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较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3-19张秀妮

海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泪膜

张秀妮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较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秀妮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较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12月间收治的73例89眼较大翼状胬肉(以胬肉头部超过瞳孔缘为判断)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43眼和对照组39例46眼,对照组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第3和第5天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促进上皮修复,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减轻眼部刺激症状。

玻璃酸钠滴眼液;较大翼状胬肉;泪膜破裂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翼状胬肉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多发眼病,但迄今为止,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明了,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接触粉尘油烟等有关[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是目前本病常用治疗方式之一,但由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早期对泪膜功能有影响,术后3个月泪膜功能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2],泪膜的不稳定使术后伤口的刺激更加明显。在海南省,胬肉常常侵犯角膜超过瞳孔区,对于这类较大胬肉患者,因手术创面大,刺激症状重,恢复期长,严重影响了其术后的视觉质量及日常生活。笔者在较大胬肉切除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明显促进上皮修复,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减轻眼部刺激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在我院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较大翼状胬肉术后患者73例89眼,男性33例38眼,女性40例51眼,年龄36~75岁,平均53岁。所有患者胬肉组织均侵入角膜超过瞳孔缘,均排除复发性胬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43眼,其中男性15例19眼,女性19例24眼;对照组39例46眼,其中男性18例22眼,女性21例24眼。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予妥布霉素眼液点眼3 d,4次/d,术前常规消毒、铺巾。予爱尔卡因眼液行表面麻醉,点眼3次,开睑器开睑后,予稀释聚维酮碘结膜囊内停留60 s后予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予2%利多卡因于胬肉体部结膜下注射约0.2 ml,于角膜缘相应处弧形剪开球结膜,予虹膜恢复器钝性将胬肉头部及其下方的角膜上皮层一起钝性分离,并用刀片推、刮法将头部从角膜前弹力层表面完整剥离,剪除胬肉组织近泪阜处,注意防止损伤内直肌,适度烧灼巩膜表面粗大血管,将羊膜修剪成巩膜暴露区大小,上皮面向上覆盖于巩膜面,并予10-0尼龙线带浅层巩膜间断缝合。术后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眼。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在显微镜下主刀完成。

1.2.2 术后处理 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观察组予玻璃酸滴钠眼液4次/d,并予妥布霉素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晚一次,对照组仅使用上述除了玻璃酸钠眼液以外的其他3种眼部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第3及第5天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和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均为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术后第1天对照组46眼中35眼(76.09%)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观察组43眼中仅有6眼(13.95%)有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两组比较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34,P=0.000)。术后第3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分别为28眼(60.87%)和4眼(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65,P=0.000)。术后第5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分别为19眼(41.30%)和3眼(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4,P=0.000)。

2.2 两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情况比较 术后行荧光素钠染色检查,术后7 d,对照组46眼中12眼(60.87%)角膜上皮少量未修复,观察组43眼中2眼(4.65%)未修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08)。对照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7.67±1.49)d,观察组为(5.30±1.23)d,两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均属正态分布,经t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4,P=0.000)。

2.3 两组患者的翼状胬肉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3例4眼复发,对照组2例2眼复发,经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8,P=0.424)。

3 讨 论

目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在翼状胬肉术后,特别是较大翼状胬肉术后,因角结膜创口大、上皮修复慢、泪膜稳定性差,使患者常常出现严重的眼部刺痛、干涩、流泪等刺激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因此,术后角结膜上皮的快速修复及泪膜的稳定是减轻眼部刺激症状的关键所在。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很好的促进术后上皮修复,从而稳定泪膜,减轻眼部刺激症状。玻璃酸钠是一种由D-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D-氨基葡萄糖所组成的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粘多糖,其作用机制为玻璃酸钠可与纤维连接蛋白结合,通过该作用促进上皮细胞的连接和伸展,从而促进了术后角结膜上皮的修复[3]。玻璃酸钠也是角膜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长发育、炎症和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4]。研究表明,玻璃酸钠滴眼液不仅能够模拟泪液黏蛋白稳定泪膜、保水、保湿、润滑的作用,而且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和损伤修复,减轻角膜上皮炎症,恢复眼表损伤。Lnoue等[5]研究了玻璃酸钠对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发现玻璃酸钠促进角膜上皮损伤的愈合作用与其促细胞的增生有关。角结膜上皮的完整性,是使泪膜贴附于上皮并确保其泪膜稳定性的重要一步,正常稳定的泪液膜是维持眼表面上皮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而眼表上皮细胞分泌的黏蛋白成份又参与泪液膜的构成,因此,眼表上皮和泪液膜间相互依赖,互相影响[6]。此外,由于玻璃酸钠具有非牛顿液体的特性和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溶液具有高度的粘弹性[7],从而能良好地附着于角膜前泪膜的黏蛋白层,使药液有效地覆盖角膜,在角膜上形成一个有效的覆盖膜,并且,玻璃酸钠与泪膜的物理特性相似、相容,保持了术后眼部的舒适感。本研究在较大胬肉切除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有效地促进了上皮修复,改善了患者术后的泪膜稳定性,减轻眼部刺激症状。

综上所述,较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能明显促进上皮修复,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减轻眼部刺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景翠,张雪菲.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31(6):590-593.

[2]岑志敏,钟 丘,王 青,等.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273-276.

[3]刘晓瑞,王宏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胶对玻切术后泪膜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304-306.

[4]李金霞,王 彬,包银兰.玻璃酸钠和重组牛bFGF滴眼液在角膜铁锈异物取出术后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 2099-2101.

[5]孙兴怀.临床眼科诊治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120.

[6]李 游,刘 丹,庞东渤.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翼状胬肉转位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272-1274.

[7]赵江浩,吴年浪.玻璃酸钠滴眼液对轻中度干眼病患者角膜表面规则性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9,21(11):111-113.

R777.33

B

1003—6350(2015)17—261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7.0947

2015-02-08)

张秀妮。E-mail:zhangxn777@sina.cn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泪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
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泪膜首发破裂点位置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