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组筛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

2015-03-19张静思

海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O型血型红细胞

张静思,汪 萍

(1.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1100;2.海口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0208)

配组筛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

张静思1,汪 萍2

(1.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1100;2.海口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0208)

目的 评价配组筛检红细胞与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效果。方法收集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并确断为新生儿溶血症458例患儿及母体的EDTA-2K抗凝血标本,每组份样本分成A、B两份,分别使用配组筛检红细胞法和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法对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红细胞分散试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浆及红细胞放散液中抗体的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比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的检验结果,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58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的EDTA-2K抗凝血实验样本,母婴ABO血型不合共检出195例,115例在红细胞放散液中出现致敏性,98例在新生儿血浆中检出具有致敏性。A组样本中检出抗c 1例,抗D 1例,抗cE 2例,抗E 2例,抗M 8例,共检不规则抗体14例,检测准确率为100%,其中;B组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8例,检测准确率为57.1%;A组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抗c 1例,抗D 1例,抗cE 2例,抗E检出1例,抗M检出3例;在出现漏检的抗M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组筛检红细胞检验新生儿溶血症患儿不规则抗体准确率好、操作简便,整体效果要优于目前常用的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

配组筛检红细胞;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新生儿溶血;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可导致胎儿出生后体内免疫蛋白破坏红细胞,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疸等疾病[1]。其发病具体原因是胎儿获得了父方含有而母方缺乏的ABO血型或稀有血型抗原,通过输血或妊娠诱导母体产生相应IgG类抗体,若再次妊娠,IgG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大量破坏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据统计,我国溶血患儿病因绝大多数集中在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者所占比例很小,MN、Kell血型不合发病罕见[2]。本研究通过使用配组筛检法和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法对于不规则抗体的筛检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并确断为新生儿溶血症的458例患儿及母体的EDTA-2K抗凝血标本5 ml,3000 r×3 min离心备用。

1.2 材料及设备 抗C3d和抗IgG的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血型鉴定试剂盒(武汉致诚信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型鉴定试剂盒;MK100-4A微孔板恒温孵育器(上海久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J6HC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微柱凝胶法,商品名:基立福DG Gel抗人球蛋白卡,西班牙Diagnostic Grifols,S.A.出品);筛检红细胞和谱红细胞(上海谱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ABO红细胞(医检科制备)。

1.3 方法 将血液样本离心后等分为A、B两份,A组使用配组筛检红细胞法进行检验;B组使用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法进行检验。按实验所需成分及含量对各组别样本分别进行血型鉴定、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红细胞分散试验、放散液抗体的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检测。

1.3.1 血型鉴定 使用血型鉴定试剂盒对所有样本进行血型鉴定,若检出母亲为Rh阴性血(或含有其他不规则抗体),则继续进行特异性抗体对应红细胞抗原的检测。

1.3.2 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实验(DAT) 取100 μl血清标本与100 μl 0.2 mol/L巯基乙醇混匀,于MK100-4A微孔板恒温孵育器37℃孵育1 h,孵育完成后取稀释液进行倍比稀释制样,1:8、1:16二倍比稀释直至1:1 024,共八个稀释梯度。每梯度取100 μl进行显微观察凝集,以显微观察时观察到+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体效价进行记录。

1.3.3 O型筛选红细胞的制备 通过血液中心选取健康O型血进行EDTA-2K抗凝血离心,取红细胞于试管中,生理盐水3 400 r/min,1 min离心洗涤3次得压积红细胞,弃上清液,取30 μl游离红细胞和1 ml生理盐水混匀于Ⅰ号的试管中,得Ⅰ号O型3%的筛选红细胞;同法制备Ⅱ号、Ⅲ号O型3%的筛选红细胞。

1.3.4 红细胞放散试验 将以上所得红细胞用6℃生理盐水洗涤5次,在洗涤后的压积红细胞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置56℃水浴箱中7~8 min,每2 min摇动混匀一次,促使抗体从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分离下来。取出后立即高速离心,3 000 r/min×2 min;取上清液(一般呈樱红色),与已知红细胞试验。

