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对策及措施

2015-03-21黄学兵贵州陆通集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黄学兵(贵州陆通集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对策及措施

黄学兵
(贵州陆通集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主要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对策,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 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5)04-0183-01

1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山区高速公路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提升山区资源开发效率、促和谐、保稳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是山区地形复杂,具有地形起伏大、沟谷切割深,甚至有些地形复杂地区还广泛分布着活动断裂带,生态环境也极其复杂,例如:山区林地部分为远古形成至今的原始森林,土壤层较薄、植被一经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鉴于此,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活动将面对异常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由于这种地理条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山区高速公路在设计、建设技术难度大,因此,在进行建设活动时,应充分认识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生态条件、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复杂性,解决好“安全、生态、经济、便捷”四大问题,山区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设计必须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各种环境保护设施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2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活动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环境的破坏。工程建设活动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施工废料、生活废弃物等,破坏环境,同时在施工需要大型机械的协助,噪声污染严重。(2)对动植物的不利影响。山区高速公里建设时,对山区植被破坏严重,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使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3)水源污染。高速公路建设在穿过水源地时,经常需要对原有水道整改,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洪水等情况。(4)引发地质灾害。山区高速公路的路基、结构等工程,需要土石方施工,造成土壤破坏、诱发地质灾害;同时在填方和挖方附近的土壤,影响山区耕地。

3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3.1生态保护措施

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且环境敏感点较多,因此,应根据实际工的生态环境特点,采取适当的保护和处理措施:首先,在公路设计和施工前,明确需重点保护的范围,采取避开、绕行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次,工程建设应避开环境敏感地区,同时在公路路线布设时,尽量与沿线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此外,注意保护水源,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保护水源,例如:以桥梁形式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如果必须穿过水源地,需采取多种工程措施:①经过水源保护区时,在驶入和驶出点设置警示标志牌,桥梁上设置双层防撞护栏;②桥面径流集中排至桥梁两端及路面、隧道径流集中收集后经具有初步过滤、沉淀功能的沉淀池作为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

3.2动物保护措施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造成很大影响,对此,可通过设置动物通道、标志、防护网等方式,减少对其的影响,现作具体分析: (1)野生动物通道主要包括涵洞、下方通道、桥梁上方通道、隧道等形式,涵洞主要是通过加宽、加长洞道,引导野生动物穿越公路;下方通道主要有桥梁、大型涵洞等形式,野生动物可通过此通过自由穿行;桥梁上方通道,即指野生动物由桥梁上方通过,但是由于造价高,很少使用;隧道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山地动物通过,但是需要在洞口设置围栏,以避免动物摔落。(2)标志: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段,设置警示标语,提醒驾驶人员减速慢行、禁鸣喇叭等,以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3)防护网。典型防护网网眼成直角,规格为2 cm×2 cm~4 cm×4 cm,材料一般为金属丝,防止动物进入危险地带。

3.3工程措施

3.3.1隧道工程

在隧道工程建设时,爆破工程尽量选用预裂爆破或者光面爆破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开挖时,尽量采取大断面开挖方式,以避免围岩较大扰动问题。隧道工程主要包括便道建设、洞门建设、废水弃渣处理,对此,应注意: (1)便道建设。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便道时,应尽量避免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尽量减少便道的宽度,并做好防护措施,以减少滑坡问题。(2)洞门建设。在此项工程中,延长式明洞洞门使用比较广泛,施工建设时,应以“早进洞、晚出洞”为主要设计和施工原则,洞门施工方式尽量采用零开挖进洞或出洞方式,以减少开挖对环境的破坏。(3)废水排放。爆破工程、注浆施工等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因此,应通过在洞口设置处理设施,使废水经过处理后,如过滤、沉淀,再排放。在公路运营期间,可通过在路面和地下设置排水沟,路面雨水应收集且经过沉淀、过滤后排放,地下水可采取直接排放的方式。(4)弃渣处理。山区地形复杂,尤其是高山峡谷区,谷坡陡峻,生态脆弱,地震可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隧道比例较大的山区高速公路,其路基土石方量大,相应的弃方量也大。隧道出渣可采用利用、弃置两种方式。

3.3.2桥梁工程

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时,其桥梁工程蛀牙包括三种,分别为涉水桥梁、山坡桥梁及跨沟谷桥梁。(1)涉水桥梁。主要是指临河而建的桥梁,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此,应在桥型选择、跨径布置等方面慎重考虑,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地质特点的考察,确定设计目标,且注意涉水桥梁应尽量减少对河道的压缩,跨越跨径尽量放大;在桥墩以及基础选型方面,选择圆柱式桥墩比较好,这种桥墩类型能够减少对河道的占用以及阻水作用。(2)山坡桥梁。对于山坡陡峭的地段,采用山坡展线桥梁时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尽量减少路基工程;在施工中,应减少便道建设、基础施工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便道建设,最好选择跨径大、基础墩台数量少的类型,桩基均采用挖孔桩施工,多开工作面,以加快施工进度。(3)跨沟谷桥梁。主要是指跨越沟谷而建的桥梁,在设计时尽可能大角度、大跨径跨沟谷,并尽可能减少便道建设,如采用特殊桥型结构,桩基采用挖孔桩(山坡上)或钻孔桩(沟谷内)施工,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 结束语

综上分析,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时,生态环境保护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问题。对此,在工程中应考察工程建设对植被、水源、动物等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尽量采用避让、绕过或者适宜的工程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使山区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忠.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9,(4) : 157-161.

[2]丁美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青年科学,2010,(7) : 56.

[3]任秉龙.浅谈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与环境保护及对策措施[J].山西建筑,2009,(19) : 288-289.

收稿日期:2014-12-14

猜你喜欢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路桥施工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应用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