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集中式饮用水源问题与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5-03-21许明坤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湖库水源地水源

吴 健,许明坤

(葫芦岛市乌金塘水库管理局,辽宁 葫芦岛 125028)

文章编号:1007-7596(2015)12-0116-03

辽宁省集中式饮用水源问题与成因分析及对策

吴 健,许明坤

(葫芦岛市乌金塘水库管理局,辽宁 葫芦岛 125028)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城市饮用水是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命脉。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地区南部的一个沿海省份,水资源短缺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文章对全省的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水资源;饮用水;水源问题;成因分析;对策与建议

1 饮用水水源状况

2014年度,辽宁省监测评估的5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地表水型水源17个,占评估水源的29.8%;地下水型水源40个,占评估水源的70.2%。地表水型水源中,河流型水源地5个,占评估水源的8.8%;湖库型水源地12个,占评估水源的21.0%。监测评估的5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其中:水质达标水源共计54个,占全部评估水源的94.7%;达标水量169703万t,占供水总量的97.6%。饮用水水源实际供水量为173903万t/年,供水服务人口为1737.1万人。其中:河流型水源实际供水量为8829万t/年、服务人口为183.7万人,分别占总供水量、总服务人口的5.1%和10.6%;湖库型水源实际供水量为79760万t/年、服务人口为896.8万人,分别占总供水量、总服务人口的45.9%和51.6%;地下水型水源实际供水量为85314万t/年、服务人口为656.6万人,分别占总供水量、总服务人口的49.0%和37.8%。

2 水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地表水水源水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1)河流型水源。辽宁省河流型水源共计5个,分别为大连大沙河、本溪老官砬子、丹东燕窝、丹东鸭绿江和丹东爱河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占全部地表水型水源的29.4%。

2)湖库型水源。辽宁省大部分湖库型水源受上游来水影响,12个湖库型水源中有11个水源总氮或(和)总磷超标,致使湖库水质为Ⅴ类、劣Ⅴ类。总氮或(和)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湖库上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化肥和农药的流失,养殖业、种植业及林业等影响。辽宁省湖库型水源中基本达标水源8个,分别为大连碧流河水库、大连英那河水库、抚顺大伙房水库、本溪桓仁水库、营口三道岭水库、辽阳汤河水库、铁岭柴河水库、朝阳白石水库,主要是由于总氮或(和)总磷超标被评估为“基本达标”。基本达标供水量为72 320 万t/a、服务人口为778.7万人,分别占总供水量、总服务人口的41.6%和44.8%。

2.2 地下水水源水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2014年,辽宁省评估的地下水型水源共计40个,水质全部达标,占全部地下水型水源的100%。

3 环境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不足

目前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采用两套监测体系,监测系统未能实现共享,即浪费了资源,也不利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饮用水源监测站点少,监测制度不完善,难以控制饮用水源环境的变化,无法迅速、有效、准确的描述和表征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和规律。全省各市监测能力差异较大,铁岭、朝阳、葫芦岛市的独立监测指标完成率较低,分别为21.8%、21.8%、26.4%;全省评估水源中仅有6个地表水型水源进行了水质自动化监测,水质监测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反映河流断面以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1]。

3.2 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整治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2014年辽宁省一级保护区内建筑物清拆率10.9%,排污口关闭率69.2%,网箱养殖取缔率0%,一级保护区整治率26.7%;二级保护区排污口关闭率11.8%,生活污水处理率79.4%,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率45.0%,网箱养殖整治率100%,二级保护区整治率59.0%。为保证水源水质安全,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加强。

3.3 水源保护区定界工作有待加强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勘界和标志设置工作是保障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部分城市由于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缺少资金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勘界及标志设置工作尚需加大力度。全省评估水源中共有49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了标志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完成率为86.0%;其中依据《规范》设置标志的水源数量为38个,依据《规范》设置标志的水源比例为66.7%。阜新、葫芦岛市尚未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工作,保护区标志建设完成率为0%。

3.4 环境风险应急能力薄弱

辽宁省各市对水源保护区和上游汇水区风险源的管理急需加强,环境风险应急能力不足,汇水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2014年,全省建立风险源名录的水源数量为44个,风险源名录完成率为77.2%;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的水源数量为40个,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建立率为70.2%;一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的水源数量为24个,占评估水源总数的42.1%;二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的水源数量为30个,占评估水源总数的52.6%。

