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框架下“NP的VP”结构的探究

2015-03-23周湾

文教资料 2015年34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句法宾语

周湾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三维框架下“NP的VP”结构的探究

周湾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本文主要总结了汉语语言学界历年来对“NP的VP”结构的研究成果,其中从三维语法的角度,详细阐述了“NP的VP”结构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的探究,并且在语义层面中注重探寻了不同种类的动词在结构中的差异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得出自己的见解。

三维语法“NP的VP”结构差异

在我国语言学界,对“NP的VP”结构的研究已经非常悠久且全面了,早期对该结构的研究一般是在对汉语语言中“名物化”这个语法问题中进行的。马建忠(1989)、黎锦熙(1924)、王力(1943)、丁声树(1961)等人在涉及到“NP的VP”结构时,对结构的句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沈家煊、王冬梅(2000)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利用构式理论,指出“NP的VP”结构其实是一种“参照体——目标”构式,重点分析了“NP的VP”结构中进入NP的条件为该名词的凸显度要求高。詹卫东(1998)主要研究动词VP进入情况,指出构成“NP的VP”结构的动词一般为事件性强的动词。程工(1999)根据DP假说提出,“这本书的出版”是以零成分D为核心的DP结构。司富珍(2002)根据CP假说理论提出“这本书的出版”分析做句子CP,其中“的”为标句词C的语音形式。胡裕树、范晓(1994)加强了语义及语用两个方面的研究,在对名物化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对“NP的VP”结构的分析有所涉及。周国光(2007)提出了“以表达为核心,表达控制词类和结构”的看法,并且他认为由“NP+VP”到“NP的VP”的转变实际上是为了实现短语从陈述功能转化为指称功能,从而满足表达的需求。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NP的VP”结构进行一个三维框架下的综合探究。

一、句法平面对“NP的VP”结构的探究

句法平面是指句法结构的平面,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NP的VP”结构的句法结构主要由两个要素组成,即句法成分以及成分组合而成的句法关系。此处主要分析内部组合项之间的结构关系,判断结构关系后,句法成分则可以一一对应。

(1)(她的)诉说使大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2)(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鼓励。

当没有“NP+的”,整个句子在完整的语境下是可以存在的,“她的”、“学生的”等只是对“VP”起到了修饰性的作用。当没有“的”时,整个短语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并不能在名词性短语的位置上出现。但是加上标志词“的”后,就已经转化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语境中出现的位置与偏正结构中的定心结构一致。在句法成分上来看,“NP的VP”结构是由“定语+中心语”这两个句法成分组合而成。

(3)会议结束/结束会议/会议的结束

(4)水平提高/提高水平/水平的提高

(5)范围扩大/扩大范围/范围的扩大

以上三组短语,结构分别可以用“N+V”、“V+N”、“N+的+ V”表示。在实际运用中,它们的语句意义都是相近的,在语义上,N与V也都是受事与施事的关系,但是,在句法结构上,它们的区别比较明显。“N+V”类型短语中,如例(3)中的“会议”、例(4)中的“水平”、例(5)中的“范围”,它们都是“结束、提高以及扩大”所陈述的对象,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主谓结构。“N+V”类结构,N与V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是述宾结构。第三类短语,也就是“N+的+V”结构,它是前两类短语中插加虚词“的”转变而来,至于“的”在句法结构中起到的作用,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按照短语切分原则中的功能原则与意义原则,一个短语若切分下来,直接成分能够组合,且切分后不改变原意。

(6)敌人的进攻

敌人(的)进攻

当我们没做好准备时,敌人的进攻会给我们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7)杂志的发行

杂志(的)发行

主编要扩大杂志社的知名度,所以他们迫切看到新杂志的发行。

(8)队伍的前进

队伍(的)前进

在队伍的前进中,出现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

例句中这三个“NP的VP”结构短语,如果对其进行切分的话,应该分为“敌人”和“进攻”、“杂志”和“发行”、“队伍”和“前进”这两个直接成分。“的”是作为整个短语的结构助词,当两个句子成分直接顺序组合时,会形成一个主谓短语,在句中通常是作谓词性成分。

在句法结构上看,“NP的VP”是一个“定心式”的偏正结构,这类短语属于名词性短语。除此之外,“NP的VP”结构基本上能进入名词的语法特征框架,而往往不能进入谓词的语法特征框架。首先,整个结构在句中的成分主要是作主语和宾语,且经过考察,“NP的VP”做主语与宾语的概率是相等的。

