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待财政监督 监督是种呵护

2015-03-18郭京裕刘艳丽

财政监督 2015年4期
关键词:财政监督鲶鱼局长

●郭京裕 袁 征 刘艳丽

鲶鱼效应说的是:沙丁鱼懒惰,在运输过程中,很多会死去,渔民为让它活着卖个好价钱,就把好动的鲶鱼放入其中,沙丁鱼为躲避鲶鱼,不停游动,从而避免了死亡。用儒家的话说,这叫“死于安逸、生于忧患”。对财政工作而言,财政监督就发挥了鲶鱼效应,维护着财政的秩序、纯洁和活力。实践证明,财政监督越到位,财政工作就越有成效、越有信誉。受到惩处的人坦言,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监督缺失,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监督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呵护! 就像没堤堰就没河流一样,只有重视监督,正确对待查出的问题,虚心听取不同意见,自警自省,如履薄冰,不断完善,才不会掉入深渊。

一、正确对待,积极配合

很多单位反感财政监督,认为被列入检查名单,就是监督部门对自己的不信任,或与监督部门没搞好关系。其实,正常的财政监督如同检查身体,早查出病症,就可早预防、早医治,一旦到了病的晚期,就要下猛药,活受罪不说,还不一定能挽回小命。遗憾的是,在财政财务问题上,有些领导讳疾忌医,不愿人家看看账本、查查问题,就怕查出毛病来。这是不明智的。财政监督,可以检验评价法规政策,牵制制度执行情况,防微杜渐,堵塞漏洞,保证财政财务活动健康运行,保护干部职工平平安安。如果没了监督,自己成了无线的风筝,随风飘落,危险就可想而知了。纵观那些贪污、挪用公款的案例,无不是监督存在漏洞的结果。监督缺失、逃避监督,有的人窃取了短暂的快感,最终却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悔莫及。“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收支合法合规,还怕什么监督检查呢?重视和敬畏财政监督,就可以避免犯错误,活得悠闲坦然。例如,某县电业局每年都主动请财政监督办,或者审计局对其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根据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整改。在历次财务检查中,其问题就很少,没有大的违规违纪事项。

二、正视问题,认真整改

对查出的问题,很多单位千方百计找借口,好像犯错是迫不得已而为,错不在自己,而是政策不合理、社会不公正。例如,没遵守政府采购制度,因为任务太紧急、领导安排太仓促;支出超了批准的预算,因为定额不合理;支出没达到预期,因为有关部门不配合;延压资金,因为没有时间去核实;携带大额现金,因为转账不方便;私自开银行账户,那是领导的安排,等等。就像三只老鼠叠罗汉偷油失败了,总结失败的教训时,上边的怪中间的抖动,中间的怪最下面的抖动,最下面的抱怨说,“我听到了猫叫声,就抖了一下,那不是我的错!”哦,责任在猫,结果谁都不承担责任。既然监督部门指出错误,一定有依据,必须查找自身的原因,想方设法纠正。如果不正视问题、不厘清责任,就没人去认真解决问题,也就无法杜绝问题再次发生,还会造成对错误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局面,甚至把错误看成是一种常态、惯例,形成屡查屡犯、屡查不改的不正常现象。

三、深刻反思,不断完善

常言道:“有的人之所以跌倒,是因为不用手中的拐杖。”意见建议就是别人给你的拐杖。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曾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要冷静地对待、认真反思人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分析反对的声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听到逆耳的话就暴跳如雷,认为是对自己人身的攻击、人格的侮辱。一方面,财政监督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了领导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机会,让其视角更广阔、更全面,防止把痦子当做美人痣、拿着错误当优点,也避免被成绩、奉承和贪婪蒙蔽了双眼。另一方面,正确分析意见建议,能时刻提醒自己,认识到原来有些做法是错误的、有风险的,从而回归正确轨道,避免惹出大祸。例如,某县交通局局长与一个职工结怨,这个职工就天天盯着局长,给局长找毛病,还时常举报、上访,局长处处小心,不敢违规送礼、收礼和吃请,长此以往,成了公认的廉洁干部。很多人的成功不是遇到了高人,而得益于知道有人盯梢,从而时刻保持一颗警觉的心、积极的态度,不敢有丝毫懈怠。财政监督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部分,始终盯着财政工作,维护财政的正常秩序。

猜你喜欢

财政监督鲶鱼局长
直面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
加强财政监督探索创新之路
让鲶鱼慌起来
谁把局长推下水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
Space X会是搅局“鲶鱼”?
陷 阱
鱼局长
黄局长之死
谁都可以当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