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胡适的读书之道

2015-03-20程郁华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5年3期
关键词:算学绩溪水浒传

程郁华

胡适的聪明究竟是后天教育习得还是天生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少年胡适的读书历程,再来作答。

胡适189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绩溪。幼年丧父,由年轻的寡母一手抚养长大。胡适3岁多就进了老家绩溪的私塾读书,是当时班里最小的一个学生,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准备科举考试的书。长他很多年纪的学生因这些书枯燥难懂,困苦不堪,纷纷逃学,而小小的胡适却自得其乐。原来胡适在上学之前,父亲就教了他上千个字,而且每个字的意思都讲解得透彻清楚,所以胡适读起古书来,已经可以理解其中的大半意思,不像其他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解其义。

真正为胡适的学习生活打开另外一扇天窗的是一次奇妙的偶遇。9岁时的一天,胡适在他四叔家的卧室里,看到了一本破书。书的两头都被老鼠啃坏了,封面也被扯破了。但就是这本破书为小小的胡适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本书就是《水浒传》,小胡适太喜欢了,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可是令他难受的是,这本书的前后部分被老鼠咬掉了,不知道其内容是什么。于是,小胡适就去找亲戚借,《水浒传》没有借到,却借来了《三国演义》。后来,《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生动有趣的中国经典小说都纳入了小胡适的视野,他读得津津有味,沉醉其中。到了十二三岁时,胡适的阅读水平大有提高,可以把书中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本家姐妹们听。她们一边绣花做鞋,一边听小胡适用绩溪土话讲古代小说,往往听得忘记了时间。姐妹们为了巴结他讲故事,经常给他好吃的,如泡炒米、蛋炒饭。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小胡适对文字的好感以及当众演讲的能力,为日后胡适在文学与演讲方面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1904年,胡适13岁,重回上海读书,入的是当地的小学——梅溪学堂,被编入第5班。刚到上海时,胡适说话与穿着都很土气,第一天入学便引来许多学生围观。但是六个星期后,胡适显示自己才学的机会来了。上课时老师提到某句话是出自《左传》,胡适当即指出是出自《易经》,这让老师大为吃惊,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可以指出自己的错误。于是,老师给胡适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孝悌(tì)说”,胡适写了一百多字交给老师。老师看完后,说了句“侬跟我来”,把胡适带到了2班,这样胡适在一天之内就升了3级。

小学毕业后,胡适升入初中水平的澄(chénɡ)衷学堂。这所学校的科目有国文、英文、算学、物理、化学等。胡适因从小没有接受自然科学类的教育,学起算学、物理等就比较吃力。为了早点入高年级就读,胡适没日没夜地自学算学,把身体累垮了,甚至一度两耳失聪。好在后来通过体育锻炼,身体得以康复,耳朵也不聋了。胡适就是这样勤奋刻苦地在上海读书,眼界、思想和知识水平有了质和量的提高。

少年胡适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所谓的聪明其实更多的是来自后天的教育。只要广博读书,找到自己的志趣与专长,投身其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定可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丁玲选自《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综合阅读》)

猜你喜欢

算学绩溪水浒传
清代中央算学馆述论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追寻浏阳算学馆的根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微风古韵·文化上庄
唐五代明算科与算学教育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