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

2015-03-20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林婉玲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盘点国有资产控制措施

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 林婉玲

固定资产作为维持一个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是每个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科研及公益性为存在目的的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建国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资产大多以科研项目经费形式下拨或直接调拨形成,缺乏相应的机制对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资产被挪用、盗窃或者滥用的事情屡有发生,国有资产损失和浪费风险较大。当前,加快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固定资产控制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就其风险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家加快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程,我国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改革取得很大进展,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基础工作也成效显著,特别是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管理制度的出台实施,我国首次构建起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我国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购置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或未纳入预算;固定资产购置程序不符合相关规定;缺乏必要的验收程序、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入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虚构资产购置业务,套取财政资金;资产管理松散,日常监督乏力,资产流失严重,资产收益在失控中挥发等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工作,涉及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多个方面,固定资产要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需要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领导、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固定资产从使用部门请购,到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制定计划、购置、录入管理台账,主管领导决策,财务部门编制预算、付款、记账、定期盘点,与管理部门管理台账核对,最后使用部门处置申请,管理部门审核、领导决策到移交资产、组织处置等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风险点,现就固定资产控制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购置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或未纳入预算

事业单位改革后,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大多数是公益性科研单位,而此类单位申请的基金、课题项目较多,这些经费很大一部分会用于仪器设备等购置支出,而此类性质的单位的仪器设备购置范围有限,导致重复购置,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造成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同时,尚有很多事业单位进行经费预算时,只对固定资产购置修缮进行经费预算,未对购置的资产的类别和数量进行详细预算,这就会出现资产使用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需求进行请购,特别是有些业务部门申请的基金课题、专项项目经费较多,资产购置时经费是从专项课题支出,资产购置并未纳入年初经费预算,资产购置审批部门履行审批程序时就没法真正按需配置,从而导致购置不符合配置标准,造成闲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

(1)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确保经办人员及时全面掌握资产配置标准规定和预算指标。

(2)单位设置岗位职责时,确保资产请购部门与内部审核审批部门相分离。

(3)加强部门间联系与沟通,内部审核审批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申请的审核,对不符合资产配置标准规定的严格给予制止。

(4)大宗设备采购适用议事决策机制,领导班子集体审议。

(二)固定资产购置程序不符合规定

现有大多数事业单位未成立专门的资产采购部门,未采取政府采购程序,很多业务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课题、基金项目自行采购,未纳入年度预算,且存在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使用效率,很少进行绩效评价,全面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普遍存在重复、盲目、无计划性购置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固定资产购置完之后无法发挥作用,使用效率低下,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

控制措施:

(1)将固定资产购建纳入统一预算,将所有上级部门调拨的和单位自筹采购的固定资产资金纳入年初财务预算,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实行政府采购。

(2)对外购的资产加强采购控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资产采购部门,由业务部门提出资产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实行统一采购,加强管理。

(三)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质量不符合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过多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想方设法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更先进的固定资产,同时国家在固定资产购置、领用、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法规滞后或不完善,约束监督机制薄弱,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等各环节应有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手段缺失,特别是固定资产购置、建设等的验收程序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造成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在贪多求新、重复购建,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情况下不断增长,但是大部分的单位过多地强调资产的公益性和无偿性,而不讲求保值增值及使用效率,最终导致了效益提高与规模增长之间偏离不断加大。

控制措施:

(1)固定资产购置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领导审批通过后,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增设固定资产验收程序,设备到货后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及资产请购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2)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价值较高,专业化程度较强的仪器设备参数进行收集,进行信息比对。

(四)入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

账实相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调拨时或工程建设完成未交付使用的,未及时入账,形成固定资产实物比账目价值多;二是固定资产已被占用或者丢失,但缺乏相应的报废程序,账上价值一直存在;三是会计核算不及时,对已丧失使用价值的应报废,实物不存在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上原因就造成了单位资产虚增,或者虚减,不利于国家进行资产的清查统计,资源配置。单位本身也不利于进行资产管理和效益的提高。

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定期清查或不定期抽查。建立资产盘点制度,内部审计部门组织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实物和账目相符。

(2)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及合同管理部门定期沟通。财务部门要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账核对,一经发现不符,及时查找问题,落实整改,确保资产台账和会计账相符。合同管理部门也要定期与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针对资产购置进行核对,避免资产购置入账不及时,形成账外资产。

(五)虚构固定资产购置业务,套取财政资金

对于有大量课题基金项目的科研单位,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申请,造成了经费可以任意使用的错误观念,普遍存在项目资金使用相对宽松,项目负责人甚至直接虚构设备、仪器的购置业务,套取科研基金;或将自己家人用的通用电子设备开具单位发票直接套取财政资金。

控制措施:

(1)加强原始凭证审核,审核的重点是各类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凭证是否合法,审批手续是否完整,经费来源,资产购置是否符合单位的资产配置原则。

(2)进行实物验收,保存所有文件及技术资料,适时查验和比对。

(3)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提高项目负责人的风险防控意识。

(六)固定资产保管或使用不当,造成丢失、毁损等情况

不少单位资产管理松散,具体体现在核算不严、领用记录缺失,使用、交接手续不全,资产保管不当或毁损的责任不明;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盘点、清查,账上有实物无、实物有账上无的现象严重;人员岗位调整或离退休时不将手上的固定资产交回单位,造成很多公用的资产如笔记本电脑、相机等长期被当作私人财产使用而无法收回;固定资产丧失使用价值、调拨、处置、报废等不按规定的程序上报审批,自行处理等等,以至于有部分固定资产早已不存在,会计账上一直存在,长期挂在账上,虚增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管理漏洞,导致事业单位资产核算无法全面和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全貌,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

控制措施:

(1)明确固定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及其职责,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如果保管不当导致资产毁损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实行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健全和完善资产登记制度,做好资产入库、领用、移交、交回等登记工作,人员岗位变动要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变更工作,财务部与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要进行适时沟通,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定期进行盘点。每年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于尚未制定盘点制度的单位,建议截止一个时间点,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彻底清查,逐项造册登记、摸清家底。

(3)盘点过程中出现的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及时汇报单位领导审批,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做到账账相符,明细账和实物账要做到账实相符。

(七)固定资产处置未经过审批,处置收入流失或未按规定处理

单位公务用车或其他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或报废时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具体表现在:不聘请中介机构对有关出售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转让,或实物已进行报废手续,会计核算却未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在财产清查时形成财产损失。处置资产的收入未按规定上缴,自行使用,更有甚者,将资产当作废品变卖,收入直接归经办人所有。

控制措施:

(1)单位应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不同价值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

(2)对转让不用固定资产,应当聘请中介机构对有关出售资产进行评估,按评估价进行交易;对丧失使用价值,但有残值的资产则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对处置资产的残值进行评估。

(3)资产管理部门对有残值收入的,统一入账上缴上级部门。

[1]高建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经济师,2006.9

[2]陆伟坚.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7

[3]周碑,何志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4.5

[4]李海波.行政事业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5]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6

猜你喜欢

盘点国有资产控制措施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睁眼瞎盘点
睁眼瞎盘点
盘点各国网红猫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