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探析

2015-03-20张婷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纪昀笔谈文人

张婷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探析

张婷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本文以纪昀与朝鲜文人的笔谈为考察对象,探析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交流的内容及其意义。现存的纪昀与朝鲜文人的笔谈往来一共有5封。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交流内容丰富,其交流内容的侧重点多在文学方面,涉及文学观念、文学书籍两个方面。其关于文学书籍的交流又可分为经学文学类、史书类、图书编纂类三个方面。纪昀与朝鲜文人的笔谈交流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促进了中朝文学与中朝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借鉴,同时加深了中朝文人之间的友谊。

纪昀 朝鲜文人 笔谈 内容 意义

乾嘉时期的清朝和朝鲜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盛行,这为当时两国文人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中朝文人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国文人交流在乾嘉时期逐渐鼎盛。一些朝鲜文人来到中国,希望能够与当时负有盛名的清朝文人结识和交往。纪昀是清代有很大影响力的大文学家,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自然会有很多朝鲜文人出于对纪昀才学的赏识,希望与之交流。

纪昀与朝鲜文人的笔谈交流是纪昀人生文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学意义。与纪昀发生过笔谈交流的朝鲜文人有朴齐家、徐滢修、徐浩修、柳得恭这四位文人。其往来的笔谈一共有5封,内容涉及文学观念、文学书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以纪昀与朝鲜文人的笔谈为考察对象,探析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交流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交流的内容

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交流涉及内容广泛丰富,且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交流内容的侧重点多在文学方面,涉及文学观念、文学书籍两个方面。

(一)关于文学观念的探讨

纪昀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且与纪昀发生笔谈的均为朝鲜文人,因此对文学创作进行探讨自然就成为他们笔谈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徐滢修《纪晓岚传》载:

余曰:“牛黄之说,非仆之言,即明末儒者俞汝言之言,而可谓千古名言。文章必有此黄,然后方得免于飣餖赁佣之陋。近日文体,大抵欲矫陈腐,务主尖新,轻肆浮浪,转无端緖,彼皆无黄故也。”

徐滢修认为近日文人在文学创作上大多想要摆脱腐旧的风格,因而强调创新,可是文风却变得浮躁,毫无章程可言。但是,他对纪昀的创作却十分欣赏。他认为纪昀的创作有独特的风格,精华外溢,充满哲理。纪昀对徐滢修对文风的看法也表示认可。他认为文章要注重“理”,文学创作归根结底在于“理”,从“理”中可以提炼出文学创作的语言。在两国都崇尚儒学的文化背景下,对儒学思想的探讨自然成为文学创作交流的重点。

纪昀也对朝鲜文人的文学创作发表了见解。他对洪良浩诗文的评价中流露出肯定与欣赏之情。纪昀认为洪良浩诗文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没有依附于任何一位文人抑或一种文学流派,未受到他人文学创作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只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风格,独具一格。

朝鲜文人有请清文人写序的强烈愿望,徐滢修来京后,听闻纪昀经术文章为天下第一流,便表达出向纪昀求序的强烈渴望。徐滢修《纪晓岚传》载:“逢官人举人之稍解文字者,辄问经术文章之为天下第一流者,则无不一辞推晓岚。余于入燕后,先以书致意,幷送抄稿请序。”

(二)关于文学书籍的探讨

纪昀与朝鲜文人关于文学书籍的探讨大致可以分为经学文学、史书、图书编纂三大类。

1.经学文学类

推荐理由:本书是《自然》杂志创刊150年来的首部“传记”,《自然》杂志的历史演变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故事之一,它见证了19世纪以来科学领域的几乎所有重大突破。作者梅林达·鲍德温通过大量细致的史料耙梳,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印刷杂志的历史缩影”,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微缩的科学发展史,使读者了解《自然》杂志是如何定义现代科学规范、影响科学传播以及成为科学家意味着什么。

