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部静脉输液保暖固定法

2015-03-22陈梅香付达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输液瓶握拳外渗

陈梅香 付达东

陈梅香:女,大专,副主任护师

小儿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除选择头皮静脉外,常选用四肢周围静脉进行穿刺,尤以手部静脉居多。良好的穿刺水平和妥善的固定方法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临床上常使用传统的夹板固定法,即将小儿手指伸直,平放在夹板上固定。对于≤4 岁的小儿,由于缺乏自主表达能力,自制力低,加之血管细小、输液速度相对缓慢、时间长、好动等原因,常常在穿刺成功后因挣扎、抵抗,使胶布松脱导致针头移位、输液外渗,特别在秋冬季节,因外界气温较低,输液过程中小儿手部又需长时间暴露在外,穿刺侧手部寒冷不适,导致小儿烦躁、哭闹,使得手部与夹板之间的抵触进一步加重,针头滑脱后液体外渗,重复穿刺率明显提高。输液渗漏引起的反复穿刺是儿科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寒冷季节如何妥善保暖固定,提高舒适度,降低二次穿刺率,是儿科护理人员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我科于2013 年11 月~2014 年3 月对≤4 岁的小儿手部静脉输液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 料

输液器具1 套、消毒用品、棉签、输液敷贴、3 L 医用透明胶带、止血带、100 ml 聚乙烯空输液瓶、一帖热(13 cm×10 cm)。

2 方 法

收集100 ml 聚乙烯空输液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后备用。静脉穿刺前取100 ml 聚乙烯空输液瓶1 个,将一贴热撕掉包装袋后贴在输液瓶上,然后核对穿刺。小儿手部静脉穿刺成功后,先拿输液敷贴局部固定针头,再将输液瓶(贴有一贴热的空输液瓶)瓶口朝外平行置于小儿手掌下,注意五指伸展,自然放松,然后用长约20 cm 的3 L 医用透明胶带分别固定掌指关节、腕关节,使小儿手部固定呈自然半握拳状态,视小儿的合作程度再增减胶布量,注意力量适当,保证稳固。

3 讨 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穿刺水平和妥善的固定方法,对减少小儿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融洽护患关系有着积极意义。小儿年龄小,顺应性差,在输液过程中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安静状态;又因秋冬季节气温低穿刺侧手部寒冷不适,更增加了小儿手与夹板之间的抵触;家长用衣被包裹覆盖保暖不当,导致小儿轻微活动就使针头移位,造成输液外渗。重复穿刺率明显增多,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也增加了小儿痛苦和对医务人员的恐惧,甚至还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在寒冷季节,4 岁及其以下小儿手部静脉输液如何保暖固定既是众多护理工作者也是小儿家长们关注的问题,用贴有一贴热的空输液瓶就能很好地起到保暖和固定作用。一贴热价格低廉,每片约0.3 元,是近几年兴起的产品,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盐类等,无味且无有害成分,与空气接触就开始发热,使用时间长,持续时间为8 h,平均温度50 ℃,因未直接贴于皮肤,无衣被覆盖且暴露在外,不会发生低温烫伤;100 ml聚乙烯空输液瓶固定小儿手部,因塑料瓶柔软,造型弧度与该年龄段小儿手部自然半握拳状态吻合度较高,使小儿手指由始至终都处于半握拳状,半握拳状是功能状态,可使手背静脉处于原来穿刺时的状态,避免了使用夹板固定时手指伸直,针头在血管内摆动而引起的液体外渗或因伸直时手背静脉弯曲针头紧贴血管壁而致使液体流入不畅的弊端,同时还减少了传统夹板固定时手指长时间伸直而引起的疲劳不适感。半握拳固定后减少了手背的活动范围,不影响其手指、手腕关节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不易导致手部肌肉疲劳。一贴热规格13 cm×10 cm,100 ml 聚乙烯空输液瓶长约12 cm,正好将整个瓶身覆盖,使小儿暴露在外的腕关节、手掌和五指都能得到长时间有效保暖,避免了因寒冷刺激而引起的舒适度欠佳,较易取得小儿合作,同时家长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废物利用、保暖性好且持续时间长;固定牢固、安全;有效地降低了二次穿刺率,大大提高了血管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受到了小儿家长及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输液瓶握拳外渗
走路握拳头脑健
输液瓶内的压强
自动更换输液瓶的静脉输液监控系统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兔上学
经常握拳 延年益寿
经常握拳 可以提神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医药大输液瓶质量检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工艺参数对输液瓶瓶坯注塑性能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