同时,笔者以“书的出版”为例,对NP的VP结构作为一个名词性短语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该结构不仅经常作主宾语,而且前面可受定语、数量词修饰,也可进入“介词+___ +动词”框架。但“NP的VP”结构不作谓语,前面也不受副词修饰,在句法功能上来看,“NP的VP”结构如表中所列,其基本上与名词是保持一致性的,因此我认为此结构在句法功能上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不是一个谓词性的短语。

二、语义平面对“NP的VP”结构的探究

S语法中最基本的语义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动核结构(谓核结构),另一种是名核结构。由于“NP的VP”经常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我们可以知道,此结构为名核结构。

我们可以将“NP的VP”结构的语义关系分为以下三种:

1.施事(NP)——动作(VP)

(9)我们的相识是在1920年秋季。

(10)他的选择就必须先得到国家的同意和批准。

当“NP”是“VP”的施事时,“NP”与“VP”在语义关系上有隐含的主谓关系,如例(9)、(10)中,我们的相识=我们相识;他的选择=他选择。

2.受事(NP)——动作(VP)

(11)技术的推广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了。

(12)农民生活的改善,主要依靠农民自己努力发展生产。

当“NP”是“VP”的受事时,NP与VP在语义关系上有隐含的动宾关系,如例(11)、例(12)中,技术的推广=推广技术;农民生活的改善=改善农民生活。

3.非施事或受事(NP)——动作(VP)

(13)改革,不是客厅里的高谈阔论。

(14)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经济上的合作。

(15)一个普通工人却受到这样的关怀和照顾。

当“NP”非“VP”的施事或受事时,NP与VP在语义关系上只是修饰与被修饰、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如例(13),客厅里的高谈论阔=在客厅里的高谈论阔,“NP”由方位短语构成,表示“VP”的处所;例(14),文化的交流=在文化方面交流,“NP”表示“VP”的领域;例(15),这样的关怀和照顾=这种关怀和照顾的方式,这个例句中的“NP”由代词组成,表示的是“VP”的性状或方式。

本文主要注重对动词VP在NP的VP结构中的表现差异进行探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动词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划分。首先,将语义特征进行划分的话,动词可分为:动作动词、存现动词、关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心理动词以及使令动词;从是否带宾语的角度进行划分,可分为及物动词以及不及物动词,从动词在动核结构中所联系的动元数量上来看,又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以及三价动词。除了以上谈到的分类方式以外,动词还有其他不同的分类标准,文中暂时不予详谈。

A.语义特征分类

动作动词:跑、看、听、说、写、走、研究、买;

存现动词:在、有、发生、出现、具有;

关系动词:是、像、姓、属于、成为、仿佛;

能愿动词:会、能、可以、能够、要、肯、必须、应该;

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上来、进去;

心理动词:爱、恨、想、喜欢、讨厌、希望;

使令动词:使、叫、让、请、要求。

根据语义特征对动词进行的分类,经过考察发现不是每一类动词都能进入NP的VP结构中。比如,能愿动词以及使令动词一般不进入该框架中,存现动词一部分可进入,而心理动词、动作动词以及趋向动词则一般可进入NP的VP结构。

因此,在语义特征分类下,动词进入NP的VP结构的强弱程度为:心理动词、动作动词、趋向动词〉存现动词〉能愿动词、使令动词。

B.及物性分类

(16)完毕/完成

我已经工作完毕/工作的完毕

我已经完成了工作/工作的完成

(17)到来/来到

小明终于到来了/小明的到来

小明终于来到了学校/小明的来到

(18)合适/适合

这件衣服很合适/衣服的合适

这件衣服很适合我/衣服的适合

通过这三组语义相近的词语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不及物动词“完毕、到来、合适”比及物动词“完成、来到、适合”更容易进入“NP的VP”结构。一般情况下,不及物动词都能进入结构,而及物动词则不一定。如果进入结构的及物动词,“NP的VP”结构造句使用能力也不如不及物动词,就及物性分类下动词进入结构的强弱程度为: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为及物动词,其中又分为三种,宾语为名词的名宾动词、宾语为谓词的谓宾动词以及宾语既可为名词又可以为谓词的名谓宾动词。

