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城镇营建特色分析
——以淳安县威坪镇为例

2015-03-21王晓玉淳安县林业局临岐林业中心站浙江淳安311700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城镇绿化森林

吴 维,王晓玉(淳安县林业局临岐林业中心站,浙江 淳安 311700)

森林城镇营建特色分析
——以淳安县威坪镇为例

吴维,王晓玉
(淳安县林业局临岐林业中心站,浙江 淳安 311700)

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的发展也逐渐面临着资源、人口、环境这一系列严峻问题。而旨在建设一个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强调城镇乡村绿化协调发展,注重森林多功能利用和多效益发挥的生态系统,即森林城镇是其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之一。该文阐述了威坪镇创建森林城镇的概况、建设背景、总体思路、建设目标,着重对威坪镇森林城镇营建特色做出分析。

森林城镇;营建;绿化;淳安县

森林城镇建设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建设森林城镇、打造生态之镇,符合城镇建设生态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淳安县威坪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将淳安建设成为“美丽杭州”实验区为契机,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为动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按照“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绿化建设理念,以“水清、地绿、气净、天蓝”为主题,以“优、精、巧、新”为切入点,实施全方位绿化,打造绿化精品亮点,初步形成了“绿掩水乡格外俏,千畴绿色万轴画”的城镇绿化风貌。

1 森林城镇建设概况及建设背景

1.1概况

威坪镇位于淳安县西北部,距县城千岛湖镇45km,离杭州180km,黄山120km。东连宋村乡,西北接安徽歙县新溪口乡,东北为王阜乡,南临千岛湖,并与鸠坑乡隔水相望。威坪镇辖44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户数17820户,总人口5.4万人。全镇土地面积25172hm2,水域面积0.147万hm2。威坪镇人民政府驻地虹桥头,城镇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人口约2万人,是淳安5大中心镇之一。

全镇林地面积 230 79hm2,森林面积21746hm2,占林地面积的94.2%,公益林面积8588hm2,名木古树151株,数量多,品种多。全镇森林覆盖率84.9%,林木绿化率86.4%;镇建设用地186.67hm2,绿地面积48.36hm2,人均绿地7.16m2,林木覆盖率25.9%,河堤、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1.8%,城镇道路绿化率达到92.5%。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71.4%;90%以上居民出门平均500m范围内均有休闲绿地;单位、居住区绿化率35%;全镇主要道路、主要河岸绿化率97.4%;森林得到有效保护,2013年气象部门实测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900个/m3以上;空气污染指数优良天数达到363d,优良率为99.2%。

威坪镇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按照镇域田、水、城、林融汇的“一城、两翼、两片区、多带、多点”布局目标的发展总体格局,近年来威坪镇紧紧围绕“活力威坪、生态威坪、幸福威坪”的战略目标,全力打造千岛湖宜居、宜游、宜创业的中心城镇,在统筹城乡、致力于中心镇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3年底,全镇共创建省、市县绿化示范村(森林村庄)20个,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森林村庄)7个,市级园林绿化村8个,县级园林绿化村5个,省市占全镇44个行政村的34.1%,2013年年底,威坪镇在全县率先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

1.2建设背景

为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和现代林业发展,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威坪镇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和推动县委县政府“坚持环境立县,打造生态淳安,争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以打造“古典风情、诗情山水”为目标,着力突出城镇、生态山林、山水湖湾相溶的特色城市风貌,展示威坪镇生态、文化、活力、品质。而“森林城镇”建设将以城镇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城镇绿化、美化和生态化为目的,以人为本,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改善和提高城镇生态环境,加快城镇生态化进程,对于促进城镇、城镇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威坪镇审度时势,顺应城镇发展的现实需要,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保持良好的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以建设森林城镇为切入点,加快威坪镇城镇生态建设的步伐。

2 森林城镇建设总体思路与目标

遵循生态系统的协调共生、持续自生和生物多样的原则,构建以乔木为主体、点线面相结合,层次明晰、结构合理、生态健全与“浙江省北部的工业强镇、水产重镇和生态型的现代化小城镇”相匹配的具有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的近自然型城镇森林生态系统,从整体上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活力,以满足人们创业发展和人居生活不断提高的追求。在森林城镇规划期内通过森林生态建设、修复和发展,使其符合全面实现“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美丽威坪”美好愿景。

2.1打造湖湾生态绿城

保持湖湾特色,建设滨湖带状绿地,营造城镇、生态山林、山水湖湾相融的特色城镇风貌。

2.2完善森林生态网络

重点加强主要水系防护林和绿色通道建设,打造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的格局,让水网融入林网,依水建林,以林涵水。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森林生态网络。

2.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加快名特优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着力构建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体系,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2.4弘扬生态文化

努力实现城市森林建设、保护、利用的良性互动。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生态文化;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加大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和林区人文资源保护力度,保护森林文化遗产。

2.5建宜居宜业小镇

按照片区中心的功能要求打造威坪休闲旅游节点、综合服务中心、商贸流通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将居住组团、产业片区作为建设重点之一,完善设施配套,提高环境质量,吸引镇域剩余劳动力集聚,构建活力多元的宜居宜业小镇。

3 建设总体布局

综合考虑威坪镇域格局及其绿地系统布局,在城镇森林景观空间结构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突出山体、滨水湿地等特色景观地带,建设以建成区城镇公园绿地为中心主体,以生态廊道为骨干,山体林地和片林为点缀,形成田、水、城、林融汇的“一城、两翼两片区、多带多点”的总体布局。

