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莱布尼茨的差异性原则

2015-03-18李育军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哲学系湖南湘潭41120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莱布尼茨单子区别

李育军(湖南科技大学 法学院 哲学系,湖南 湘潭 411201)

论莱布尼茨的差异性原则

李育军
(湖南科技大学 法学院 哲学系,湖南 湘潭 411201)

差异性原则在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单子理论的本质规定、充足理由原则的基础、自由选择理论的基本前提,而且还是圆满性原则的具体体现。通过差异性原则,莱布尼茨不仅表达了多样世界的观点和个体性理论,还批判了机械论的原子主义世界观和时空观。总的来说,莱布尼茨的差异性原则扭转了其因为机械论方法所导致的必然性和决定论的趋势,展示了现实存在和偶然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差异性原则;单子;充足理由律;自由选择;圆满性原则

一般而言,我们都认为莱布尼茨哲学中包含着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两大原则,后来陈修斋先生和段德智先生在对莱布尼茨哲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圆满性原则①陈修斋先生和段德智先生曾在《莱布尼茨》(1994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一书中,将圆满性原则同矛盾原则和充足理由原则相提并论。。然而通过对莱布尼茨单子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在莱布尼茨的理论中还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差异性原则。莱布尼茨认为每一个单子都有其独特的本质,并通过其内在的本质与其他的单子区分开来。根据这一原则,他指出世界上“绝没有两片叶子、两个鸡蛋、两个形体会彼此完全一样,虽然它们是属于同一种类,而我们所不能从一个概念去了解的那些无数的花样,构成别的一些个体,而不是别的种类”[1]106。差异性原则即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区别,除了表面上的区别以外更重要的是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差异性表现出来就是多样性和个体性。与差异性原则一致的理论是无差别者的同一,也就是说,没有差别的东西就是同一个东西。虽然莱布尼茨没有像对待盾律和充足理由律那样明确指出它是理性运用的基本原则。但是在莱布尼茨哲学论述和理论构建中却处处体现出差异性原则的影子。费尔巴哈曾在对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哲学原则的比较中指出:“斯宾诺莎的实质是统一,莱布尼茨的实质是差异、区别。在莱布尼茨看来,差异是本质和事物的根基、原则和实质。”[2]37下面从差异性原则同莱布尼茨的单子理论、充足理由原则、自由选择和圆满性原则的关系中来说明差异性原则在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地位。

一 差异性原则与单子

单子论是莱布尼茨在对世界的本原和构成图式的探索中形成的一种理论。在莱布尼茨看来单子与原子和数学上的点是不同的,原子是“不可分的”单元,数学上的点只是一种“样式”,或者只是一些“末端”。莱布尼茨不承认有“不可分的点”,它们都是广延的集合,是无限可分的,并且本质上是一样的,是“广延的极限和一些情状”。而单子是“单一实体”、“不含多个部分的东西”,并且单子是众多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区别的。

黑格尔将莱布尼茨对单子的规定归结为两大原则,“即个体性原则和不可分割性原则”[3]185。个体性原则源自于单子之间的差异性。莱布尼茨认为单子之间的不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外在的不同,更源于它们本质的差异。这种本质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就是每一个单子透视整个世界的角度不同。从何种角度来透视世界,这要根据单子的欲望和知觉而定。单子的欲望有多个层次,不同的欲望决定了单子知觉世界和本身的范围的视角和大小。由此也就导致了各个单子透视世界的角度不同。另外,不同的角度也决定单子的层次,能够从整个角度或者说从全视角来透视世界则这个单子就居于最高层次,即上帝。以上是从单子之间的差异来进行说明。同时,同一个单子内部也表现出多样性。莱布尼茨认为“单一性或者单体性之内必然包含着众多性”。单子内部的多样性基于单子的转换性。在历时性的维度中,单子可以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状态的变化也是单子的表象的变化。这种转向和变化是单子内部的欲望所导致的。因此,单子的这些差异从共时性上看,是各个单子的内在本质的不同;从历时性上看,是每一个单子在不同的时间段之间的差异,表达了单子本身的发展变化。正是单子的这些差异才让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展现为与机械论的原子和数学上的点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单子的存在,事物就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由构成事物中的占主导地位的单子所决定。人的统一性就是自我。自我与差异是同一的,自我是在同对象的区别中得以确定的。没有区别就没有自我。费尔巴哈在论述莱布尼茨的自我时指出:“哪里没有区别的原则,那里也就没有自我活动的原则。要知道,我之所以是我自身,只是因为我与别人有区别;除掉我与别人的区别,也就排除了我自身;我的活动仅仅是自我的活动;我知道这种活动属于我自己,我把它和别人的活动区别开来,或者能够加以区别。”[2]35他把莱布尼茨的“单一性”、个体性和自我同差异联系在一起。认为没有差别就没有单一性,没有个体性也没有自我。由此,差异性也可以说是莱布尼茨的单子的内在规定。