名宾动词:敲、砍、摇、买、修理、打扫、收割。

谓宾动词:认为、以为、主张、估计、打算、省得、觉得、值得。

名谓宾动词:得到、想象、表明、说、看见、称赞、赞成、反对。

谓宾动词进入“NP的VP”结构的能力没有名宾动词的强,名谓宾动词次之,按照进入该结构的强弱程度排名,应当是:名宾动词〉名谓宾动词〉谓宾动词。

一价动词只能选择施事或当事;二价动词在施事和受事中只选择施事的动词占整个二价动词的60%,只选择受事的占30%,两者都可以选的约占4%(齐沪扬2004)。

詹卫东(1998)也指出当“VP”为一价动词时,“NP”为动词的施事;当VP为二价或三价动词时,那么“NP”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或者既是施事也是受事。沈家煊、王冬梅(2000)将“VP”限定在二价动词范围内进行考察,结论与詹卫东给出的结论相一致。指出当结构中的“VP”为二价动词时,可供其搭配的“NP”有两个,为“主位”和“宾位”。在选择“NP”时,会关注其信息度、可及度与凸显度,前两者与后者又是相关联的,最后的出的结论是在与二价动词搭配时,“相对凸显的NP〉相对不凸显的NP”。

沈家煊、王冬梅(2000)对“NP”与“VP”之间的语义选择规律还进行了大致的归类,在 “NP的VP”结构中,“NP”为“VP”的施事时,“VP”一般为心理动词,当“NP”为“VP”的受事时,“VP”一般为动结式动词。

通过对一组动词的考察,配价不同的动词因为对动词支配能力的大小不同,在语义选择时会出现范围上的差异:

1.一价动词:如醉、醒、游泳等,在短语中只与主语产生联系,因此在NP的VP结构中,一般NP只能担任VP的施事。

2.二价/三价动词:如吃、玩、爱、出版、告诉、给等,在NP的VP结构中NP可以是VP的施事、受事以及既是施事同时也是受事。

根据语义特征分类的动词在语义选择中也有分别,心理动词以及趋向动词一般在该结构中,NP为VP的施事,能进入NP的VP结构的存现动词一般NP为VP的受事,而动作动词进入结构后,NP既可以是VP的施事,也可以是VP的受事。

三、语用平面对“NP的VP”结构的探究

“NP的VP”结构是汉语中标记已知信息的一种手段。在无标记的句子里,一个体词性成分若是陈述性的,就负载新信息,若是指称性的就负载旧信息(齐沪杨2004)。“NP的VP”结构是指称性的,因而负载旧信息。因此,我们可知,“NP的VP”结构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是已知信息的承载者,且在篇章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回指特点。

①他离开②(他的)离开

③春天到来④(春天的)到来

⑤提高成绩⑥(成绩的)提高

我们将例句中的①③⑤组与②④⑥组一一进行对比,无论NP在原结构中是担任主语还是宾语,在“NP的VP”结构中,“VP”都变成了焦点,由于标志词“的”的插加,对VP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信息凸显出来,这样,在日常的交流中,不仅可以将所表达的重点显现出来,减轻听话者的负担,更容易获取话语信息。

四、结语

本文主要运用的是三维语法,在三个平面下建立起整个文章的框架,将前人的观点大致进行了归类并阐述,同时也做了自己的分析与理解。在句法平面,阐述了句法结构与句法功能以外。“NP的VP”结构在语义平面,笔者认为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首先笔者将结构的语义关系以及语义功能梳理了一遍。着重进行了VP在结构中所表现差异的相关探究。“NP的VP”结构语用层面分析了三个方面,已知、强调与限定方面的作用。

本文对该结构没有完全深入全面的剖析,还是有许多更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语义层面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挖掘出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就不同VP在结构中所表现差异而言,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做比较,比如语言环境或者NP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等等。

[1]陈庆汉.20世纪“N的V”短语研究评析[J].河南大学学报,2005(5):151-155.

[2]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J].中国语文,1994:81-85.

[3]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中的名物化结构[J].汉语学习,2007(2):13-17.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5-211.

[5]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中国语文,2003(5):387-390.

[6]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商务印书馆,1992.

[7]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1):26-34.

[8]沈家煊,王冬梅.“N”和“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4):25-31.

[9]王冬梅.“N的V”结构中V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55-63.

[10]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11]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2):148-165.

[12]姚振武.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J].语文研究,1995(2):2-9.

[13]朱德熙,卢甲文,马真.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61(4):51-63.

[14]周国光.“NP的VP”结构和相关难题的破解[J].汉语学报,2007(3):53-58.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句法宾语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