对经学、文学的探讨,是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的主要内容。究其原因,与中、朝两国都崇尚儒学紧密相关。朝鲜文人对中国文坛有关注,纷纷凭借出使中国这一机会与清代文人交流,共同探讨中国古典书籍。如在徐滢修的《纪晓岚传》中就记载了徐滢修向纪昀打听朱子书的内容,纪昀详细地向徐滢修介绍了可得的朱子书的种类。这充分反映中国文学在当时有着深远的影响,吸引了朝鲜文人对中国儒学著作的关注,非常注重中国经学文学的发展情况。

此外,纪昀在和朝鲜文人交流中,也表现出对朝鲜文学著作的关注。例如,柳得恭《滦阳录》载:纪昀曰:“贵国徐敬德《花潭集》已录入《四库全书》别集类中,外国诗集入四库者,千载一人而已。”由此可以充分表明纪昀对朝鲜文人优秀文学作品的肯定与欣赏。纪昀将徐敬德《花潭集》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对中国人了解朝鲜文学和朝鲜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史书类

在与纪昀的交流中,可以发现朝鲜文人对中国的史书也有着极浓厚的兴趣。这表现在朝鲜文人向纪昀打听前后汉书的种类与版本,并委托纪昀博访代觅。徐滢修《纪晓岚传》载:“余曰:‘《朱子全集语类》所不载者,或有另行之遗编零简否?前后《汉书》宋本,终无可得之道耶’?”从徐滢修想要得到前后《汉书》及纪昀向徐滢修介绍前后《汉书》的种类来看,无论是朝鲜文人还是纪昀本人均对汉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朝鲜人非常崇尚儒家思想,便把前后汉书作为研究历史与儒学的重要文献资料。不仅朝鲜文人关注前后汉书,乃至朝鲜君主也对前后汉书相当关注。因此,朝鲜文人才会在与纪昀的交流中,表达出想要得到前后汉书的强烈愿望。

在纪昀与朝鲜文人的笔谈交流中,也可以看出纪昀十分关注朝鲜历史与朝鲜文学。徐浩修《燕行记》载:“纪曰:‘虽易付剞,姑未有颁行勑旨,待颁行,当以一部奉呈也,贵国郑麟趾《高丽史》,极有体段,仆藏庋一部矣’。”

《高丽史》为中国文人了解高丽与蒙古、元朝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表明不仅朝鲜文人对中国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中国文人对朝鲜历史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3.图书编纂类

如弇州《四部》之类?(先君)共五种耳。(纪)大约《语类》二编等卷外,此如《读书记》载在《简明书目》,可以即地见过否?(先君)此皆通行之书,而迩来风气趋《尔雅》《说文》一派,此等书遂为坊间所无。四处托人购之,略有着落矣。(纪)如《白田杂着录》(先君)

纪昀向朝鲜文人介绍《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对其中收录的书籍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有利于朝鲜文人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此外,《四库全书》对典籍进行校正工作,朝鲜文人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意识。徐浩修、柳得恭曾向纪昀询问《明史》、《大清一统志》的校正情况,纪昀表示因《明史》中地名、人名等有待进一步考证,《大清一统志》中错误较多,仍在校正中。《大清一统志》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学者的必读之物,受到官员及学者的高度重视,徐浩修经常随身携带这本书,并对《大清一统志》的疏漏之处向纪昀发表了见解,对其进行补缺。由此可见,在朝鲜文人与清朝文人的交流中,朝鲜文人发表的科学见解往往能够纠正中国人对某一事物的错误看法,从而获得新知。因此,可以使中国文人提高科学与文学素养,并对撰写图书与文学创学产生极大的帮助。

二、纪昀与朝鲜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笔谈是纪昀与朝鲜朝文人交流文学观念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纪昀和朝鲜朝文人的笔谈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深厚的友谊。

首先,朝鲜文人拜访纪昀时,从纪昀接待他们的表现即可看出两人友谊之深。徐滢修来拜访纪昀,并未直接进入拜访,而是先以文字进行神交后登门造访。此举可看出徐滢修对纪昀的尊敬之情。纪昀亲自出门相迎,可见其对于徐滢修之来访的重视程度。见面后,双方交流十分愉悦。

