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2015-03-22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盘县坡耕地项目区

张 益

(贵州省盘县水务局,贵州 盘县553537)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环境问题仍旧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因此,如何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和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成为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

1 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含义

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通过将流域一定范围内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综合从而达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流域综合效益的方法和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有效的利用流域内的各种资源,实现流域治理的目标,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客观分析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解决我国农村发展问题的一种思想和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在于综合,就是指将流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之相互协调,从而达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目的。因此,小流域治理能够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证流域内农业持续发展。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流域内的农业能够与其他产业相互协调,各行业之间的土地分配比例都能够得到科学的确定,调整产业结构,帮助流域内的农民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提高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通过农林牧副渔多个产业的协调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区域的生态恢复能力,改善流域内泄洪条件,通过增加改善水土流失现状,并减少流域内其他自然灾害的产生。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河流的防洪泄洪能力,保证流域内和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

2.3 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就是在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这也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水土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近年来的水土流失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成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水土流失现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经济水平。

2.4 能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的是目前小流域内的根本问题,比如,目前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采取的退耕还林和经济林等措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且这种影响是长远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多种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小流域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为人服务,而科学发展观的宗旨也是“以人为本”,因此,两者是相互呼应的,目的是相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大局考虑,从长远考虑,制定合理的对策,不能仅仅考虑眼前,这样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域内生态问题的。小流域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不牺牲生态环境为原则,不能打着发展的名义肆意破坏生态环境,但是也不能以生态环境为幌子限制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能保证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3.2 必须整合目标,一体运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一样的,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相比较而言,新农村建设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小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协调一致,一体化运作。在这个背景下,必须要将小流域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统一,保证两个项目同时进行,但是又不能相互牵制,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 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措施实例分析

4.1 基本情况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盘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位于盘县民主镇,涉及民主镇的博地、小白岩、大厂荫、谭家寨、下坝5个行政村,总人口3 906人,农村人口3 720人,人口密度284 人/km2,农业人均土地0.37 hm2,农业人均耕地0.14 hm2。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 373.89 hm2,其中耕地总面积525.92 hm2。水土流失总面积682 hm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600 hm2,占流失面积的87.98%;中度流失面积81 hm2,占流失面积的11.88%;强烈流失面积1 hm2,占流失面积的0.15%。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644 t/km2。项目计划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416.67 hm2,治理程度80.0%。其中:建设石坎坡改梯工程416.67 hm2,配套建设生产便道6 240 m,机耕道2 600 m,截、排水沟4 330 m,21 m3蓄水池20 口,蓄水池配套沉沙池20 口,总投资1 2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 0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25 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25万元。

4.2 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4.2.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县政府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及项目区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县政府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纳入了相关部门及乡镇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签订目标责任状,同时乡镇政府也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县、乡镇、村各级各部门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4.2.2 成立村民自建理事会,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结合项目区行政村的分布及现有人员状况,理事会组成人员42 人,其中:镇政府6 人(镇长、分管镇长、水利水保站负责人、财政所负责人、技术干部和管理人员),县水利局6 人(分管局长、水保办负责人、质检站负责人、技术干部、管理人员,项目涉及村30 人(项目涉及5个村,每个村6 名代表,其中村委会人员占1/3,群众代表占2/3,群众代表必须是受益坡耕地承包的农户)。理事会村民代表由村委会推荐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威信高,办事正直公正的人员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下设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财务报账审核、协调服务、后勤保障、档案管理等六个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4.2.3 尊重民意、公众参与

1)项目村民定。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调查过程中,组织召开项目区内群众大会,对项目实施的目的、项目措施的布设、项目的实施要求等作宣传,让项目区的群众充分了解要实施的项目,提高治理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坡耕地治理的目标,按照群众愿意、技术可行的原则,实地对项目区的布置措施进行讨论、配置、布设、整合,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初步设计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复。

2)做好项目区受益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开好村民代表通气会,把项目相关情况和政策宣传到位,引导发动群众自觉参与项目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开好村民代表会,把项目是否实施的决策权交给群众,真正体现村民自主决策的理念;开好村、支两委和项目理事会工作会,议定项目怎么实施;开好项目受益农户户主会,明确村民和村委会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开好业务培训会,指导村民按规范要求实施工程项目。

4.2.4 规范动作,强化管理

1)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制、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财务审计制、项目公示制,从而保证了项目从立项、审批、建设、竣工、资金拨付、验收等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2)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盘县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实施方案”、“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实施细则”、“坡耕地治理工程村民自建理事会会议制度”,健全了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搞好石坎坡改梯及其配套工程建设,不但能够有效阻碍坡面径流,减轻水土流失,预防土地石漠化,而且能够提高降雨拦蓄能力,涵养水源,是解决山区水土流失问题必须紧紧抓住的关键举措。

5 结 语

总而言之,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必须相互协调,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在具体的实践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措施,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鉴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赵丹阳,马亮. 尖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和经验[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02):280.

猜你喜欢

盘县坡耕地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盘县关工委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