,目前国内化工园区有国家级、省(市)级,也有县级园区,甚至某些乡镇都设有化工园区。一些化工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交通、建筑等基建设施,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水平不高,更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各自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安全、环保、事故应急等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部分园区还单纯依靠人力来完成。

杨挺提醒,若企业搬迁到不具备排污、消防、应急处置能力或者本身规划就存在问题的园区,后果会很糟糕,且存在“二次搬迁”可能。

目前国内各省市的化工企业已经陆续搬迁,那么企业搬迁入园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优势?

一是生产和物流是事故多发环节,通过搬迁对危化品企业进行整合。

众所周知,很多危化品相邻摆放容易造成潜在的爆炸危害,但许多时候,在仓储、运输期间很难做到,混存的情况比比皆是。搬迁进园能够合理的处理危化品的存放,避免混杂出现危险,包括运输设备先天不足、车辆管理混乱、保险机制缺失、行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

二是借搬迁之机,进行危化品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轮搬迁大潮中呈现出令业界十分看好的趋势:化企借搬迁之机上马先进装备,淘汰落后产能,实践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旭介绍的情况在全国极具代表性:“浙江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从最高峰期的7000 余家,已下降至目前的1800 余家,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实力均已得到明显提升,整体布局规划也更为合理。”再以陕西西化氯碱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搬迁到渭北泾河工业园区过程中,将发展思路调整为精细化工、技术研发等产业,不再生产氯碱初级产品。目前该项目方案正在论证及可研编制,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完成。

湖北远大医药4 年前启动搬迁,新的生产基地陆续完成,未完成的目前正在加紧建设。该公司董事长谢国范表示:“搬迁是一次多赢的机会。4 年间,企业总产值由10 个亿增长至22 亿元。”武汉力诺集团旗下的双虎、有机入驻武汉化工新区,比原有用地扩大了6 倍,更换了新一代设备。更有利的是,武汉有机搬迁到化工新区后,与被誉为“湖北一号工程”的武汉80 万吨乙烯生产基地仅一墙之隔,其上下游产品无需包装运输,直接通过管道输送,成为“乙烯”最靠得住的伙伴,年产值增长数倍。

三是危化品企业外迁已成必然选择,但搬迁绝不是简单的位移。

天津事故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来看,化工企业的“规模搬迁”势在必行。

搬迁作为势在必行之举,但如果外迁仅仅只是将现有的生产装置进行空间的位移和简单的复制,你们这种搬迁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毕竟,落后的装置无论搬到何处,它说造成的污染还是存在的,未能消除安全隐患的搬迁已然存在潜在威胁。企业的外墙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不能草率“迁移”,更不能随意“落地”。

要考虑被接受地的承受能力,不是你想搬就搬,企业的形成,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对当地的整体环境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光是资金的问题,还有人员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社会的问题,都应该全面考虑。

业界观点链接

资金需多方支持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次搬迁改造涉及的费用,可以通过级差地租,退二进三解决一部分,地方政府、企业解决一部分,中央政府也要给一点必要的支持,特别是要给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必要支持,以推动搬迁改造和企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减少排放。

搬迁不是简单位移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重光:从城市功能定位和长远发展来看,这一次化工企业的“规模搬迁”势在必行,但如果外迁仅仅是将现有生产装置进行空间位移和简单复制,那么这种搬迁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搬迁是一个方法,但是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其他产业调整方法都应该考虑。落后装置不论搬到何处都还会污染环境,未消除的安全隐患不论搬到哪里都还是潜在威胁。

企业外迁不能草率“迁移”,更不能随意“落地”,要考虑被接受地的承受能力。企业的形成对当地的产业结构、整体环境影响很大,这不光涉及资金问题,还有人员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应全面考虑。

外迁推行要坚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外迁是化工产业升级的最好路径,在执行中要先有规划,并坚定不移地推进,不要因为遇到暂时的麻烦就终止或改变方向。要对受损方做出合理安置补偿,以减少搬迁障碍。

猜你喜欢

危化品化工企业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