3.1一城—城镇建成区核心绿地

依托双溪路、兴华路沿线的老镇区拓展进深形成的城镇建设集中区,也即城镇核心区。重点在于建成区内道路、河流的绿色通道建设,公园、休闲广场绿地建设,片林、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等的绿化建设。

3.2两翼—屏河线两侧绿化生态绿廊

完善威坪镇集镇区湖湾特色的保护和城镇风貌的维护,加强滨水空间的改造和控制力度,逐步完成滨湖路沿线的驳岸和滨湖绿化建设,形成威坪镇两道特色鲜明、景观丰富、功能多样的绿色屏障,打造威坪湖湾两翼特色休闲旅游小镇。

3.3两片区—镇域内工业园区绿化体系

两片区分别为东部依托原有工业基础进行提升改造形成的飞源工业片区和西部依托横双船厂、适当引导集聚,形成的横双工业片区。以工业园区绿地集点为面,形成以工业特色为主导,逐步提升工业园的绿化质量。并结合路网形成绿格相嵌,翡翠成环。

3.4多带—镇域内纵横交错道路组成多条带状景观带

威坪城镇建设用地沿湖呈带状布局,沿兴华路、双溪路、滨湖路、虹桥路、、屏河线、千威线等道路,以及屏溪、云溪、新安江水库等河流水系,构建纵横交错的生态景观林带。在道路、河流原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人文景观遗迹,以适当的基础设施投入,建成植被类型丰富,供城镇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场所。沿路、河、渠、堤、农田、村镇住宅等建设不同尺度的防护林带,形成绿色网架,从而构成水网化、林网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3.5多点—各行政村的公共绿地

根据《浙江省村庄绿化规划指导意见》,着力打造各行政村的公共绿地和小山丘林地及片林等绿色基块,使之成为协调城镇景观、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成为村民生活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4 森林城镇营建特色分析

4.1科学规划,布局城镇绿化空间

威坪镇在城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始终坚持“规划建绿”的理念,根据区位和产业优势,按照“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构想,结合威坪镇滨湖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制定规划,形成了科学分工、合理布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绿化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科学调整全镇绿化布局,提高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实现将“城中绿”向“绿中城”转变,构建大环境生态绿化框架。严格执行“绿地占有量”制度,强化项目审查,从源头上解决绿量不达标问题。严格落实“绿线管制”制度,明确全镇绿地控制范围,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环境,构筑起“镇—行政村、社区—组、自然村”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森林体系。

4.2强力打造,提升城镇绿化品位

威坪镇结合滨湖特色,大兴沿河绿化,计划建成以“观光度假、茶乡风情、人文景观”为主要游览功能,依托双溪路、兴华路沿线的老镇区拓展进深,形成城镇建设集中区。重点进行建成区道路、河流绿色通道建设,公园、休闲广场绿地建设,驻镇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等的绿化建设。在绿化设计布局上,注重营造适地适树的生态环境空间,运用各具特色的乔灌木与地被植物组合成色彩斑斓的绿化带,形成纵贯全镇、城水相依、人水相亲、花草随行的绿色生态景观,为全镇提供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提升城镇品位。在打造城镇精品景观上,加大道路绿化建设力度,对城区主要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并配套各类管网,完善城镇功能;结合道路拓宽改造,实行道路与绿化同步延伸,坚持“修一路、绿一线、成一景”的原则,投资6000多万元,先后建设完成屏河路等道路的绿化工程;完善集镇区湖湾特色的保护和城镇风貌的维护,加强滨水空间的改造和控制力度,逐步完成滨湖路沿线驳岸和湖滨的绿化建设,形成镇两翼特色鲜明、景观丰富、功能多样的绿色屏障。在农村一村一景建设上,多园点缀,打造绿色生态家园,实行绿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对中心村人口居住密集区,预留出土地用于建设公共绿地,改善中心村人口集居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4.3全面统筹,营造特色宜居环境

点线面结合,遍地开花,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的,具有变化且优美连贯的景观效果。培绿在“点”,培育香樟、桂花、香榧、银杏、油茶等多种乡土苗木,逐步实现由传统露地栽培普通苗木向珍贵树种苗木培育为主的转变,努力打造保障性山区造林育苗示范基地。画绿在“线”,对连接镇村的主要道路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标准,实行乔灌结合,镇街道绿化主要采用分路段、变换树种的做法,规划以高大乔木为背景树,配置常绿树、花灌木,形成高中低层次搭配、富有变化的景观效果;联村路绿化按照每侧1行常绿树和2行花灌木的栽植标准,建设农村道路长绿道。呈绿在“面”,按照“全县景区化”的目标,大力推进城镇绿化和社区、村庄绿化,切实抓好环镇林、围村林建设,增加绿量,建设示范村镇一体和谐风景。

4.4建章立制,保障绿化长效管理

在山区绿化网格化管理方面,在街道、社区管理区域内划分单元网格,明确镇(社区)、村以及部门、单位的责任,划定责任区域,将每个网格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业主和责任人,加强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构建“全天候、无缝隙”管理格局,实现山区绿化管理的长效化、常态化。在运作机制市场化方面,按照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发展产业化、管理法治化、服务社会化的城镇管理要求,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全面开放城镇设施维护、城镇绿化养护、镇道路养护、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绿化种植等作业市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择优确定作业企业或作业人,实现有偿托管。在量化督查方面,健全考核督查体系,加大绿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对驻镇各个部门、社区、村委会承担的绿化任务逐一细化量化,通过完善招投标公开制、竣工验收监督制、投诉举报有奖制度等,形成绿化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

S731.2

A

1002-3356(2015)02-0100-03

2015-01-26

猜你喜欢

城镇绿化森林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哈Q森林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