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审视角下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策略初探

2015-03-20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云南分所潘远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领导人员领导责任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云南分所 潘远梅

企业领导是企业生产生活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对企业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可鞭策企业领导在任职期间加强管理,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其不思进取。同时可以及时防范和发现企业领导在任职期间的经济犯罪行为。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比较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制约了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导致实践中对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不尽人意,仍有很多难点要进行解决和突破。

一、内审视角下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一)审计成果的运用与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脱节

首先,目前大部分企业仍存在先任用后审计的现象,在领导任用考核时不重视审计,不以审计绩效和干部的廉洁作为任用指标。在领导干部离开时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样一来,使审计工作成果既不能服务于企业,也不被其他聘用企业所运用。企业审计部门辛辛苦苦完成的审计工作都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如何将审计成果运用在领导任职期间,填补经济审计与审计成果的运用之间的空缺,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认识存在偏差,主体职责不明确

目前有些审计部门对领导的经济审计定位和认识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偏差:一种是过于强调审计的局限性,审计活动只埋头于账簿数字,仅仅针对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不结合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不会深入研究财会数字背后的经济活动。另一种是忽视了审计的局限性,认为对领导的评价全部包含在对领导的经济审计中,认为领导通过了经济审计,就完美无缺了。由于对领导责任审计并没有全面客观的正确认识,因此对在审查结束时出具的审查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值得商榷。

(三)审计风险隐蔽性更强,领导集体责任很难分清

首先,经济责任与行政责任难以划分,我国长期处于政企合一的状态,虽然进行了政企分离的改革,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无法厘清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的界限,特别是在国企中,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其次,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区分不清,由于现代公司治理中,民主决策是一大进步。虽然有些事情是由领导单独决策,但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在进行某些公司决策时,由董事会进行民主决策。因此在划分经济责任时,无法简单分辨出领导对某一事项是负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在确定个人责任时也无法准确量化个人应付多少责任。

(四)领导干部负责企业全局,审计风险的危害性更大

由于企业领导负责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对领导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除了审计本身的固有风险外,还面临着对被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和责任认定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处理通过审计决定对违反财经法规和损失浪费行为进行处罚所带来的风险。如果审计出现差错,则直接影响被审计人的任用和升迁这些比较敏感的问题,被审查人可能进行行政复议或者诉的方式挽回自己的名誉。另一方面,如果审查不力,没有审计出这些权利拥有者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经济犯罪行为以及因为自己经营管理不力决策失败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不仅企业的损失无法弥补,也会给以后的聘用的单位带来经济隐患。

二、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出现的问题的防范与控制

(一)推动审计结果的运用,建立有效的领导经济责任追究机制

由于离任审计具有重大的滞后性,为了加强领导对企业的领导的责任感,应该落实任中审计和任前审计。首先在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该确定定期审查制,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一段时间内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定期考核,以及领导的个人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价。如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发现被审计领导人员的个人责任导致国有资产遭受损失,或者被审计领导人员存在个人问题,贪污腐败,挥霍浪费,则可以判定,该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未得到很好的履行。

另外由于企业害怕审计过程涉及商业秘密,该审计结果报告只对相关管理部门呈送,不公开披露。这就造成另行聘请领导的企业没有相关审计的反馈,也不清楚领导之前的经济责任和经济问题,相关主管单位也没有办法进行追责。鉴于此对领导的审计在保证公正客观不泄露企业隐私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这样既充分利用的审计结果和社会审计资源,也增强了领导人任免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建立合理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纠正对领导审计的错误认识

要纠正审计部门对领导责任审计的两种错误观念,就应当建立合理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应依照以下基本步骤:首先,按照审计的目标将被审计领导人员的各项活动和责任,归纳出相应的考核指标,如按照利润总额、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作为审计指标。第二步,按照每个指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和实现程度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其次,根据评分标准确定相应的等级。再次,根据审计结果打分,并确定最后得分;最后,根据累积得分做出评价。

在建立评价系统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情况,按照国有企业与私营的不同特点,合理确定评价指标。并且评价指标不宜过于繁杂,要选择最能代表领导经营业绩、经营责任的有关的指标,如利润总额、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并且有些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要根据形势进行调整。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正确界定审计领导经济责任界限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正确界定审计领导经济责任界限的前提,在界定领导责任时要注意:

首先要分清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的界限,比如企业日常管理活动有不同的人负责,并不是所有事项都进行审批和汇报,对于这些日常事务发生的问题由直接当事人负直接责任。而对于企业的重大决策,由领导进行决定的,则由其负个人责任。

其次,必须要由企业领导承担的经济责任一定要核算清楚,企业效益性问题和领导的个人经济责任是企业领导的个人责任。在进行企业效益审计时要对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几大问题进行严格审计。除此之外还包括对个人的审计,如查明单位财务中反映企业领导报销的真实性,运用企业资金的真实性,是否侵吞企业财产,是否掩盖企业真实盈利亏损的情况。

(四)加大审核力度,前移监督关口,加强审计风险控制

首先在审查之前要预测风险,审前调查应当重点主要获取企业领导的相关情况,要重点调查企业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企业的人员隶属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提前预测可能风险。

其次在经济审查中要把握关键,控制风险。由于企业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因此审计的项目涉及的方面很多,因此必须从冗乱的事项中整理出一条审计主线,找到审查突破口。比如重点审查收支目标的完成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企业领导是否有贪污受贿情况。审计人员在作出最后结果时一定要客观公正,用严谨规范的事实和数据支持审计结果。

最后,审计完后还要后续复核,在后续复核审计中要注意实事求是,不仅抱着进一步监督的心态,还要进行信息公开,做好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服务社会,充分利用审计结果的监督力和威慑力,使审计风险分散化解于审计各个阶段。

三、结束语

对企业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鞭策企业领导在任职期间加强企业管理和自身的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是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和不断推行依法治国战略的环境下,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解决对领导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促进对领导经济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1]缪喜玲.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及运用[N].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姜素娟.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1(20)

猜你喜欢

领导人员领导责任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电力公司优秀年轻领导人员“三层四维”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领导人员队伍理想年龄结构应用研究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发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期望嘱托责任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