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2015-03-19王海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有效性信息技术

王海军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将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也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影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有效作用。

一、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余文森教授从教育学专业的角度,指出“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的共同配合,对教学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角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信息传播的过程。

二、教学有效性的呈现

根据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教学传播过程六阶段中教学信息(也就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选择媒体”和“通道传送”都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递的途径。“通道传送”则要保证传递的质量。最后学生接收信号并将获得的解释信息及时反馈、调整再传递。

1.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网络上有着丰富的信息。经过教师加工处理的有效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容丰富生动,信息量大,有较强的交互性,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管是静态的图片、文本信息还是动态的视频、动画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

2.知识传递的有效性。知识传递的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这里知识传递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传递途径的有效性。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的传递是多向的,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发布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甚至学生个体也可成为知识的传递者,所以这种知识的传递是高效的;二是指传递效率的高效性。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的传递效率是指学生吸收知识、建构知识的效率。教学有没有效率关键是要看学生有没有知识发展能力,要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而课堂填鸭式的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的量,没有重视学生的最终能力的形成,不是高效的。

3.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是教学有效性的检验。传统教学的反馈只能体现在课堂问题以及课后作业的呈现上,这种反馈是片面的、滞后的,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信息反馈更及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都能准确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主动协同教学活动,发挥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优化教学信息反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反馈的及时性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评价和帮助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否及时。

三、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还是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都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下面几点来考虑:

(1)改变教学理念。现在教师普遍存在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欲望不强烈的问题,理由主要是学校硬件设备不好、个人技术不熟练、课件制作费时费力等。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往往只有在公开课时使用,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太愿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学的良好风气,解开束缚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绳索。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教师才乐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希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2)加强技术培训。部分教师缺少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只满足于“粉笔+黑板,课本+笔记”的简单教学方式,对使用新技术冷淡,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深不可测。另外有些教师,他们喜欢现代信息技术,也充满热情,但他们对很多的技术应用知识不了解。所以教师必须要接受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等方面的培训,才能更好地实现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也要着重加强教师各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定期请专家过来指导教学,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3)做好课程整合。要想现代信息技术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而不应仅仅局限在知识的传递上,应将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建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建构课程整合的模式。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认知工具的支持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2.学生是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的参与者。”“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的活动。”在现代教学理念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1)培养信息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的动机与兴趣不同、智力与认知方式不同等,这一切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只需要记忆教学内容,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习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掌握和理解教师通过技术方式呈现的内容,努力是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

(2)提升信息技能。学生应该掌握简单的学习技能,具有良好的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如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网页的浏览、信息的查找与检索等,通过网络进行内容的上传和下载,在网络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融入学习环境中去。教师应该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3)激发主体作用。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只有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才能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互、参与的机会,学生更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明确的主题去探索。没有参与性就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目前,对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理论上,对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但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现实上,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师们急待解决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的体现,考虑教师、学生多个方面的因素,当然我们还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1]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吕德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0).

[3]赵响亮.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

[4]朱德全,张家琼,桂平.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0(4).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有效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