二 差异性原则与充足理由律

在论述莱布尼茨为什么会提出充足理由律时,我们都会从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的渊源两个角度来阐述。从矛盾律的角度来谈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个观点是矛盾律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偶然性以及自由的问题),由此莱布尼茨就提出了充足理由律来;另一种观点是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最后会在上帝那里归结到矛盾律,矛盾律是充足理由律的实质。但是,后一种观点已经受到国内学者的激烈批判。陈修斋先生和段德智认为:矛盾原则是关于本质的大原则,充足理由原则是关于存在的大原则,而圆满性原则是关于自由和自由选择的大原则。他们将莱布尼茨的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看作相互依赖的并列的原则。上述两种论述只是表达了莱布尼茨提出充足理由律的外部条件和理论条件而已。要么还有一些解释就是从充足理由律本身出发追溯到上帝,再从上帝的目的出发推导出充足理由律。但是总的来讲,都没有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莱布尼茨要用充足理由律来解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其它的原则。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莱布尼茨的差异性原则出发。

1686年7月,莱布尼茨在与阿诺的通信中回应阿诺关于主-谓逻辑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充足理由原则。他指出:“事情之所以成为这样而不成为那样,我们是可以予以理由的;那么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之发生,会没有这样的一种理由。但是这种的理由,其产生它的效果,常常并不是必然的。有人以为有的事情之发现,是毫无理由的,其实那只是一种幻想的或不完全的假设。”[4]182接着莱布尼茨又给阿诺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将充足理由原则和矛盾原则看作两大根本原则。他说:“关于形而上学,我能够用着几何学上之证明的方法,而提出两个根本真理来。这两个真理就是:第一,矛盾的原理;第二,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理由的,或无论哪一种真理,都是有其不假经验之证据的。”[4]193不过在与阿诺的通信中,莱布尼茨并没有对充足理由律的基础做一个清楚的分析,倒是他的“从几何学上之证明方法”而提出充足理由原则这个说法,或许让人有些理由说:充足理由原则是通过矛盾原则推导出来的。因为根据莱布尼茨的观点几何学的真理是必然真理,而必然真理所遵循的是矛盾律。但是如果我们从几何学证明的原理,即任何一个结论都是从上一步条件所推出这一点来看,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与矛盾原则没有必然联系。通过矛盾原则推导出来不等于从矛盾原则推导出来。

直到1714年莱布尼茨在《单子论》中,将充足理由原则同差异性原则联系在一起。他指出:“充足理由必然也存在于偶然真理或事实真理之中,即存在于被创造的客体世界之结果和联系之中。在这里它可能分裂为个别理由,这是由于自然界之千差万别,由于物体之被无限分解而呈现出无限多样性。正是无限多的图形和动作,当今和既往的图形和动作,构成我当今这篇文章的作用性原因;正是我的灵魂之无限多的细微倾向和情绪,当今和既往的倾向和情绪,构成它的终极理由。”[5]488在这段话中说明差异性原则才是充足理由原则的基础。正是由于差异才给予事物以理由。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着差异的多样性的世界。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客观世界当中,也存在于主观世界之中,如存在于灵魂的倾向和情绪之中。这也是莱布尼茨的单子基本原则的体现。后来在与克拉克围绕关于牛顿时空问题的讨论时,莱布尼茨对充足理由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的关系给予了进一步的阐述。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以实体形式呈现的绝对存在。而莱布尼茨却认为:“如果空间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就会发生某种不可能有一个充足理由的事情,这是违反我们的公理的。”[6]18因为在莱布尼茨看来,如果空间是一种绝对的存在,那么它就是一种绝对齐一的东西,假如在空间中没有放置任何事物,“一个空间点和另一个空间点就是绝对无丝毫区别的”,也就是同一个东西;如果真要有什么区别的话,也只是名称上的区分,只是“一些空洞的语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根据来追问宁取其一而不取其他的理由”。对于时间来说也是一样。因此,他反对绝对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只是事物的一种秩序:空间是事物并存的秩序,时间是事物连续的秩序。从这可以看出,秩序也是世界差异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有了这些多样的秩序才能有选择的理由。一句话,没有差异就没有理由。由此,差异性原则也就成了莱布尼茨充足理由原则的基础。