1.3.5 血浆及红细胞放散液中不规则抗体的检测 对每个样本的血清及血浆样品采用配组筛检红细胞检测和混合O型血红细胞筛检检测[3],使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标记不规则抗体并进行记录[4]。

1.3.6 不规则抗体鉴定 对检出含有不规则抗体的样本,进行谱红细胞反应鉴别。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PEMS3.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458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的EDTA-2K抗凝血实验样本,母婴ABO血型不合共检出195例,115例在红细胞放散液中出现致敏性,98例在新生儿血浆中检出具有致敏性。A组样本中检出抗c 1例,抗D 1例,抗cE 2例,抗E 2例,抗M 8例,共检出不规则抗体14例,检测准确率为100%,其中;B组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8例,检测准确率为57.1%,其中抗c 1例,抗D 1例,抗cE 2例,抗E检出1例,抗M检出3例。A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出现漏检的抗M中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血型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多为IgG抗体)[5]。其在正常人群中的检出率在0.7%~1.8%之间。由于输血技术的提高及ABO血型系统快速检测的普及,ABO血型输血机制已经较为完善,临床上出现输血反应的现象已经很罕见。有研究表明[6],多数输血反应出现于体内含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中,且不规则抗体导致的输血反应已跃居到溶血及输血事故原因的首位。不规则抗体会由于配型不合可以诱发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红细胞,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且少量输血不仅起不到治疗应有的效果,还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输血极易危及患者生命。有学者认为,如孕妇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极大增高了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概率,不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还可能对新生儿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新生儿的死亡[7]。所以,对孕妇不规则抗体筛选是必要而且必须的,对于提高新生儿质量和对家庭的生活影响意义重大。

本研究对母婴血型不合的458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了红细胞放散液及母婴血浆不规则抗体检测及鉴定,在A组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4例,检测准确率为100%,B组在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8例,检测准确率为57.1%,A组检测准确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且两组在出现漏检的抗M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前者对抗M的敏感性较高,而后者容易对抗M造成漏检。我国汉族人群中M的基因频率一般在40%~48%之间,使用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法进行检测时随机3人份放散液混合后M抗原的概率约在87%左右,仍然有13%的情况存在无M抗原的可能性。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放散液人数制备更多人份的混合O型红细胞的样品,但这样做在增加各种红细胞抗原表达的概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有效抗原的量,相当于对样本的进一步稀释,这也会影响到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因此,配组筛检法可避免一些样本由于采用混合O型红细胞法出现漏检现象的发生。

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对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1)通过对献血者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抗体筛查,可避免含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输注给出血或其他原因有输血需求的孕妇,避免导致孕妇出现溶血反应,在减少医疗资源占用的同时也避免了孕妇家属的担心,同样也可以减少对宝贵的血液资源浪费。可将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制备成抗体血清,用于稀有血型的检测。(2)对有输血需求的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助于对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选择,从两条途径避免孕妇接触到异种抗原,防止体内产生相应过敏反应或使机体致敏,能够有效防止妊娠期孕妇突然出现新生儿溶血现象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和母婴安全。(3)在孕妇进行体检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可以尽早发现不规则抗体,在孕期对孕妇和新生儿都能针对新生儿溶血的预防和指导,减少对孕妇和新生儿带来的伤害,提高新生儿的身体素质[8]。

综上所述,配组筛检红细胞准确率好、操作简便的方法检验新生儿溶血症患儿不规则抗体的效果整体要好于目前常用的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对防抗M的漏检具有预防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张东东.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1263-1264.

[2]鲁君艳,姜志刚,谭正芳,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4-235.

[3]林华峰,包广杰.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764-765.

[4]杜忠斌,刘俊红,李惠霞,等.微柱凝胶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的改进[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56-57.

[5]曹文平.配组筛检红细胞与混合O型红细胞筛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不规则抗体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8): 68-69.

[6]陈继芬,马祥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配血方法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2):235-236.

[7]杨秋红.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229.

[8]卢维毅,李永霞,张曙光,等.86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分析[J].北方药学,2011,8(9):82.

R722.18

B

1003—6350(2015)17—2627—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7.0954

2015-03-31)

张静思。E-mail:xu9604@126.com

猜你喜欢

O型血型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浅谈O型橡胶密封圈的装配与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