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油茶新种质产量差异研究

2015-03-23陈隆升陈永忠彭映赫彭邵锋王湘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油量含油率果率

陈隆升 陈永忠 王 瑞 彭映赫 彭邵锋 王湘南 唐 炜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004)



不同油茶新种质产量差异研究

陈隆升1,2陈永忠1,2王 瑞1,2彭映赫1,2彭邵锋1,2王湘南1,2唐 炜1,2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004)

以杂交育种获得的38份种质为材料,以当年春梢作为穗条,采用随机区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不同种质间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8个种质间的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差异极显著。以单株产油量为指标,初步筛选出高产新种质8份,其年平均产油量为0.6 kg/株以上。其中以C18单株产油量最高,为1.11 kg;C16、C38单株产油量也较高,分别为1.02 kg、0.93 kg。

油茶;新种质;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果量;单株产油量

油茶(Camelliaoleifera)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1]。良种是油茶产量的首要因素[2],经过40多年的研究,全国已筛选出200多个优良无性系[3-8],这些优良无性系大部分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大面积产油达450~750 kg/hm2[9]。然而,良种选育是一项永不停滞的工作,油茶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选育出更加高产、品质更好、抗性更强的良种。要实现全国年产茶油300万t的目标,规模良种油茶林产油应在900 kg/hm2以上[3]。因此,本研究以杂交育种获得的38个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小样本试验,研究其座果率、产果量、含油率等经济性状的差异,初步筛选出具有应用潜力的高产新种质,为后期种质资源多点区域性试验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郊雨花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林场,地处东经113°01′,北纬28°06′。属低丘岗地地貌,最高海拔108 m,最低海拔50 m,坡度多在25°以下。当地年平均气温17.5 ℃,1月平均气温4.6 ℃,7月平均气温28.6 ℃,极端最高气温42.7 ℃,极端最低气温-10.4 ℃,年平均降水量1 378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日照时数1 814.8 h,全年无霜期275 d。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系第四纪红色粘土网纹层母质发育的酸性红壤,土层较深厚,大多深1 m左右,但多石砾,pH 为4.5~5.5。

1.2 试验设计

从杂交F1代中筛选出38株单株,每个单株作为1份种质,以C1~C38表示,2007年5月下旬采集各种质当年春梢作为穗条,采用随机区组高接换冠试验,每份种质10株,3次重复,换冠后进行常规的抚育管理。

1.3 调查及测定方法

1.3.1 自然座果率调查方法 每份种质每个区组选择生长一致的1株标准油茶树进行调查,3个区组,共计3株。每株树分不同方位、不同层次选择4个枝条进行调查,每个枝条调查花芽数不少于30个,每个无性系调查总花芽计数不少于500个,初次花芽调查于2010年11月进行,2011年3月3日、5月14日、10月18日调查座果数。

1.3.2 产量测定 每个种质的每个区组选择生长相对一致的5株树进行产量测定,3个区组,共计15株。于果实成熟时(霜降节后3~4 d)将整株果实采摘完后,每株单独称质量。

1.3.3 鲜果含油率测定 干籽含油率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和SAS 9.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茶种质的自然座果率

不同时间38份油茶种质的座果率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油茶种质的座果率Tab.1 The fruit setting rate of different oil-tea camellia varieties %

注:同一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各种质的自然座果率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3月上旬座果率70%以上的种质有17个,座果率为50%~70%的有14个,座果率50%以下的有7个。其中以C20最高,达90.2%;以C6最低,为18.4%。5月中旬各种质的座果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在3.2%~60.2%。以C23下降最少,仅下降3.2%;C29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60.2%。10月中旬,除C5和C8外,其余36个种质座果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为0.8%~41.6%。

以上结果表明,从3月上旬果实开始第一次膨大至10月中旬果实基本成熟期间。38个种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落果现象,期间座果率下降6.3%~64.5%,至10月中旬果实基本成熟时,有8个种质座果率在60%以上。

2.2 不同油茶种质的产果量

38份油茶种质不同年份的产量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油茶种质的产量Tab.2 The yield of different oil-tea camellia varieties

注:鲜果含油率为2011—2013年平均值,**表示差异显著。

由表2可知,各油茶种质间的产量存在极显著(P<0.01)的差异,总体上不同年度的产量差异显著,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现象。38份种质以C4、C8、C20、C18、C38、C7的产果量较高,3年平均单株产果量为9.0 kg以上,其中以C4产量最高,达20.2 kg/株,同时C4、C8、C20、C18连续3年单株产果量均在8 kg以上,具有良好的丰产稳产性能。此外,该6份种质在2013年7—8月份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高的产果量,表明其具备良好的抗旱性能。