4 年际变化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水源水质年际变化分析

2014年度,辽宁省监测评估的5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水质达标水源共计54个,水源达标率为94.7%;2011年,辽宁省调查评估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58个,水质达标水源共计56个,水源达标率为96.6%。对比分析可见,2014年辽宁省水源达标率有所降低。其中,新增的不达标水源为营口市石门水源和葫芦岛市平山水源。营口市石门水源在8月份出现铁超标现象,是因为该月石门水源遭受到营口境内“达维”台风影响,水库库区周边土壤(富含铁)流失较多导致的现象。葫芦岛市平山水源曾在2010年度因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硝酸盐超标,被评估为不达标水源;2011年度被评估为基本达标水源;2014年度再次因为硝酸盐超标,被评估为不达标水源,硝酸盐超标月份为9、11月,最大超标倍数0.57,超标原因是水库上游生活污水排放,化肥和农药的流失,养殖业、种植业及林业等影响。辽宁省湖库型水源共计12个,其中:2011年为5个达标水源、6个基本达标水源、1个不达标水源;2014年为1个达标水源、8个基本达标水源、3个不达标水源。2011年3个达标水源大连碧流河和英那河水库、营口三道岭水源由于总氮超标,2014年被评估为基本达标水源;2011年达标水源营口石门水源由于铁超标,2014年被评估为不达标水源,该水源同时总氮超标。2011年基本达标水源葫芦岛平山水源再次由于硝酸盐超标,2014年被评估为不达标水源,该水源同时总氮、总磷超标。因此总体分析,湖库型水源的总氮、总磷超标问题较2011年相比有所加重。

4.2 水源环境管理状况变化分析

从水源监测能力角度分析,辽宁省各市水源的监测能力、环境管理年际变化2014年同比2011年基本没有变化;锦州、阜新、葫芦岛实际监测指标完成率有所提升,铁岭、朝阳实际监测指标完成率有所降低。地表水型水源中,大连、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6座城市完成了全指标分析;阜新市缺测10项、葫芦岛市缺测2项(叶绿素和透明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工作;铁岭市、朝阳市实际监测指标完成率很低,监测能力建设工作亟待加强;仍然是抚顺大伙房水库、本溪桓仁水库、丹东3个河流型水源、辽阳汤河水库6座水源设有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地下水型水源中,鞍山、营口、盘锦3座城市完成了全指标分析;沈阳、阜新、辽阳由于缺测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实际完成37项指标,锦州由于缺测碘化物实际完成38项指标,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工作;铁岭市、朝阳市实际监测指标完成率很低,监测能力建设工作亟待加强。2014年,辽宁省调查评估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状况整体良好,保护区划分完成率100%;与2011年相比,各市的保护区标志建设完成率没有发生变化,部分市的一二级保护区整治率、风险管理、应急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4年辽宁省水源一级保护区整治率26.7%,二级保护区整治率59.0%。2014年,丹东市针对本市的3座河流型水源建立了水源风险源名录,水源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比例由2011年0%提高至50%;营口、盘锦市制定了应急预案演练及定期修改制度,应急能力由2011年66.7%提高至83.3%。朝阳市人民政府以朝政函[2012]11号文件提出,朝阳市水源保护区须规范保护区标志设置、加强路段行车管理、建设应急水源、增强应急能力等工作。

5 对策与建议

5.1 加快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整治

逐步对保护区内存在的排污口进行清理和搬迁。重点加强对二级保护区的综合整治,努力争取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列入农村连片整治工作重点中,整治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村生活面源等污染源,减少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确保水源水质安全。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防治城镇、村屯生活、养殖污水污染,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

5.2 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力度

健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制订地方水源地保护办法,成立专门机构对水源地进行管理,建立应急处置水务信息预警系统,完善快速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水源地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全面组织实施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认真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加强水源地监管,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5.3 加强水源水质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软硬件建设,加强市、县两级管理、监测能力建设,增设管理、监测系统必需的仪器设备、人力、车辆等,在全省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各种条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积极筹集资金,完善全省水源水质环境监测监管能力。

5.4 加强饮用水源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提高饮用水常规水源日常供给和储备水源应急供给的保障能力。要建立相应调度管理机制,增强防御突发污染事故、连续干旱和特殊干旱等安全供水风险的能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明确要求饮用水水源必须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应的供水及水质保障管理制度,并具有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修改制度。配备应对重大突发污染事件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定期开展水源环境风险应急演练。水源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各水源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建立水源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5 加大水源保护宣传力度

倡导节约用水理念,增强公众保护水资源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节水观念。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水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公开曝光污染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加强舆论监督,落实水源环境污染公众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保护水源。

5.6 加强人才培养

饮用水水源保护纳入常规环境管理范畴,是一个比较新的任务,目前缺乏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不多,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技术支撑不够。应通过组织学术交流、论坛、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素养,更好地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6 结 语

通过对辽宁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总体上看水质状况良好。地表水水源的河流性水源地水质比较清洁,基本满足供水的Ⅱ类水质要求,但是个别水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库型水源地水源总氮或(和)总磷超标,致使湖库水质为Ⅴ类、劣Ⅴ类。地下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没有遭受污染。针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源保护区整治、加强水质监测、加强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等相关保护措施,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用水得到保障。

[1]贺光华.防治水质污染 提高饮水安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6(04):12-14.

2015-08-22

吴健(1982-),男,辽宁葫芦岛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水文、水利工程施工、水资源管理等;许明坤(1965-),男,辽宁葫芦岛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工程、水文等。

S277.7

B

猜你喜欢

湖库水源地水源
保护水源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
南水源头清如许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卫星测高数据筛选方法研究
秀山县湖库水质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寻找水源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