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5-03-18李先锋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德州市民营企业经济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民营经济是我市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等发挥了主导作用,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一、德州市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2014年,德州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一共3367家,企业总数占全部规上的比重达到97.8%。完成工业总产值8100.73亿元,同比增长16.06%。完成销售产值7973.08亿元,同比增长15.77%。完成增加值1259.5亿元,同比增长14.72%,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0.7个百分点。

但我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成长性不足,平均寿命短等特点,如何以民营企业的成长来带动全市的经济增长值得深入研究。

二、德州市民营企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

德州市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处在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渤海经济圈之内,京沪、德石铁路和京沪高铁、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沪、京福、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交通区位优越,并纳入“一圈一带”战略。

2、产业发展优势

德州经科学论证提出重点培植十大产业集群。这十大产业集群撑起了发展脊梁,各个领域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发展势头迅猛的产业体系为资本提供了成长之处、为科技提供了用武之地,为人才提供了栖息之所,使德州的发展更具底气、更富活力。

3、土地、农业、劳动力等资源优势

由于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相比较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高昂的土地价格和生活成本,德州市在土地、农业、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明显,可借此增加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联系,接受其经济辐射,开展经贸合作,寻求其产业、资本向内地转移的机遇。

(二)劣势(Weakness)

1、规模小,实力弱

从资产总计来看,在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44户,占全部民营企业数的1.3%,比规上工业比重低0.24个百分点;5亿元-10亿元的企业有47户,占1.4%,比规上工业比重低0.09个百分点;1亿元-5亿元的企业有504户,占民营企业数的15%,比规上工业比重低0.5个百分点;我市规模大、效益好、品牌知名度高的民营企业仍然较少。

2、传统产业仍是民营企业的主体

2014年,我市规上民营企业中,产值排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完成总产值共计3887.49亿元,占规上民营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这些传统产业由于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一直是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的依托所在,而企业专业化、协作化水平的限制,亦对其产业空间拓展有所束缚,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较慢。

3、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不断上升

从2014年四季度问卷调查来看,474家民营企业有112家认为资金紧张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占企业总量的23.6%;有融资需求的398家企业中,有338家企业认为融资不容易。由于没有专门制定对于中小型民营的信贷标准,且民企稳定性不强,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银行对民营贷款设置的门槛较高,使不得不转向依赖高利率的民间借贷。

4、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低

许多民营企业脱胎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正规、科学的基础管理建设,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影响了企业信用建设和健康持续发展。另外,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低,管理水平陈旧,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原始积累不够,布局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还很突出。

5、产业链条短,层次较低

我市民营企业中资源型企业较多,科技型企业较少,产品附加值低,全市规上民营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7.2%,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3%。同时,企业间相互模仿,“抄袭”成风,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多数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常年徘徊在加工、组装和制造环节,产业链条短,配套不完善,缺少高端产品,高端市场不足,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下降。

(三)机会(Opportunity)

1、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全面放开民营经济竞争领域,将民营经济上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2、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

近年来,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指导意见。国家连续出台的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降低了小微企业缴纳税金的额度,直接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四)威胁(Threat)

1、成本的增加

2014年,我市规上民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11.27亿元,同比增长17.03%,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6.12%,远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9.09个百分点。根据四季度问卷调查显示,有26.6%的调查企业认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2、人才制约

民营企业普遍受“用工难、人才缺”问题困扰。根据四季度问卷调查显示,用工成本上升成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首要问题。有29.3%的调查企业认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另外,有13.5%的调查企业选择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工难”。

3、市场需求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国内出口市场萎缩,订单不断减少,尤其是面向欧美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对民营企业冲击较大;同时国内市场受经济刺激政策到期、货币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种影响,投资和消费增速放缓,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对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的制约更加突出。

三、德州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分析显示,德州民营经济发展所具备的社会环境、劳动力价格等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而民营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综合素质偏低,发展的后劲不足,制约着民营

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工商注册、税费收缴、企业升级、品牌打造、专利保护等方面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切实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受惠面。增加各类对企扶持专项资金,降低审批门槛,重点向民营企业倾斜,引导和支持民营工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扩大规模生产、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二)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要严格落实企业培植计划,对我市重点培植的60家骨干企业和55家科技成长型企业,相关部门要加强调度,加强企业培植动态管理,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及时调整优质企业进入扶持盘子。强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植战略,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管理科学、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工业的骨干力量,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融资体系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继续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民营资本组建信用担保和贷款担保机构,逐步设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金制度。壮大现有信用担保公司的规模,增强担保能力,拓展业务范围,为更多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信用担保服务。要拓宽融资渠道,形成政府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民间集资、企业自筹、国际资助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融资体系。

(四)促进技术开发与创新,全力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要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摆脱创业时期的“机会经营”模式,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把创新作为企业自身的立身之本,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大环境下,企业要顺应大势,着眼长远,视调整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冷静思考,果断决策,积极调整发展方式,着力转型创新,在经营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等环节上狠下功夫,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五)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促进集聚发展

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分布比较狭窄,大多起步并集中在传统行业,要建立全链条式发展模式,加快上下游产品开发,增强投资的精准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制定产业调整升级规划,按照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培植计划和47个工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加强载体建设,提升产业容量。

猜你喜欢

德州市民营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