三 差异性原则与自由选择

上面我们讲到没有差异就没有理由。而理由又跟莱布尼茨的自由选择理论密切相关。莱布尼茨认为自由的核心就是自由选择。一个人是否有自由就看他能不能选择。当然这种自由选择不是黑格尔所讲的任意的自由,莱布尼茨的自由选择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具体的自由。莱布尼茨认为人和神都有选择的自由。上帝按照最好者或者最善者原则来进行选择;而人则按照当下最主要的理由或快乐的原则来进行选择。这里的最好、最善、主要的理由以及快乐等都是差异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有最好的就有不好的,有最善的就有恶的,有主要的就有次要的,有快乐的就有悲伤的,在这两极之间还有很多程度上的差别。自由选择就在这种差异性中进行的。并且差异性不仅表现为外在客观世界的多样性,而且还表现为主观内在的多样性。这种主观内在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我们在进行自由选择时,选择主体内在趋势的多样性。这种内在趋势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就是单子中的“力”以及与此相应的知觉和表象;从具体的人来讲,就是人的欲望。一个人有很多的欲望,它们不仅包括最低层次的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欲望,也包括高层次的享受的欲望以及最高层次的向善的欲望(追求至善、完美和幸福)。所有这些欲望也就构成了自由选择的理由。

莱布尼茨反对那种绝对的无区别(无差别)。从外在的客观世界来看,“在绝对无区别的事物之间,是毫无选择的,并因此既无挑选也无意志,因为选择总得有某种理由或原则”;从主观的内在世界来看,“一种毫无动机的单纯意志是一种虚构,不仅违反上帝的圆满性,而且也是怪诞和矛盾的,和意志的定义不相容”[6]29。在莱布尼茨看来,在一种绝对无区别的状态下进行选择就会出现两种情状:一种情状是陷入漠然的状态;另一种就是混淆了意志的定义。莱布尼茨区分了意志和意欲两个概念,认为意志是一种思想或者选择能力,决定着一种特殊活动要不要实行,而意欲则是这种能力的实际运用。在无区别状态下进行选择就是只要意欲不要意志。这种所谓的自由也就成了抽象的自由。他将以上两种情状都归为伊壁鸠鲁派的那种偶然性②伊壁鸠鲁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时提出了原子的偏斜运动。对于原子的偏斜运动,莱布尼茨和马克思有不同的见解。虽然莱布尼茨看到了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相对于机械的原子论来讲有一个大的进步,打破了机械主义的必然趋势,但是他却认为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是一种不自觉的运动,也就是说,这种运动还是外在于原子本身,所以这种运动还是一种抽象的运动不是具体的运动。而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则表达了从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中看到了原子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自由的思想。,并且这也是他极力反对的。

四 差异性原则与圆满性原则

圆满性原则是与莱布尼茨的矛盾原则和充足理由原则相并列的又一大原则。这一大原则不仅是推理的大原则而且是上帝以及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自由生物“进行自由选择和创造性活动的大原则”。段德智先生将这一原则归结为“莱布尼茨的道德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原则”[7]108。在上面关于自由选择的阐述中,我们知道不管是人还是神,他们在进行选择时都有一个选择标准。人的选择标准是按照当下最主要理由和快乐原则;神的选择标准是最善的和最好的标准。不管他们的标准有何不同(因为人相对于神来讲是有缺陷的,所以人的选择相对来讲就没有上帝的选择那么圆满),但是在本质上都是他们自身所认为的最圆满的要求。要实现这个圆满性原则,必然要在差异中进行选择,如果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那就没有比较,也无所谓圆满。因此,在现实的客观事物中,我们要在所有的客观事物中选择一个最好的,那么必然要求现实世界是多样的;在未来世界或未来事物的选择中,我们要选择一个最好的,那必然要求可能世界是多样的。