其次,即使是在朝鲜文人归国后,纪昀与他们仍有书信往来。柳得恭、徐滢修托纪昀代觅的书籍,纪昀也仍四处托人寻觅,得到后便寄给他们,可见他们之间情谊深厚。徐滢修《纪晓岚传》载:“归国以后,邮筒往来,频致缱绻之意,所托朱子书诸种,亦次第觅寄焉。”当时的通信十分不便,两国文人在会面不多之后建立了神交,依旧保持书信往来。这一方面体现了纪昀积极主动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足以证明纪昀与朝鲜文人间的深厚情谊。

朝鲜文人出使中国拜访纪昀的时间往往有限,在临别之际,双方流露出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令人感动。徐滢修《纪晓岚传》载:

余曰:“日已夕矣,意虽无穷,不得不告别。留馆之顷,固当有往复,虽东归之后,亦当因贡便,寄讯起居,少纾此情曲也。”晓岚曰:“耳溪虽不相见,然书问不绝,与相见一也。”

两人约定即使是分别之后也要互相通信往来,并且在外相送时久久不舍离去。由此可见,两人真是难舍难分,情谊深厚。

三、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交流的意义

与纪昀发生过笔谈的朝鲜文人,有朴齐家、徐滢修、徐浩修、柳得恭四人。可以看出,纪昀与朝鲜文人的交流广泛而深入,其显示出的交流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这些笔谈加深了纪昀和朝鲜朝文人对于文学的交流与研究。纪昀多和朝鲜文人对文学学术问题展开积极研讨,并且他们的讨论涉及当时中、朝两国各种文学书籍,涉及书籍范围广泛,探讨内容深刻,这对双方文学修养的提高和学术方面的研究带来了诸多贡献。纪昀与朝鲜文人的笔谈是一种双向交流,双方都可以打听到对方所在国家当时文学发展的情况,并且在探讨学术问题中得到新的见解,提高文学修养。互相探讨文学学术问题,还可以熟悉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情况。纪昀与朝鲜文人便会借鉴、吸收对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而运用到自身文学创作中,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是很有裨益的。

二是这些笔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朝鲜文人十分关注的朱子书及前后《汉书》的版本和存世情况,纪昀都热心且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介绍。此外,纪昀帮助朝鲜文人代觅书籍,以邮寄的形式帮助朝鲜文人得到书籍。这对于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

三是纪昀与朝鲜文人的深厚友谊,是当时清朝文人与朝鲜文人友谊的缩影。朝鲜朝文人与纪昀的深刻交流,不仅仅是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更加促进了朝鲜朝文人与中超文人的友好交流,在文学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上述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的探析可知:现存的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往来共有5封。由于纪昀是中国清朝大文学家,因此其与朝鲜文人笔谈交流内容的重点在文学方面,总体可以分为文学观念的探讨与文学书籍的探讨这两个方面。纪昀与朝鲜文人的笔谈交流促进了双方对中朝文学、中朝文化的深入了解,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传播,同时也加深了清朝文人与朝鲜文人之间的友谊。

[1][韩]李家源著.赵季,刘畅译.韩国汉文学史.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09.

[2]柳得恭.滦阳录:《辽海丛书》本.台湾广文书局,1968.

[3]柳得恭.燕台再游录.台湾广文书局,1968.

[4]朴齐家撰,李佑成编.缟纻集:《楚亭全书》.亚细亚文化社,1992.

[5]徐滢修.明皋全集:《韩国文集丛刊》第261册.民族文化推进会,2001.

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13993007Y。

猜你喜欢

纪昀笔谈文人
《左传》里有穮和蓘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文人与酒
来时雾散尽
文人吃蛙
吟雪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名优之死》笔谈——《名优之死》表现了什么
《名优之死》笔谈——艺术与爱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