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学原理在非统计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讨——基于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非统计专业的问卷调查

2015-03-19耿晓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板书原理环节

耿晓媛

《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类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为了更加细致地研究高等院校如何进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本文对黑龙江八一农大学会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以这两个学院中已经开设过《统计学原理》课程的2009 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两个学院中的2009 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物流、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共七个专业进行整群抽样, 从中抽取出会计学专业,并对2009 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共398 人)以20%的抽样比进行随机抽样。本文向随机抽取的样本发放调查问卷80 份,收回有效问卷62 份。问卷不仅对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被调查者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而且还重点对目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学生偏好何种授课方式、是否有必要分专业组织上课、课堂教学与实际专业的结合情况、最应该加强《统计学原理》教学的哪些实践环节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由于此次问卷调查反映了广大非统计专业学生的看法,本文将调查结果整理出来以期能对涉及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国内其余高校有所帮助。

一、完善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关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学生最偏爱的授课方式这一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授课方式是“多媒体与黑板板书相结合授课”, 有48.39%的学生选择; 紧随其后的是 “黑板板书授课”, 占样本的43.54%;而希望教师以单一的“多媒体授课”方式以及其他方式授课的学生只占样本的6.46%和1.61%。同时,更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文科生与理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基本没有差异。结合《统计学原理》课程组教师对不同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的经验进行分析,发现“黑板板书授课”的教学效果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授课方式,因为这一教学方式对考试成绩的提高更加直接,但其实学生最偏好的授课方式是“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所以,授课教师在为非统计专业学生讲授《统计学原理》课程时,应该把构思如何授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完善目前的授课方式上,使得“黑板板书授课与多媒体授课”两种教学方式合二为一,将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后,再通过黑板板书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理解的机会和时间来领会授课内容,这样将更加有利于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二、突出专业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经过分析可知,首先,分专业组织上《统计学原理》课程是广大非统计专业学生的强烈呼声。因为从有效的调查问卷来看,有54.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分专业组织上课”,而认为“没必要分专业组织上课”的学生则占32.26%,认为“是否分专业组织上课效果都一样”的学生只占9.67%。这说明,总体来看,在给非统计专业学生讲授《统计学原理》课程时,学生更希望进行“分专业组织上课”,明显占多数。

由于《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方法论课程,该课程具有抽象性、三多两难(概念、原理、公式多,理解难记忆难)的特点,使得《统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应用性研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将讲授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和具体专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讲授《统计学原理》的课堂上所举的案例应当要与所授课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强,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知道应该如何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同时,对不同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分专业组织《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并且根据不同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兴趣分别与所授课程的专业相对应,进行有机的结合,假设对上市公司与财务风险有兴趣的教师给财务管理专业讲授《统计学原理》课程,对进出口贸易感兴趣的教师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讲授此课程,依此类推,那么这会使学生在一个相对熟悉的专业领域里学习,能够在自身专业领域里灵活运用的统计理论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统计知识与自身专业知识相衔接,能够自如运用,不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从另一角度来说,这样做以来同时还有助于发挥每个任课教师的专长,可以将每个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和自身的科研兴趣、方向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统计素质

在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时,发现在对于开放式问题“你是否有对《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其他好的建议是什么”时,学生给出的回答很具有建设性。大多数学生明确地提出建议,“希望老师在《统计学原理》课堂上讲授统计知识时能够尽可能多的联系所学专业实际”“所举的案例尽量多讲与经济生活相关”“尽量避免或少讲公式推导”。这一调查结果意味着: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承担《统计学原理》教学任务的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将统计理论与方法联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但反过来也说明学生对目前这种状态还不够满意,未能达到学生的期望值。为此在对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通过收回的有效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同时还给出了具体应该加强的环节的建议,最应该增加的实践环节为“增加统计学案例的教学”,有77.42%的学生提出了此建议,排在第一位;其次应该“增加如何运用统计学软件的教学”的实践环节,37.10%的学生进行了建议,排在第二位;另外,有33.87%的学生希望授课老师“加强如何搜集二手统计资料的教学”,位居第三位;而希望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来加强《统计学原理》教学实践环节的方式只占调查样本的1.61%;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指导授课学生结合所在专业,运用统计理论与方法做一项统计工作”。学生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统计学原理》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从增加的实践环节可行性上来看,“增加统计学案例的教学”“增加如何运用统计学软件的教学”和“加强如何搜集二手统计资料的教学”更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且从可行性来讲也更容易实现;而“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结合所在专业,运用统计理论与方法亲自做一项统计工作”这一建议,由于其实施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故只能作为个案处理。因此,在加强《统计学原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时,应当是从增加统计学案例的教学,增加如何运用统计学软件的教学,加强如何搜集二手统计资料的教学,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一些统计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着手,并且要根据学生的愿望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统计素质。

由于当今社会的经济形势不断前进发展,对高等院校的学生的统计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国内高校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从未停止过,希望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统计专业知识,还具有统计的调查和分析能力,因此,经济类与管理类的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变得迫在眉睫。上述建议是本文通过对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以期能够对经济类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的 《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1]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2]邬丽萍.统计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3]黄海午.《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

[4]莫维冰.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08(4).

[5]陈文捷,杨永德,林轶.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2008(4).

[6]李立清,张珺.管理类专业统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J].统计教育,2006(6).

猜你喜欢

板书原理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