莱布尼茨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充满差异的偶然世界。他反对牛顿等人的绝对时空观,因为按照牛顿等人的绝对的时空观必然会出现两个无法分辨的事物。如果真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两个相同的鸡蛋甚至两个相同的人(这里的相同不仅是外在形态的一致,也是本质上的一致),那么在这些一样的事物中选取最圆满的一个就没有意义,因为在这里没有选择。所以圆满性原则必然要在多样性中才能得以体现。所以莱布尼茨认为世界上绝对没有两片树叶、两个鸡蛋、两个形体是完全一致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差异的,世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在圆满性原则的基础上,莱布尼茨还提出了一个“可能世界”的观点。可能世界就是未来世界或者未来事件的一种观念的先在。我们在可能世界当中进行选择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一种选择。在这个可能的世界中,存在着很多的可能。但是人所拥有的可能世界和神所拥有的可能世界是不一样的。首先,人的可能世界在时间上是后于神的可能世界,它受现实世界所影响,而神的可能世界在时间上是先在于一切的,不受任何其他东西所影响,它是由神的绝对能力所决定的;其次,人的可能世界包含于神的可能世界之中,因为神的智慧能透视一切,这一切也包括人的可能世界。因此,人和神在他们可能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最好的,也必然要求可能的世界中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没有多样的可能也就没有更好的可能。

圆满性原则除了作为自由选择和创造性活动的大原则之外,它还同神的圆满性相关。不管是莱布尼茨还是其他的学者,在他们看来神就是圆满的。这种圆满体现在神的全智、全能以及至善之中。莱布尼茨在反对绝对时空观时说:“如果空间是一种绝对的实在,远不是一种和实体相对立的性质或偶性,那它就比实体更能继续存在了,上帝也不能毁灭它,甚至也丝毫不能改变它……这样就将在上帝之外还有无限多的永恒的东西了”。“说上帝使整个宇宙循着直线或其它路线向前移,而又在其他方面毫无变化,这也是一种怪诞的设想。因为两种无法分辨的状态就是同一种状态,因此,这是一种毫无变化的变化。还有,这是一种无稽之谈。上帝不做毫无理由的事的,而在这里就不可能有什么理由。”[6]31他认为“这种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没有留心避免那有损于上帝的神圣圆满性的事”。在此,他指出,如果没有差异,一方面上帝无法选择,要在一种无法选择之中进行选择,这有损于上帝的理智;另一方面,上帝创造了一个没有差别的世界,这必然有损于上帝的能力。总的来讲是有损于上帝的圆满性。因此上帝的圆满性必然要在他选择的多样性和创造的多样性中来体现。

综上所述,差异性原则在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差异性原则不仅是单子理论的本质规定,是充足理由原则的基础,是自由选择理论的基本前提,而且还是圆满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通过对莱布尼茨差异性原则的阐述:第一,体现了莱布尼茨的多样世界的观点。从共时性角度来看,整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所组成;从历时性角度来看,世界未来发展也是多种多样。第二,体现了莱布尼茨个体性理论。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拥有独特本质的个体,在现实世界中都有自身的位置。换句话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值得我们尊重。第三,批判了机械论的原子主义世界观。指出世界不是由单一的、本质上一致的原子所组成的,而是由具有独特个性的实体性的单子所构成。第四,批判了机械论的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存在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与这个观点一致的是,广延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总的来说,莱布尼茨的差异性原则扭转了前期因为机械论方法所导致的必然性和决定论的趋势,展示了现实存在和偶然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德]莱布尼茨.新系统及其说明[M].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德]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M].涂纪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四)[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德]莱布尼茨.形而上学序论[M].陈德荣,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5][德]莱布尼茨.神义论[M].朱雁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6][德]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M].陈修斋,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段德智.莱布尼茨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校:呙艳妮)

B516.22

A

1673-2219(2015)08-0055-03

2015-01-05

李育军(1978-),男,湖南衡阳人,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

猜你喜欢

莱布尼茨单子区别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莱布尼茨“信仰与理性一致性”学说的思想基础及其认识论意义
从笛卡尔到莱布尼茨身心二元难题的产生与发展
绸都人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位置的区别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