2.3 不同油茶种质的产油量

38份油茶种质间的含油率存在极显著(P<0.01)的差异(表2),鲜果含油率在8 %以上的有12个。其中以C36鲜果含油率最高,达10.4 %;鲜果含油率在6%~8%的种质有13个;鲜果含油率在6%以下的种质有13个,其中以C6鲜果含油率最低,只有3.3%。

各种质的产油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C18最高,年平均产油量达1.11 kg/株;其次为C20,年平均产油量1.02 kg/株;年平均产油量达0.6 kg/株以上的有8个。

3 结 语

李春林等[10]研究发现,油茶的平均自然座果率仅为16.33%,而本试验中参试的38份油茶种质3月上旬自然座果率除C6(为18.4%)外,其余均在30%以上。一方面可能与当年花期较好的天气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各种质花粉活力较强,提供了充足、质量较好的花粉,且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种质及无性系间的种子含油率差异很大[11-13]。本研究中38份种质的鲜果含油率差异也非常显著,C36鲜果含油率最高,达10.4%; C6鲜果含油率最低,仅为3.3%。油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含油率不断变化,不同的采收时间对含油率有重要的影响[14-16],而不同油茶种质的果实成熟期不同,因此,本研究中38份种质的含油率差异是种质自身存在的差异,还是成熟期不同引起的差异,以及这两方面的影响权重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中发现年平均产油量达0.6 kg/株以上的种质资源有8份,由于本试验样本数少、试验点单一,初步筛选出的高产种质有待进一步进行大面积多点区域性推广试验。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陈永忠.油茶优良种质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3.

[3] 庄瑞林.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工作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6):1-4.

[4] 左继林,龚春,汪建平,等.赣油茶25个优良无性系品质评价[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624-629.

[5] 韩宁林,赵学民.油茶高产品种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6] 李春生.“凤阳1-6号”油茶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7] 刘娇,范志远,和菊,等.广南、富宁两地油茶优良单株的选择初报[J].西部林业科学,2010,39(3):51-55.

[8] 李东林,严景华,叶爱华,等.安徽省舒城县油茶品种资源调杏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11,17(6):33-37.

[9] 庄瑞林.油茶低产林改造[M].北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10] 李春林.普通油茶主要无性系开花生物学及可配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1] 朱勇,王湘莹,马锦林,等.不同物种油茶籽仁含油率及其茶油的脂肪酸组成[J].经济林研究,2013,31(2):134-137.

[12] 王渊,谭晓风,谢鹏,等.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的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6):70 -74.

[13] 黄勇,姚小华,李志真,等.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变异特性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3,33(1):1-9.

[14] 王小艺,曹一博,张凌云,等.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成分的测定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76-80.

[15] 黎章矩,华家其,曾燕如.油茶果实含油率影响因子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6):935-940.

[16] 陈永忠,肖志红,彭邵锋,等.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1):9-14.

(责任编辑 韩明跃)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of Quality and Yield of New Oil-Tea Camellia Varieties

CHEN Long-sheng1,2,CHEN Yong-zhong1,2,WANG Rui1,2,PENG Ying-he1,2,PENG Shao-feng1,2,
WANG Xiang-nan1,2,TANG Wei1,2

(1.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Oil-Tea Camellia,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In this article,38 varieties obtained by hybridization as material,current spring shoots as scion,through engrafting in crown of a tree by randomized block test,the fruit setting rate,individual fruit yield,fruit oil content and individual oil production of were study.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fruit setting rate,individual fruit yield,fruit oil content and individual oil production of 38 varieties were extremely different.Eight new varieties with high individual oil production were preliminary selected,their annual individual oil production reached more than 0.6 kg; the individual oil production of C18, C16and C38reached 1.11 kg,1.02 kg and 0.93 kg respectively.

Camelliaoleifera;new varity;fruit oil content;individual fruit yield;individual oil production

2015-01-15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02)资助。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4.017

S722.3

A

2095-1914(2015)04-0095-04

第1作者:陈隆升(1983—)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油茶栽培技术研究。Email:clongsheng@163.com。

猜你喜欢

产油量含油率果率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枝叶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氧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氧化剂选择研究
不同海拔条件下春油菜光合生理和产油量的响应
枣树杂交育种中提高着果率和种子得率的措施
油砂矿含油率的测定
风媒对猕猴桃授粉作用微弱
蔗糖和硼酸混合溶液可提高核桃着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